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81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韩雪发博质问,携程宣布换将,屡现风波的携程金融之路何时梦圆?

“一年坑100亿”的风波还未过去,携程又上了热搜!

10月9日晚间,韩雪发微博向携程“喊话”质问。韩雪在博文里指出,自己身为携程“天外飞仙”称号的拥有者,旅行总里程超过99%人的携程常客,仍旧有时难逃携程隐藏在订票信息下的“套路”。

就韩雪展示的订单明细截图可见,除应有的机票及机场建设费,还额外增添了38元的酒店优惠券。不仅如此,韩雪还提到,曾多次因酒店订单被转卖,海外地接严重违法违规等问题向携程投诉,但等来的只有抱歉。

对此,韩雪喊话携程,提醒后者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诚实面对问题,向公众致歉,而非继续狡辩。同时,她还奉劝用户,“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

携程捆绑销售的风波持续发酵,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携程在金融业务上的野心。据环球旅讯报道称, 9月28日,携程旅行网CEO孙洁发布内部邮件,宣布携程金服和金融业务板块的新一轮人事任命:章婷婷升任携程金服董事长和CEO,冯雁任携程金融 CEO,杨威任携程金融 COO,杨淼任携程金融 CTO。

以下为邮件全部内容:

从邮件中可以看到,携程金融包括现有的支付、风控、征信、消费金融和信用卡等业务外,还将不断开拓金融相关场景。携程方面此前也表示,旅游金融将是他们未来力拓点方向,针对中国游客强劲的海外购物消费力,携程金服未来计划开通外汇、退税等服务。

携程对互联网金融野心勃勃,然而屡次试水的携程却一直处于风波之中!

互联网金融之路不好走,携程屡次试水屡次惹风波

1、一年坑100亿风波

今年十一假期,本该是各在线旅行巨头最开心的时间段,然而一篇题为《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稿件的疯狂转发却让携程一再陷入舆论漩涡!

该文章指出,在携程预订机票、火车票,消费者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携程加入一些默认的费用。该文章举例指出,如消费者A预订一张4月7日深圳到石家庄的机票,在航班选择界面,显示价格为1037元,然而进入付款页面时,价格却变成了1152元,多出来的一百多元除50的机场建设费之外,还包括了36元的“酒店优惠券”和29元的“机场贵宾休息室”。如果要取消36元的酒店优惠券,又会被推销40元的“航空险”、38元的“接机服务”等等,此外,在用户取消的操作中,稍不留神又会遭遇其他陷阱。

上述文章还指出,除飞机票外,携程上价格相对便宜的高铁票同样存在陷阱,比如高铁票增加了30元左右的“VIP优先出票”的服务,即使许多消费者并不需要优先出票,但携程还是将上述费用扣走。

文章作者最后估算指出,通过这种方式携程一年大约会坑掉消费者100亿,如果按照10%的提成比例计算,携程从中将得到10亿的收入。

该文章的疯狂转发也引发了大量行业人士的声讨,不少用户宣布将删除携程的APP应用,还有企业高管放话称:已通知整个公司,今后使用携程的预定一律不允许报销。

针对这篇再度引发热议的文章,携程官方随后发布声明回应称:

经核实,此文系今年4月发布的旧文,文章内容并不属实,存在诽谤嫌疑。根据查询结果,今年4月发布的原文早已删除。同时,文章标题《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部分抄袭了被删除的原文,“100亿”纯属造谣诽谤,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随后,有媒体扒出这篇文章来自今年4月7日一位名为 “ 投行老范 ” 的网友在微博上抨击携程含坑人 “ 陷阱 ”,一年骗取消费者近10亿收入。

“ 投行老范 ” 称,坐飞机遭遇加价,以为是机票 + 机场建设费,但现实却是机票成了 “ 成人套餐 ”。成人套餐里面有机票 + 酒店优惠券 + 机场建设费 + 燃油 + 贵宾休息室,其中,酒店优惠券 36 元,机场贵宾休息室 29 元,两者一共 65 元。

“ 投行老范 ” 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携程不会提醒消费者,酒店优惠券和机场贵宾休息室是额外购买的服务,消费者是否需要,而是直接默认了。如果消费者想取消,如果不是经常出差订票的人,很难找到在哪里取消。

同时,携程的火车票也存在这个问题,即携程默认有 VIP 优先出票,且价格为 30 元。

事情爆发后,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已行函携程对其中涉及的消费者权益问题启动调查。

中国消费者协会称,携程网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默认勾选航空保险、酒店优惠券等付费项目,涉嫌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等权益。

5月5日,携程向中消协递交了《关于中国消费者协会所调查票务相关问题的整改报告》,推出4项改进措施,具体为:

开通增值服务退订通道;强化明码标价、明码实价;

结算确认及成交后双重提示消费者;

在更新、改进技术的同时,提供无默认选项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并且置于明显位置。

然而携程似乎并没有改,不少网友表示,陷阱仍然存在,其中有人直言 “ 被坑过 ”,要 “ 卸载 ”,甚至给携程扣上 “ 流氓应用 ” 的帽子。

评论君用携程进行测试发现,这样的陷阱依然存在,进入付款页面,接送机券和贵宾室休息券早已被默认选择,稍不注意,就涵盖在了用户的付款选项中,与韩雪微博的描述一致。

携程自身的核心业务遭受风波,其开展的金融业务也是风波不断:

2、金融牌照打脸啪啪啪

2017年5月25日,张发海律师实名举报携程涉嫌违规,在没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发售以礼品卡为载体的预付费卡,涉嫌违法开展第三方支付行为。

根据携程官网显示,“携程礼品卡是携程旅行网独家发行的预付费类旅游礼品卡”。礼品卡分为“任我行”和“任我游”两类,可以用来支付机票、预付酒店、签证、邮轮、旅游、旅游保险、用车服务、预付门票等产品订单。

张发海描述,消费者在购买礼品卡后、消费之前,用户是将资金支付给了携程网;消费后,再由携程向商户结款。“用户充值礼品卡用户通过礼品卡支付给携程携程向商户结款”的资金流向中,携程网作为网上中介平台,实际上为交易双方提供预付费卡的资金转移服务。而目前为止,携程并未获得从事预付费卡发行服务的相关业务许可证。张发海认为,携程在没有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发售以礼品卡为载体的预付费卡,涉嫌违反多项支付业务的管理办法以及刑法的相关规定。

然而,意味深长的是,在2017年年初,时任携程高级副总张婷婷还曾公开表示,携程金融已经获得多向金融牌照。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牌照风波之后,一直到8月份,缺乏金融牌照的携程才抱上银行的大腿,“曲线”获得第一张金融牌照!

3、名目繁多又备受诟病的金融产品

在金融牌照风波之前,携程也曾一度因其推出的种种金融产品备受诟病。

如2013年年底,携程推出名为“携程宝”的产品。宣传中,携程宝打出了年化收益等口号,海报上还着重突出了“高收益,零风险”的字眼。

旗下“90天旅游基金”、“180天旅游基金”的准入门槛为一万元,而“月月返”高达3万元,其中最高的年化收益可达16%。

有业内人士表示,那时最火热的债务基金,年化收益也仅为6%。

当时就有媒体质疑,携程是披着预付卡外衣做着基金的事:即使专业的机构都不敢在公开宣传中明确承诺收益,更鲜有承诺无风险的。

2014年5月,携程又推出了一款名为“程涨宝”的预付卡产品,宣称保本6%的年化收益,与携程股价涨幅挂钩,而且“上不封顶”。与携程宝一样,这款产品同样像极了理财产品。

而当时携程并没有获得支付牌照,也就是说,“程涨宝”又是一次披着理财产品“宝宝”外衣的擦边球。

有业内人士质疑,如果把资金用来投资携程股票,让股价脱离公司基本面和股票正常价值,就涉嫌操纵股价。另一方面,这种行为相当于变相集资,游走在法律边缘。

产品受诟病,平台的支付安全也遭遇大面积负面。2014年3月22日,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支出称携程安全支付日志可以随意下载,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面临泄露,持卡人的身份证、银行卡号和众多核心密码遭存在窃取风险。

当年1月,中国网就曾发文质疑携程明文储存用户敏感信息,已经明显违反了银联的相关规定。

野心不小但屡陷负面的携程能圆梦金融吗?

梳理近几年携程在旅游消费金融的动作不难看出,携程的野心不小,但却总是陷入负面之中。如今,携程金融换将,似乎也能看出携程的野心!

不过携程因为假机票、恶意捆绑“搭售”等问题受到消费者的抵触,这样的负面情绪是否会漫延到新公司的业务中去也很难说。毕竟金融和旅游一样属于服务行业,品牌形象在用户心中的权重依然很重。

另外,旅游企业可以借助金融业的杠杆效应,增强现金流动,扩展全新业务,在成熟后反哺主业,促进主业增长,但背后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当资金链正常运作时,问题都会被掩盖;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就面临着高风险。

携程的金融之路道阻且长!

关于版权

《消费金融行业评论》所有内容,均为原创、转载或者编译。转载文章,我们会注明文章作者、来源出处等。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媒体联系后台,我们会及时更正或删除处理。

最后更新:2017-10-10 12:58:35

  上一篇:go 最搞笑的穿帮镜头,张柏芝姿势太吸引人,李易峰一脸认真
  下一篇:go 陈小春自制“黑暗料理”获得小小春捧场称赞,杜江一句话道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