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5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馬懿為什麼沒有趁機伐蜀?原因其實很簡單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論謀略智慧,諸葛亮和司馬懿無意識三國時代頂級人物;論軍事韜略,諸葛亮和司馬懿也不分伯仲,在諸葛亮北伐曹魏時期,尤其是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諸葛亮主要對手就是司馬懿,在戰術上諸葛亮略占上風,但是在戰略上,最終司馬懿熬死了諸葛亮。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馬懿為什麼沒有趁機伐蜀?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率軍在五丈原,與司馬懿僵持不下。諸葛亮正欲屯田久戰,因長期積勞成疾,心力交瘁病逝於五丈原。諸葛亮死後,蜀軍全軍退回漢中,在這個時候更是爆發了魏延和楊儀之間內亂,其中魏延兵敗被殺,蜀漢的軍事力量再度被削弱。而在這個時候,司馬懿若此時去進攻蜀漢,蜀漢無一人能夠抵擋司馬懿,江山必然不保,但為何司馬懿卻放棄了這大好的機會?

司馬懿作為老道的統帥,總會放棄這次機會,自然想乘機攻蜀,但是魏明帝曹叡不準,要談及原因,還得從司馬懿掌權說起。諸葛亮從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五次北伐,雖然蜀軍戰果頗豐,但終因各種原因而退軍;在前三次,主要是曹魏大將軍曹真抵禦諸葛亮,由於曹真將軍病逝過早,而曹氏家族的繼任者無人能夠擔當抵禦諸葛亮的大任,這個時候,能夠擔此重任的唯有司馬懿了。於是乎,司馬懿開始了執掌雍涼地區軍政大權的生涯。

而司馬懿本人在曹操看來,“有雄豪誌”,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裏很忌諱,在臨終之前,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所以,在曹操和曹丕時期,對司馬懿還是有提防之心的。隻是沒有想到,曹丕短命,當皇帝才六年,就一命嗚唿,但是在臨死之前,卻讓司馬懿與另外兩位曹氏家族名將曹真和曹休,一起成為托孤大臣。

但是在234年的時候,曹氏家族的名將曹真和曹休都已經先後離世,曹氏家族的人已經無人可用駕馭司馬懿了,魏明帝擔心司馬懿倚重手中的兵權做大,脫離朝廷的掌控。諸葛亮在世的時候,還可以利用司馬懿來對抗,現在諸葛亮已死,蜀漢再也不是曹魏的心頭大患,那麼作為抵禦蜀漢存在的司馬懿,也不那麼重要了。

第二年,司馬懿升遷為太尉,開始坐鎮中央,脫離了前線。魏明帝這是有意架空司馬懿,讓其失去對軍隊的掌控。隻是沒有想到,公元237年,原魏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自立為燕王。再次之間,魏明帝有意提拔新人,比如田豫和毌丘儉征討公孫淵,但是很遺憾的,這兩位將軍都沒有解決掉公孫淵,無奈之下,再度讓司馬懿掌權,出兵遼東。等到司馬懿滅了公孫淵之後,魏明帝卻病重,急召司馬懿回來,有了托孤之意。

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馬懿乃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但是曹爽去排擠司馬懿,通過皇帝的旨意任命司馬懿為沒有實權的太傅,開始在政治上打壓司馬懿。到了這個時候,司馬懿已經開始進去了權力最後的階段,根本就沒有時間伐蜀。之後就陷入了與曹爽爭權的鬥爭之中,直到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誅滅曹爽集團,將曹魏政權架空,達到了權力的巔峰時刻,卻垂暮老矣,三年後病逝,一直沒有時間伐蜀。

最後更新:2017-11-03 21:36:11

  上一篇:go 諸葛亮死前留下一條遺計,葬定軍山,4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便下葬
  下一篇:go 韓庚萬聖節妝容,頭戴假毛化身女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