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的力量:讓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有章可循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一批新型示範性智慧城市,到今天,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作為推進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支撐,標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健全新型智慧城市標準體係,可以避免智慧城市盲目建設,從而讓城市智慧建設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2014年初,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印發《關於成立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協調推進組、總體組和專家谘詢組的通知》,此舉措將相關研究組織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討智慧城市標準體係和關鍵標準,科學、規範、有序地推進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
近日,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大會在沈陽舉辦,期間,由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以下簡稱“總體組”)主辦、華為等公司協辦的2017新型智慧城市標準化大會同期召開。會議期間,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副組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永剛,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副組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業務資源與物聯網研究部副主任臧磊接受了至頂網的專訪。
據介紹,總體組目前已完成了國標GB/T 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的研製和推廣應用。大會期間還正式發布了總體組研究成果《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應用實施報告(2017)》,該報告通過對224家地級以上城市的評價指標數據進行分析與挖掘,在對城市進行分區域分類型對比的基礎上,識別出影響城市智慧化發展的關鍵指標,幫助城市了解需重點攻堅克難的方向。
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副組長、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業務資源與物聯網研究部副主任臧磊
臧磊指出,幾年來總體組整體推進智慧城市國標的製定,目前已有33個標準的在研項目,其中包括總體性標準、基礎性技術標準和基礎性應用類標準,有一些標準陸陸續續會在年底完成。
作為總體組副組長單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承擔了多項標準的牽頭製定任務,尤其在基礎性技術標準中,包括數據融合、跨係統交互等多項開放共享的技術標準的牽頭製定。智慧城市是一個複雜的巨係統,在臧磊看來,標準要去解決係統的互聯,數據的融合、共享、交換,這些關鍵領域符合標準的要求無疑會對城市各個係統之間的互聯,信息數據跨行業、跨領域的應用發揮巨大的作用。
國家智慧城市標準化總體組副組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永剛
張永剛同樣認同智慧城市建設的目前階段應該注重數據的共享和業務的協同,他以城市管理舉例,以往城市中出現如廣告牌等私搭亂建或井蓋丟失等狀況時,市民反饋到最終問題解決可能需要複雜和較長的流程。如果有了完整的城市信息係統平台,市民就可以通過一個熱線或手機APP進行問題的反饋,這套係統對接城市的不同管理部門。係統可追溯、可投訴、可監督,從而形成閉環,問題解決了沒有、解決的怎麼樣、市民是否滿意,都可以在一個平台上完成。
張永剛指出,住建部推動的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係統在此方麵發揮了不錯的成效,“我們牽頭規劃了城市管理所用的信息係統的標準化工作,且目前已經指導全國四百多個智慧城市在此領域的建設。建議改為“住建部推動的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係統在此方麵發揮了不錯的成效,“我們牽頭規劃了城市管理所用的信息係統的標準化工作,且目前已經指導全國四百多個城市進行了城市管理信息係統的建設。”
此外,張永剛還強調了城市宜居、生態節能在新型智慧城市過程中體現的作用和意義,他指出,智能建築是新型城鎮化發展、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發布的綠色智能建築相關標準很好的支撐了城市節能發展;BIM、裝配式建築、智慧工地、建築能耗監測平台等將是綠色智能建築未來的發展方向。
當然,標準的製定和出台是否得到應用和實質的指導作用同樣是重中之重,大力推動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係應用實施必不可少,從而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此外,臧磊指出,標準的應用也將是總體組後續工作考慮的重點,標準製定過程中多收集城市、產業、企業等各方意見,做更多的調研,讓標準起到效果,而不是將其束之高閣。最終更好地運用標準的力量,促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7年10月13日
本文作者:陳廣成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至頂網。
最後更新:2017-11-15 14:3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