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腳手架行業,與銀行業、阿裏、京東對比,得出的結論正確嗎?
如果說國內建築模架行業存在巨頭崛起的機遇,那麼如何才能抓得住呢?中國的國情決定了巨頭企業崛起的步驟與策略與國外是不一樣的
作者:孫洪梁
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七、模架行業重資產模式與管理水平滯後的製約
模板腳手架企業與銀行業的相似度:
都是資產管理型的,模板腳手架租賃業務如同銀行放貸,收利息。
專業化施工承包如同銀行投資理財產品,改變資產管理模式,獲得更大的收益,但風險與收益成正比。
同行業互相轉租腳手架等同於銀行同業拆借
租賃公司轉租大量產品供給客戶,等同於銀行吸收存款,放出貸款。
模板腳手架行業與銀行業的差距:
銀行有國家做背書,具有天然的客戶信任基礎與品牌影響力
(打造品牌與影響力,無疑是巨頭崛起的首要任務)
銀行有嚴格的行業監管,在製度規範內經營。另外不是誰都可以開銀行的,即使有錢也不行。
(行業監管與進入門檻很重要,以安全為核心優勢的盤扣架,未來國家一紙公文,可能會讓大部分不合格的腳手架經營企業雪上加霜,即使可能性不大,但會慢慢體現在政策上。
除政策之外,目前市場已經在體現了,慢慢的你就會發現,戰場在慢慢轉移了,不是你有產品,有關係就行的,客戶要的是安全,合格的產品)
銀行的資產管理係統科學,細致,嚴謹。哪怕一分錢也得有賬目,模架企業在這一點,可提升空間巨大。
(最簡單的是物資發貨是最基層的工作,與銀行的出納一樣,你的單據管理,流程管理,權限管理等製度健全嗎?執行到位嗎?
一個發貨員,由於和愛人吵架,導致心情不好,導致發貨數量不準確,導致第一次給重要客戶供貨出問題,導致客戶對你的專業性產生懷疑,導致對你企業品牌的懷疑,導致。。。
雖然有點誇大,但我隻是說了一個點而已,多個點聚合,這是必然的。)
銀行從業人員受教育水平高,專業性強,工作體麵,穩定性高。
(模架行業一直都是低薪雇傭“幹活”的人來做這些體麵的“工作”)
銀行工作崗位職責清晰,權限明確,責,權,利是任何企業都應搞清楚的事情
(責,權,利三個字看似簡單,但又是多少企業不重視,看不懂,想不明白的事,在此不展開解讀)
銀行的薪酬體係,員工晉升渠道完善。(有希望才會有安全感,歸屬感,激情;榜樣的力量比說什麼重要)
銀行工作是相對來說比較受羨慕的職業(我們行業還需努力)
最感受明顯的是銀行業近些年來的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前些年即使是去存錢,多問兩句很可能會被冷言冷語冷麵目對待。
(銀行也是在競爭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改變的,模架行業也到時候該學習一下了)
全國銀行的相對數量很多,但大部分都屬於那麼有限的幾家大銀行的分支機構。
(巨頭崛起,品牌誕生才會讓企業真正想去解決上述問題,太小的企業這些都是想想而已,沒有動力和能力去做)
模板腳手架行業,單家企業自有資產規模不一定小於單個銀行分支,既然業務模式上與資產水平都有相似之處,那麼相對來說就有可以借鑒學習的地方。
尤其是在資產管理細節與人才專業水平上,可提升和成長的空間巨大。
有人會覺得,上麵所述的銀行業9大優勢,模架企業可能很難,甚至永遠達不到。因為正如我第一篇文章指出的,行業不一樣, 市場環境不一樣等等......
但是,即使短期內戰術上達不到,戰略上如果可行,是可以納入未來模架巨頭企業頂層設計的。
八、老板封頂理論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如果老板是一個企業的舵手,發動機再好,馬力在足,也架不住老板非要逆風航行,往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不是該去的地方。
老板隻關心自己想要的結果,不考慮船上的人想要什麼。
不懂得放權,事必躬親。大樹底下不長草,等大樹不在生長了,發現自己辛辛苦苦成長,是為了讓那麼多人乘涼,而其它的大樹可能一直在植樹,澆水,慢慢成為了森林。
沒有企業發展戰略層麵的規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戰略一定是以結果為導向的頂層設計,所有的問題都要限定在是否影響目標達成這條航道上來判斷。
這樣做的話你可能會發現,有些問題都不應該是問題,因為偏離了主航道了,再大的努力也是徒勞。
領導力是需要修煉的,而有多少人對領導力有足夠的認知呢。
不學習,不思考是最大的天花板,安於現狀是一個企業和個人的天花板澆築行為。
九、模架行業需要品牌建設嗎
問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認為需要,但是如果問想投入多少錢來做品牌建設?那麼接下來可能就是沉默了,因為。。。
弄不清品牌建設真的有多大價值
不知道品牌建設的目的是幹什麼
不知道品牌建設的策略和方法
認為品牌就是宣傳而已
覺得做品牌太高大上,投入太多
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其實說說都明白,但是之所以模架行業沒有出現為普通大眾眾所周知的品牌是因為重視程度不夠,企業規模,市場環境等影響導致的。
但是如果說模架行業巨頭崛起的機遇已來臨,那麼盤扣式腳手架,鋁合金模板等新產品的巨頭品牌崛起的機會更大,因為是新戰場,新機遇!
而我們特殊的人際關係複雜的國情,行業性質導致巨頭崛起一定不是一家獨大的直營模式,也不可能是大的平台模式。
淘寶是典型的在消費品領域做平台成功的,而對於建築行業,大部分都是B to B,也就是企業對企業。
目前的市場環境,單純的平台模式很難做出氣候,因為沒有一家企業有能力做這件事情。即懂行業,又懂互聯網的人也太少。
目前各大央企建築公司都在自建集采平台,真正推動執行,有效運行都還有一定阻力,更別說第三方平台了。
京東是靠做直營平台起家的,客戶定位精準,迅速發展壯大,但是最終也不得不做平台加直營,因為否則模式太重,無法持續增長,資源與人力儲備達不到要求。
模架行業的重資產運營,國內的建築行業整體的業務環境,導致單純的直營模式也很難迅速占領市場,形成壁壘。
由此可以預見,未來如果能夠實現模架行業的互聯網+的話,那麼一定是平台+第三方的巨頭崛起。
這個平台如京東一樣,自己做的很大很好後,再做整合資源的平台,互聯網隻是工具而已。而盤扣式腳手架,各個廠家,產品標準不一,不能通用和互相轉租不方便正好是一個機會。
產業互聯網才是真正互聯網+的未來!!
未完待續。。。
我是孫洪梁,專注腳手架行業8年,希望我的觀點能給你帶來一點點啟發。如果你覺得有用,請讓更多的朋友看到,不同觀點,歡迎留言探討。
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最後更新:2017-10-08 07: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