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6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雲終於說了句大實話:想成功,別學我,要學隔壁賣餃子老奶奶!

閱讀

IT圈子

正文

一向“愛吹牛”的馬雲,曾給大家留下了不少“金句”:

“我人生最大的錯誤,就是創立了阿裏巴巴。”

“我從來沒有碰過錢,我對錢沒有興趣。”

最近,他又有一句:

“我從不認為自己是首富,我甚至感覺自己不花錢,我沒有時間花錢。”

這樣的話,也隻有身家387億美元的馬雲能說,我們這些普通人,也隻能聽聽算了,千萬別當真。

無形裝逼,最為致命,但前提是,你得有實力裝逼才行。

但在今天,馬雲終於講了一句大實話!

這一次,終於不是雞湯,不是“變相炫耀”,而是真真實實能讓你賺大錢的訣竅!

他說:

“想成功,別學我,要學隔壁賣餃子的老太太!”

日前,在加拿大的一場演講中,馬雲是這麼說的:

不少網友都評論:

馬雲終於不忽悠了,這是一句大實話!

名人大佬們的雞湯

多喝無益,反而有毒

為什麼說,馬雲終於講了一句大實話?

因為名人們的雞湯根本沒用,想成功,還得學身邊的“小人物”!

名人大佬們的“雞湯”,多喝不僅無益,反而有毒。

1、讓人眼高手低

馬雲、馬化騰越出名,就越多人把他們當榜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下一個馬雲、馬化騰。

之前熱炒的“00後CEO”李昕澤,就一個17歲的高中生,啥事情沒做成,麵對記者的采訪,張嘴就來:“有同學喊我未來的馬雲、未來的比爾·蓋茨。”

但馬雲、馬化騰是那麼好當的嗎,中國14億人,能有幾個馬雲、馬化騰?全世界70億人,能有幾個比爾·蓋茨,有幾個巴菲特?

有理想固然是好事,但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天就空喊口號,不腳踏實地做事,這不叫有理想,這叫浮誇、不切實際,再難聽點就叫智障。

聽多了馬雲的話,不少人眼裏隻剩下“改變世界”、“世界和平”等宏大的詞匯,還不如腳踏實地地多服務幾個客戶,多賣出幾樣產品,這還靠譜點。

能夠完成的小目標,對王健林來說是一個億,對我們來說可能隻是100萬。這不是沒有誌向,而是認清自己,腳踏實地。

2、脫離現實,東施效顰

聽多了大佬們的雞湯,很容易有個毛病:套用過來,就是東施效顰,貽笑大方。

聽說穀歌福利多多、搞彈性工作製,不少初創公司也來這一套,錢一分沒賺,就要租最好的辦公室、請最好的裝修、用最好的辦公家具,人手一台蘋果電腦,天天都有下午茶,一天工作8個小時,其中有3個小時是在休息。

然而,人家穀歌是有錢有實力,才有這樣的逼格,而這些初創公司是打腫臉充胖子。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假裝高逼格的公司都倒閉了!

說句良心話,馬雲、馬化騰等人,現在已經是億萬富翁,站在他們那個層級,麵對的問題和我們截然不同,他們說的話,大部分隻能幫助他們那個層級的人。

而我們,每天奔波忙碌,領著五千塊的工資,聽著馬雲教你如何操五億的心,這有用嗎?

3、雞湯背後,你是看不到的內幕

商場,其實是一個水很深的地方,很多內幕你是看不到的。

你隻看到比爾·蓋茨輟學創業的勵誌傳奇,但雞湯不會告訴你,蓋茨的母親是IBM的董事,他的第一單生意就是母親促成的。

你隻看到巴菲特8歲就懂得去參觀紐交所,但雞湯不會告訴你,是他當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而且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

巴菲特: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就像美國說的這個笑話:

一個億萬富翁去學校演講自己的成功史,結束後,一個學生過來問他:“你是怎麼賺到第一桶金的?”

億萬富翁:“我從6歲開始就開始沿街賣冰淇淋,一直賣到17歲。”

學生:“我懂了,原來你是靠賣冰淇淋發家的!”

億萬富翁:“別傻了,那一年我舅舅去世,我拿到了100萬的遺產。”

點擊播放 GIF/313K

所以說,要想成功,最好的榜樣,真的不是馬雲、不是馬化騰,更不是比爾·蓋茨,而是像馬雲說的,“在你旁邊開餃子店的老奶奶”。

除此之外,還有賣菜的阿姨、賣煎餅的大媽、送水的大叔...

第一,他們過得真的不差,我們能學的實在太多了。

北京煎餅大媽月入3萬,浙江大叔靠賣燒餅攢下7套房,上海大叔靠賣西紅柿在上海買了3套房......

你說,這麼牛逼的人物,就在我們身邊,為什麼要舍近求遠,不去向他們請教,而是要學遠在天邊的馬雲?

第二,離我們更近,更接地氣。

馬雲曾說:“今天會很殘酷,明天會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會死在明天晚上。”

這句話夠出名了吧?但馬雲有一點沒教我們:怎麼才能在明天晚上繼續活著?

很多人之所以失敗,並不是不能堅持,而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堅持。

怎麼說服投資人投錢?怎麼和稅務、消防打交道?怎麼忽悠員工多幹活少拿錢?怎麼用心理小技巧多賣貨?

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馬雲不會教也不能教,能教你的,都是離我們最近的那些大叔大媽。

我們在經曆的,他們經曆過;我們不懂怎麼解決的,他們都解決了。不向他們請教,還能向誰請教?

5個“小人物”的商業故事

看完一定讓你拍手叫絕

所以說,“小人物”的智慧,真的是無窮無盡的,而那些我們經常忽略的人,才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對象。

為此,唐一為大家精選了5個“小人物”的故事,看完之後,你一定會目瞪口呆:原來生意還能這樣做?

故事一:

一個賣糖果的大媽,和周圍的商販相比,賣的糖果沒啥特別,但大家都愛去她那裏買,生意非常紅火。

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大家才注意到,其他人賣糖果時,總是先稱上一大袋,然後幾塊幾塊地往下拿。

而這位大媽,卻是先裝上不多的糖果,然後幾塊幾塊地往上添加。

故事二:

一小夥想做牙膏生意,而且是一個係列的功能性牙膏,譬如護牙垠、抗潰瘍之類的。

但去牙膏工廠一問才知道,生產多少取決於廠裏的那個原料大罐子的缸體有多大,比如大罐子的容量是5萬支,那麼,最起碼的產量就是5萬支。

如果像他那樣,要做5種不同類別的牙膏,這麼搞下來,豈不是要做25萬支牙膏,但哪有那麼多錢啊?

這小夥計上心頭,隻生產一大罐5萬支的量,卻分到不同的包裝裏。也就是說,護牙垠的和抗潰瘍的牙膏隻是包裝不同,其實原料是一樣的。

因為買的人隻會針對自己的症狀買,不會同時買兩支,所以很多用戶一直沒有發現。

故事三:

老李喜歡喝茶,但隻買20塊的茶葉。後來新開了一家茶葉店,老李每次去買茶葉,老板都會送他半兩好茶葉。

閑來無事,老李拿好茶葉來泡了壺茶,幾次過後,居然喝上癮了,於是再也不願喝20塊的了。

之後,不管老李去買多好的茶葉,老板總是會送他半兩更好的。一年下來,老李在茶葉上的花銷居然是之前的10倍!

故事四:

某品牌牙膏滯銷,嚐試了各種營銷手段都不起效,遂有銷售員獻計:把牙膏管口擴大1毫米!

接著,該品牌當年的銷量幾乎倍增。

這故事聽著起繭了吧,那怎麼這套路還一直能成功?——“一次嚼兩粒”。

故事五:

同一條街上,兩間麵館麵對麵開著,同樣的服務、同樣的麵條、同樣有賣雞蛋,但麵館A的生意就是不如麵館B。

這是因為,每次顧客一來,服務員這樣問:

麵館A:我們這裏有雞蛋,你要加一個嗎?

麵館B:我們這裏有雞蛋,你要加一個還是加兩個?

IT圈子

每天分享互聯網行業、智能手機、科技(互聯網)等圈子內優質的內容。

點“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我們

最後更新:2017-10-09 00:48:44

  上一篇:go 馬雲家的菜市場開來深圳啦!聽說還是“四不像”!
  下一篇:go 薛之謙與前妻高磊鑫複合,粉絲炸鍋了,原來他們複合早就有先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