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6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诸葛亮、刘备、曹操教育儿子各有高招,结局大不同

且说人到中年,对大部分人而言,养儿教子实在是人生头等大事之一,也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之一。多少成功人士,却也栽倒在这个问题上。就算权势显赫,智慧通天,若儿子顽劣,那也是没辙。当然,为父者还是应该尽可能尽到自己的职责。三国最有名的三个人物诸葛亮、刘备和曹操,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不妨看看他们是如何教儿孙的。

诸葛亮在他儿子八岁的时候,写了一篇《诫子书》,篇幅很短,只有几十字:“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篇文章后来成为千古名篇。遗憾的是,诸葛亮的这个儿子小时候挺聪明,长大了却只能说是一般,以诸葛之多智,教育儿子也没有别的办法。

再看诸葛亮的老板刘备。刘备的儿子阿斗,天分比较普通,刘备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临死之前,他在白帝城永安宫给刘禅写了一份手诏,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可自更求闻达。”殷殷之意,弥漫于字里行间。

然而虎父犬儿,总是令人嗟叹。不过,反过来想想,平庸如刘禅,或者也是儿孙福分。苏东坡有诗云: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刘禅虽然平庸,却也谨守“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遗训,乃得以善终。

再看三国霸者曹操。他曾颁布《诸儿令》称:“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儿,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

相比于诸葛亮和刘备,曹操比较幸运,他的几个儿子,曹丕、曹植,还有黄须儿曹彰,都很出挑,那是不须说了,只是阿瞒尸骨未寒,就差点兄弟阋墙,果然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么?

最后更新:2017-11-06 01:58:16

  上一篇:go 诸葛亮有一宝当时没用唐朝用1次成为一方霸主
  下一篇:go 李白首次写它觉得才不如人而搁笔,憋了很久放出这个“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