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1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劉備死前下了一道聖旨,諸葛亮不從,直接導致北伐失敗!

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逼迫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殺。

把手足之情看得極重的劉備傷心不已,誓要替關羽報仇,於是率軍大舉進攻東吳,結果被陸遜以逸待勞,火燒連營,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沒,他自己也在白帝城一病不起,自感時日無多,隻得托孤諸葛亮。

托孤是一件大事,相當於替兒子找個顧命大臣,這在曆朝曆代屢見不鮮,不過劉備托孤卻托出了一段君臣之間肝膽相照的千古佳話。

他直言不諱的對諸葛亮說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要是換做其他人,拿了劉備的這道聖旨,不管可輔不可輔,皆取而代之。

但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用實踐證明了他所對答的“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句話並非一時心急口快。

這場托孤,是蜀漢大臣一直見證的,可在這之前,劉備與諸葛亮還有一段兩人間的密言。

而這段密言,其實是關於一個人的一道聖旨。

眾所周知,劉備打仗雖排不上流,但識人的眼光非常毒,不然也不可能以布衣身份建立蜀漢大業。

當時,諸葛亮帶著馬氏五常之一的馬謖來到白帝城永安宮,劉備遂令馬謖退出去聽候指令,然後問諸葛亮馬謖才能何如。

諸葛亮答道:“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

可劉備馬上否定,並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後來的事情大家應該清楚了,諸葛亮為完成劉備遺誌,出兵北伐,意欲替後主完成統一全國的大任,也順便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

不過在一次北伐時,需要一位勐將駐守通往漢中的咽喉重地街亭,馬謖毛遂自薦,卻隻會紙上談兵,最後導致街亭失守,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含淚斬之。

不知道這淚水,是否帶著不聽劉備之言的悔恨呢?

最後更新:2017-10-08 18:59:51

  上一篇:go 薛之謙為沈夢辰,斥責請對外界寬容點,對藝人也溫和點
  下一篇:go 昨天沒有下雪啊,薛之謙你這是去哪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