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重磅發布,中國聲穀首批AI達摩名單揭曉
在今天舉行的AI World 2017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AI Industry 分會場受到了業界的特別關注。在來自智能醫療、機器人等多個領域的知名專家進行了精彩的主題分享之後,中國聲穀重磅發布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並宣告中國聲穀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同時宣讀了專家委員會的首批專家名單(30人),為到場專家代表舉行了授牌儀式。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由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軟件與信息服務研究部副主任張毅夫擔任發布者,合肥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王節則宣布了“中國聲穀專家委員會”的首批30人專家名單,並為到場的四名專家代表授牌。
“中國聲穀”是由工信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部省重點合作項目,也是中國唯一定位於人工智能領域的國家級產業基地。為加快“中國聲穀”建設,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支持中國聲穀建設若幹政策》,支持中國聲穀提速發展,每年配套8億元專項資金用於政策兌現,並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產業發展中的人工智能項目。
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和企業數量都呈爆發式增長的趨勢,據麥肯錫發布的數據顯示,基於人工智能的自動化將推動全球生產力每年增長0.8%~1.4%。
然而傳統的產業評價方法聚焦於產業本身,無法客觀、全麵地反映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狀況和產業特征,不足以支撐產業決策和政策評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安徽省信息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在充分開展實地調研、廣泛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研製科學有效的指標體係,編製了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設置產業規模、基礎保障、行業應用、創新能力、發展環境五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對人工智能產業進行綜合評價。在建立評價體係時既考慮到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現狀與發展潛力,又考慮到人工智能與外部環境及其他產業領域的相互影響關係,著力構建封閉的評價模型。

基礎保障對應人工智能產業鏈中的基礎層,主要評價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三大基石——數據、芯片和計算能力的發展水平。
創新能力對應人工智能產業鏈中的技術層,主要從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發展潛力角度進行評價,包括產品迭代、人才儲備、創新平台和創新成果。
行業應用對應人工智能產業鏈中的應用層,重點分析人工智能產業的賦能效應,主要關注人工智能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廣度和深度。產業環境包括資本熱度、政策強度、熱點事件等方麵,強調外部環境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此指標體係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嚴謹的計算,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為 75,與2016年相比增長44.23%,與2015年相比翻了一番(增長102.70%),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總體來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各項指標協同推進,全麵發展趨向均衡;
二是發展環境迅速優化,基礎保障亟待完善;
三是產業規模高速提升,創新能力有待加強;
四是融合滲透穩步提升,行業應用潛力巨大。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的發布,標誌著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有了更為全麵客觀、科學有效的指標體係和評價方法。同時,指數的計算,本身就能體現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一些特點,對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技術落地、推動中國智能+進程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幾天前,一則《中國聲穀“達摩院”將成立,50億基金3000萬補助打造產業新高地》的新聞引發了業界關注,該新聞介紹了位於安徽合肥的中國聲穀將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宣告成立“中國聲穀專家委員會”的消息。
中國聲穀將組建自己“AI達摩院”的消息不僅引發了較大的社會反響,更獲得了業界眾多優秀專家的大力支持。30位來自計算機視覺、AI芯片、機器人、智能語音、智能終端等等多個領域的學者或產業領袖的名字寫在了中國聲穀專家委員會的首批名單上。
中國聲穀首批 30 位AI 達摩祖師是:

發布儀式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器人實驗室主任陳小平教授,CMU計算機學院副教授馬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吳楓,羅格斯大學終身教授、KDD2018主席熊輝等4位專家作為專家代表,接受了“中國聲穀專家委員會”證書。
專家們將為中國聲穀乃至整個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獻言獻策,為產業的提速發展給予智力支持,為中國聲穀創新驅動發展提供高端戰略決策支持。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7-11-8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新智元,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AI_era”微信公眾號
原文鏈接: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指數重磅發布,中國聲穀首批AI達摩名單揭曉
最後更新:2017-11-09 10: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