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2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紮克伯格公開道歉:Facebook被利用影響總統大選

來源:《華盛頓郵報》

《華盛頓郵報》報導,Google 發現與俄羅斯有關的機構,曾在旗下 YouTube、Gmail 或搜索引擎等平台大買廣告,於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發放假新聞挑撥社會。

Facebook 日前也承認,總統大選期間有數千個煽動社會分化和政治問題的廣告,相信與俄羅斯有關。《華盛頓郵報》周一(10月10日)指出,Google 所發現的廣告,議題由種族、移民,甚至擁槍權都有,初步研判,廣告金主是俄羅斯機構,但與在臉書買廣告的俄國機構不同間。

穀歌在平台廣告上一直克製,然而防不勝防

圖片來源:搜狐號「穀歌黑板報」

來源:《文茜的世界周報》

原標題:《紮克伯格承認Facebook被利用分化美國團結 於猶太贖罪日發表聲明道歉》

隨著當今時代的快速發展,網絡社交媒體逐漸取代傳統媒體,但卻一點都沒有道德觀念,隻要收取廣告費用就可將假新聞置頂,越來越多的資料與證據曝光顯示,俄羅斯用少許金錢就影響了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中關鍵搖擺州的選情。

參院調查委員會並將邀請 Facebook、Twitter 與 Google 聽證會作證,紮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Facebook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在猶太贖罪日發表聲明道歉,承認 Facebook 被利用,分化美國團結。

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 Facebook 收受俄羅斯秘密資金、散播爭議性政治廣告,左右 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行為,隨著更多資料的曝光,頓時成為美國社會的眾矢之的。對此,猶太裔創辦人紮克伯格,選在 9 月 30 日「贖罪日(Yom Kippur)」這天,公開道歉了。

「對於我今年所傷害到的那些人,我請求原諒。對於我的努力成果未被用在促進我們的團結,而被用來分化,我尋求寬恕原諒,我將努力做得更好。」

在猶太贖罪日當天 紮克伯格在Facebook上公開道歉

身為全世界最有錢的 CEO 之一,在猶太人一年當中最神聖的日子,親上火線平息眾怒,紮克伯格的舉動,在全球引發熱議。

Techico Media Inc(一家以科技為重點的會議公司)的 CEO 大衛·柯克帕特裏克(David Kirkpatrick)說:「我覺得他能發表這份聲明很了不起。從聲明看來,他是能坦承自己做錯事的人,不是那種死不認錯的人。

「但我覺得其中有趣的是,他把自己跟 Facebook 綁在一起,這對一個擁有 20 億客戶,而且是史上最會賺錢的企業之一的公司而言,是有點奇怪的。當下是個敏感時刻,沒有公司會想要讓自己像 Facebook 一樣,深陷競選爭議當中。」

紮克伯格勇氣可嘉,但事實上,有如此反應其實並不令人意外。根據《華盛頓郵報》(華盛頓最大最老的報紙)披露,2016 年總統大選過後幾天,前總統奧巴馬借著在秘魯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的時刻,曾經針對俄羅斯網軍在 Facebook 上發動假新聞攻擊戰一事,當麵警告紮克伯格。當時紮克伯格對此指控嗤之以鼻,認為太過瘋狂。

2017年9月 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

要求Facebook提供資料協助調查「通俄門案」

沒想到 2017 年 9 月間,參眾兩院情報委員會真的將「通俄門案」調查焦點轉向社交媒體,迫使Facebook 提交資料,坦承該公司的確發現一項可能和克林姆林宮(Московский Кремль,莫斯科總統府所在地)有關、來自於俄羅斯匿名組織的廣告操作。

該組織斥資 10 萬美元、透過 470 個假帳號和網頁,3000 則廣告,釋放針對移民、種族、同性戀權利等主題,雖然內容並未提及兩位候選人,但鼓吹分化社會和政治的信息明確,而且持續整整 2 年,直到 2017 年 5 月才收手。

盡管以市場行情來看,買主下單金額並不算高,但由於這很可能成為偵辦俄羅斯滲透,以及莫斯科當局與特朗普競選陣營來往的有力線索,甚至讓案情出現重要轉折,不隻激起輿論嘩然,也引起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的關注。

而就在這個星期,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獨家披露了消息,幾乎確定整個案情會持續向上發展。

2016年總統選舉票數歸屬

WI指威斯康星州 MI則代表密歇根州

CNN 獨家新聞報道指出:「Facebook在不久前對外揭露,有超過 3000 則廣告是由俄羅斯購買,用意是幹預選舉。CNN 今晚獲知消息指出,這些廣告中,很大部分是針對密歇根(Michigan)和威斯康星(Wisconsin)這兩個州的選民。

「這兩個州正好是特朗普以小於 1%的極細微差距,擊敗希拉裏·克林頓(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2016年總統選舉候選人)的關鍵州。稍早之前,我們得知這 3000 多則廣告,遍及到 1000 萬名群眾。

「如果簡單計算分析一下,在密歇根和威斯康星兩個州內觸及到這些廣告的群眾數量,看起來不算多,但如果想想這兩州正好是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州,就會引發這些廣告影響 2016 年總統大選並產生巨大的效果的問題。」

紮克伯格表示會加強人工審閱 保護選舉誠信

不少人質疑 Facebook 為何對任何廣告買家來者不拒。但現實的情況是,美國現行「傳播法規」中,規範外國人或組織不得直接、間接介入選舉的條文,隻對傳統媒體施加約束,這就造就社交網站遊走在法律和道德灰色地帶的空間,大發選舉財。

再加上 Facebook 上發文從未出現過打倒特定候選人字樣,也讓該公司廣告難以被界定為非法。有鑒於此,紐約州政府日前率先提出法案,打算禁止匿名人士或團體在社群網站上購買政治廣告,以收打擊假新聞之效。紮克伯格也承諾,將檢視行之有年的策略,增聘 1000 人從事人工審閱,讓政治廣告銷售過程更加透明化。

紮克伯格提到:「我們也許不會立刻搜尋到每個人,但我們可以讓想要幹預政治的行徑變得更困難。」

過去 10 年間,社交網站崛起,徹底改寫了近代曆史。其中 2011 年中東地區爆發「阿拉伯之春」,就是靠著年輕群體一條接著一條、鋪天蓋地的發文,推翻了政權,成為網絡革命的經典案例。

BBC(英國廣播公司)記者報道:「這些推動『阿拉伯之春』的社會運動者,他們的武器不是槍炮彈藥,而是網絡和手機。這是曆史上第 1 次出現,一連串改變世界的大事,在街頭被不分男女的人時時刻刻的記錄下來。」

2010年爆發的「阿拉伯之春」

熟悉運用網絡跟手機的年輕人是這次運動的主角

在言論受到管製、隻依靠官方媒體傳播信息的地區,社交網站確實扮演著關鍵角色,成了對外傳播和接收信息的重要管道。

但在言論自由的地區,社交網站除了是多元意見的平台,更常見運用不當的案例。許多未經查證或人身攻擊的消息充斥,透過即時運算的特性,迅速散布蔓延,往往催生民粹,甚至釀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災難。

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The Hoover Institution,美國著名的公共政策智囊機構)高級研究員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如果不是社交網站,尤其是 Facebook,像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這種事,根本一點發生的機會都沒有。

「在傳統選戰中,這種極端主張不是被邊緣化,就是被擊潰。但社交網站在這個時代具有極度影響力,很多人低估這一點,但隻要想到美國 45%的民眾是從 Facebook 上獲取信息。

「這讓 Facebook 成為美國曆史上、甚至人類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內容發布者,許多研究人員還在繼續努力找出更多 Facebook 可能帶來的效應,例如民粹主義,就被視為是一種網絡現象,以及一種對現行體製反動的行為。 」

Facebook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站

直接或者間接的引導著一些網絡現象

Facebook 的出現,顛覆了人類對社交的定義。Facebook 的行銷模式,讓公司獲利豐厚,推動股價在過去幾年內一路飆升。

但從單純的社交媒體,演變成有心人的政治鬥爭工具,甚至在許多爭議案中成為幫凶。這些種種,恐怕是紮克伯格在滿懷熱誠創立公司時,所始料未及的。

身處這個時代

有些事你一定要了解,因為你逃不掉

最後更新:2017-10-12 13:40:34

  上一篇:go 紮克伯格推出獨立VR頭盔Oculus Go 隻需199美元
  下一篇:go 迪麗熱巴時尚寫真獲得貝克漢姆點讚,曾經被貝嫂誇讚漂亮、大長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