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9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京東強勢入局無人超市,能否改變無人零售業落地難現狀?

如果盤點今年零售業的關鍵詞,“無人超市”入選可能性極大。在狂熱資本的助推下,創業者、傳統賣場、品牌商爭相布局無人超市,典型代表分別為繽果盒子、居然之家、娃哈哈,直到阿裏淘咖啡的入局,徹底引爆這一新興零售業態。

今年6、7月,無人超市玩家融資喜訊頻傳,並瘋狂秀肌肉、定小目標,京東則表現“反常”,沒有任何動靜。8月初,京東內部透露也在布局無人超市,令各界充滿期待。在雙11全球好物節啟動儀式上,京東首家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終於揭開神秘麵紗,並將在雙11期間投入運營。

隨著京東這一重量級選手入場,原本競爭激烈的無人超市業態將掀起新一輪的較量。與是否會加速行業洗牌相比,我更關心京東加入戰局能否為無人超市正名,消除高成本、難以落地等種種質疑,使行業前景明朗化。那麼問題來了,京東能否肩負這一使命?

成本成無人超市落地最大阻礙

或許你會好奇,無人超市怎麼突然就火了,一點征兆都沒有。其實不然,無人超市走紅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三大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

一是純線上或線下模式已經消亡,線上線下融合大勢所趨,實現消費閉環和數據沉澱,主打高頻、低價快消品的超市是塊價值窪地,成為零售創新的試驗田;二是不斷上漲的人力成本和離譜的房租,使超市盈利成為老大難,尤其是地處商業區的超市,盈利更是難上加難;三是不斷迭代的物聯網、人臉識別、移動支付技術,為無人超市提供技術保障。

因此,無人超市成為香餑餑,彈藥充足的玩家開啟瘋狂擴張模式,它們產品形態不一,主要分為三個類別:盒子型、店鋪型、銷售櫃型,典型代表分別為繽果盒子、Amazon Go、Citybox。不同類別背後站著不同勢力,自然有截然不同的訴求。

重點說下前兩大流派,盒子型背後站著資本熱錢,其核心訴求是低成本快速複製,比如繽果盒子宣稱15平米盒子造價是40平米傳統超市的1/4。店鋪型背後則站著技術巨頭,其想要的是無人零售解決方案,比如Amazon Go對搶奪傳統超市地盤興趣不大,而是以此為試點,找到融入線下零售的路徑,從而突破自身業務邊界。

不可否認,繽果盒子、Amazon Go是“無人超市”概念爆紅的重要推手,但並不代表其擴張之路一帆風順,相反麵臨不小的尷尬。前者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沒有被乞丐、城管格外“關照”,反而被高溫打敗;後者技術應用不成熟,難以準確跟蹤到消費者購買的商品,不得不推遲開業計劃。

繽果盒子、Amazon Go出師不利,使無人超市短期內難以普及一說甚囂塵上,技術複雜度高且商用成本高成最大阻礙。當前無人超市在因應消費者隨機無序購物時表現不盡如人意,為了使整個體係更通暢,技術還需要做更多準備,當技術達到應用水平後,成本再下降到商家可以接受的範圍,可能需要1—2年。

換言之,隻要技術達到“高穩定”的水準且商用成本降到合理範圍,無人超市才具備實現規模化運營的成熟條件,進入複製推廣的高速擴張期。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說,為了使無人超市早日步入正軌,超市可以配合技術的無人化做出讓步,比如減少麵積、商品數量。這一觀點看似合理,實則站不住腳,超市核心宗旨是為消費者提供便利,一定量級的SKU必不可少,而且消費者進店往往有品牌忠誠度和明確嗜好,如果不能提供其所需的品牌或特定商品,便利無從談起。

因此,無人超市需要在無人化與便利程度之間尋求平衡。技術服務商業,通過技術化手段解決排隊問題隻是訴求之一,解決便利問題才是初衷,既讓消費者感知到購物體驗升級,又幫助商家提升運營效率,經過不斷迭代和進化後,無人超市才有望走向成熟。

無感知購物應成無人超市標配

顯然,京東無人超市屬於店鋪型,核心訴求與Amazon Go類似,即對外輸出成熟的無人零售解決方案,以增加行業話語權,野心不可謂不小。如果把處於漫長內測期的Amazon Go比作試驗品,那麼京東無人超市則是成品,高下立見,這或許是6、7月無人超市概念大熱時京東保持低調的原因,原來它在憋大招。

與成本居高不下的Amazon Go相比,京東無人便利店背後的D-Mart係統低造價、可模塊化組裝,可以徹底解決當前無人店麵臨的高成本、概念化等問題。據悉,京東智能門店解決方案包括智能貨架、智能感知攝像頭、智能稱重結算台、智能廣告牌等模塊,可隨意組合,比如智能稱重結算台可以取代現有超市中的人工結算台、蔬菜水果區域的電子秤。

同時,Amazon Go技術不過硬的後果是購物體驗略顯繁瑣,消費者需要安裝App,進門、出店時都要掃一下,即便出色解決了排隊問題,但與消費者對無人超市的期待仍存在落差,便捷、流暢的購物體驗才能贏得消費者青睞,即拿完就走、無需結賬、自動扣款,整個過程無人化、無感知化。

相比之下,京東無人超市表現更為驚豔,其將人臉識別作為用戶進門的憑證,初次進入時綁定用戶身份和支付信息,一次綁定“保終身”。在購物和支付過程中,使用RFID、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保證用戶最流暢的購物體驗——隻要隨意挑選貨物,通過結算通道走出超市即可。

京東無人便利店低造價的模式好理解,便於大規模推廣,而京東X無人超市其追求無感知的購物體驗,不僅著眼於體驗為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拉動交易額,交易額=訪客×轉化率×客單價×購買頻率。由於處於起步階段,消費者多以嚐鮮為主,客單價尚不能達到傳統超市同一水準。京東無人超市改善購物體驗不一定能使客單價迅速迎頭趕上,但有利於使訪客、轉化率、購買頻率三大指標發生質變,帶動交易額增長。

換個角度看,由於快消品不剛需且超市可替代性強,如果無人超市無法在購物體驗上給消費者十足的驚喜,將注定坪效低,難免影響商家積極性。對於無人超市而言,黑科技光環加持使其更具吸引力,但依然擺脫不了零售業通行的規模效應,隻有不斷擴大規模,才有可能降低後台成本實現盈利。

另外,無人超市的特殊性在於快消品毛利低,鮮食利潤雖高但在銷售、加熱服務方麵存在諸多問題,整體盈利壓力較大,倒逼玩家改善購物體驗,京東X無人超市無感知購物不僅是技術精湛的體現,更應當成為行業標配。

跑馬圈地成京東無人超市考驗

同樣誌在爭奪無人零售話語權的淘咖啡,在第二屆淘寶造物節短暫亮相後便退場,因此有人擔心京東無人超市純屬玩票,雙11期間炫技結束後也會神隱。這種擔心完全多餘,京東無人超市不僅不會點到即止,反而會越開越多,這才有助於輸出無人零售解決方案,通過持續為商家賦能,推動無人超市的普及。

事實上,京東不遺餘力地對外輸出無人零售解決方案,與其從零售商向零售基礎設施服務商轉型一脈相承,前者是做大自己,京東在物流、金融等領域搭建護城河,投入大且回報周期長;後者是賦能別人,全麵開放零售核心能力,成為零售業的水煤電和基石。隨著影響力不斷提升,京東利潤增長將步入快車道。

藍圖已經描繪,接下來考驗京東的是如何快速複製無人超市,這是其生存下去的關鍵一步。在我看來,無論京東還是其他玩家,除了需要不斷夯實技術實力,擴張進度還與資源整合、數據化運營密不可分,前者主要與地產商、供應商打交道,後者服務於選址、商品運營和用戶運營。

與繽果盒子、EATBOX等玩家相比,厚積薄發的京東更具優勢,具體來看:一是場景足夠豐富。依托新通路事業部,京東可以對傳統超市進行批量化無人化改造,快速跑馬圈地形成競爭壁壘,地產商、校園和政府資源也在整合之列,多場景布局可以擴大輻射範圍、培養消費習慣,助力無人超市成為無界零售的樣本。

二是數據驅動運營。無人超市與選址高度相關,投放點極其重要,數據驅動的零售運營模式大勢所趨。基於大數據、店內傳感器和視覺分析等技術,京東通過數據分析對線下門店的選址做出優化指導。同時,京東物流利用站點分布、自營配送員的優勢,對門店進行配送員閑時補貨,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門店補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最終讓無人超市高效運營起來。

可以預見的是,當市場回歸冷靜後,無人超市將走上淡化無人技術、回歸零售本質的正道,數據驅動零售全鏈路優化將成為比拚重點,這是身為國內最大零售商的京東強項,傳統賣場、品牌商等勢力無力追趕。

由於無人超市屬於新生事物,遭受質疑在所難免,行業標杆的湧現迫在眉睫,其重要性不僅在於消除質疑,給市場發展注入信心,更在於引領前進方向,加快零售創新步伐。京東無人超市有責任、有能力成為行業標杆。

作者:龔進輝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看了繽果盒子做無人店思路後 無人零售的未來已然明了

對標Amazon Go,京東的兩款無人零售產品橫空出世∣探店

無人店遇到江洋大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MIT、亞馬遜也在想轍

最後更新:2017-10-19 11:03:01

  上一篇:go 京東超市百城行蘭州站:開啟網購“當日達”新體驗
  下一篇:go 京東雙11正式向天貓宣戰爭奪女性用戶,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戰略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