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好是有多好?三星Galaxy C9 Pro體驗
當雙揚聲器、18W快充、Type-C接口、HiFi芯片出現在一台三星C係列手機上,會有什麼樣的體驗呢?
提到三星手機,可能很多發燒友想到的都是旗艦的Galaxy S和Galaxy Note係列,它們的出色的綜合表現的確俘虜了很多用戶的心。而實際上三星中端的Galaxy A和Galaxy C係列同樣有不少產品有自身的亮點和優勢,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則是C係列旗艦Galaxy C9 Pro。
C係列可以說是三星的中國特供機(C for China?),其中的Galaxy C5和Galaxy C7給我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而Galaxy C9 Pro作為C係列的旗艦產品,由將會充當一個怎樣的角色呢?從產品定位上看,它顯然還不能彌補2016年下半年三星高端市場的空缺,但是按照三星的習慣,中端機型經常會為高端機在新技術作試水,C9 Pro身上就有不少旗艦機都沒有的配置,三星對它的重視可見一斑。對於3000元檔價位的一般消費者,它們可能對配置、性能的需求不會像頂級機型的用戶那樣苛刻,他們更希望手機的一些基礎功能上做到紮實,例如足夠大的屏幕,完整的全網通支持,出眾的續航能力,而這些都是Galaxy C9 Pro能提供給消費者的點。
外形和包裝
Galaxy C9 Pro的包裝正麵是一個“C”的logo,紙盒使用淺色的設計。
打開包裝第一層是手機。
包裝底層是手機的相關配件,配件方麵帶有標準的“三件套”——耳機、數據線和電源適配器,當然卡針也是有的。
配件的來頭可不小,Galaxy C9 Pro的配件比現役旗艦Galaxy S7 edge還更豪華,使用了USB Type-C數據線以及一個18W(9V 2A)的電源適配器。數據線型號是EP-DN930CWE,和Galaxy Note7附送的是一樣的。
電源適配器支持的是三星的AFC標準,也兼容高通的QC2.0(下文會有測試)。就配件來說,這已經是三星旗艦機的待遇了,不得不說是個驚喜。
接下來是重頭戲機身部分,Galaxy C9 Pro的前麵板依然是三星傳統的風格,采用了正麵的實體Home鍵,並帶有按壓式的指紋識別,這也是三星近兩年的設計風格。由於機身是楓葉金配色,所以在聽筒、Home鍵周圍也有金邊做點綴,這也是中國消費者喜聞樂見的設計。手機屏幕是6英寸,規格則是FHD全高清的Super AMOLED,這是三星的看家本領,屏幕質量還是有保證的。
手機屏幕是6英寸,規格則是FHD全高清的Super AMOLED,這是三星的看家本領,顯示質量還是有保證的。
正麵有高達1600萬像素的攝像頭。
機身使用了正麵的按壓式指紋識別,腰圓式的設計,按鍵略高於前麵板,這也算是三星的家族特色之一。
屏幕使用了2.5D玻璃,屏幕稍高於機身的中框,Galaxy C9 Pro沒有隨大流使用比較“爛俗”的CNC高光切邊,在邊框和前麵板玻璃接縫的地方帶有弧麵做過渡。斜邊采用了噴砂工藝。
手機的背部采用了一體化的鋁合金,我拿到的是楓葉金配色,顧名思義後蓋是金色的,和大部分金屬手機不同,Galaxy C9 Pro的後蓋雖然也分為三個部分,但是三個部分都是金屬,注塑的天線隔斷條也變成了微縫式的三條細隔斷條。在這裏可以看出,今年金屬後蓋的手機有兩個新潮流,一個是U型的天線(蘋果、魅族、vivo),另外一個則是像Galaxy C9 Pro和OPPO R9s係列這樣的微縫新技術。而傳統的“白帶”真的應該扔進曆史的垃圾桶了。
攝像頭方麵,後置和前置一樣都是1600萬像素,帶有雙色溫補光燈,另外在攝像頭上方帶有NFC的天線。雖然是中端定位的產品,但是Galaxy C9 Pro也配備全功能的NFC。
從底部觀看,微縫式的天線的確相比傳統的隔斷條要優勝不少,看上去不會顯得很突兀,也許我們明年還會見到更多的這類新式天線條的技術。
機身右側是電源鍵,並帶有雙卡槽,這樣的配置也是很符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
上方的卡槽支持TF卡的擴展,下方則是兩張nanoSIM卡,我們知道很多標榜雙卡雙待、全網通的手機都使用的是與或卡托,當使用雙卡的時候就不能插入TF卡,而Galaxy C9 Pro的這種比較暴力的做法就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雙卡槽,支持三卡的做法也是得益於較大的機身,俗話說有容乃大。
機身左側則沒什麼太特別的,兩個分體式的音量鍵。
機身頂部隻有一個降噪麥克風,另外當然還有使用高通基帶常見的“QUALCOMM 4G”的貼紙,建議還是撕掉吧,影響機身的美觀程度。
機身底部有一個中置的USB Type-C接口,這樣的配備我們隻在Galaxy Note7上見過,左側是一個3.5mm的耳機接口,右側是揚聲器和通話麥克風。雖然從外觀上來看Galaxy C9 Pro隻有單側揚聲器,實際上通過聽筒和底部揚聲器,它可以實現立體聲雙揚聲器,這也是三星旗艦係列都還沒有的配置。
由於屏幕尺寸較大,所以Galaxy C9 Pro相比Galaxy S7 edge要大上一圈。
係統和體驗
Galaxy C9 Pro使用了三星自家的TouchWiz係統,基於Android 6.0.1,使用上來說和其他國行的三星手機不會有很多不同。不過既然是C係列,當然也會有一些不同,在係統的一些細節上還是表現出它十分接地氣。
例如在係統相機中就帶有微信小視頻的快捷方式,直接點擊即可進入小視頻的拍攝,配合三星雙擊Home鍵快速進入相機的功能,在微信裏麵分享小視頻將會變得前所未有地方便。
在相冊中還加入了“拍立淘”的功能,例如我們拍攝一個商品,在相冊中即可直接通過圖片搜索到它的購買方式。在拍照功能界麵我們也可以直接在功能菜單中調用這個功能。以上兩個例子都是三星對Galaxy C9 Pro在係統上的一些接地氣的表現。
曾經體驗過眾多三星手機的我,對三星近幾年國行手機係統是持肯定態度的,國行的TouchWiz(聽說很快就改名了?)已經能做到功能性和本地化等各方麵媲美國內的優秀產品,它也給予用戶很自由的修改空間,例如豐富的下拉菜單自定義,自由切換的二級菜單顯示,四種顯示模式等都讓用戶能很好地以最合適自己的方式來使用手機。
性能和拍照
性能表現方麵,由於產品定位上的差距,Galaxy C9 Pro沒有使用旗艦的驍龍820/821芯片,而是使用高通中高端市場新晉成員驍龍653,雖然屬於“6係”,但是它的性能也不是省油的燈。它擁有四顆2.0GHz高頻A72大核,以及四顆1.4GHz的A53小核,GPU使用Adreno 510 621MHz,在各方麵的頻率都相比之前的驍龍652更進一步,在實際應用中無疑會有著更出色的表現。
具體的跑分我們就測試兩個比較大眾臉的安兔兔和Geekbench 4,總分符合我們對驍龍653的預期。
雖然像素較高,但是坦率地講Galaxy C9 Pro和三星旗艦機在畫質方麵對比還是處於劣勢,不過三星也為它提供了一套功能十分完整的拍照應用。專業模式、夜景模式、HDR、飲食模式等應有盡有,再加上前文提到的微信快速分享以及拍立淘,在功能性方麵已經做得很完善。不過稍顯繁瑣的是HDR開關需要通過滑屏的方式調出菜單打開,夜景模式也不是自動觸發,這樣的手動開關讓我們想起了三星以往的旗艦機。
雖然和三星的旗艦機有差距,但是不得不說Galaxy C9 Pro相機的可用度還算是不錯。白天拍攝時高像素為它保留了足夠的畫麵細節,色彩表現依然是沿襲了三星手機偏濃豔的色彩風格。
到了晚上自動模式(上圖)會表現吃力,但是當我們打開夜景模式(下圖),整體畫麵的亮度、細節和降噪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不過夜景模式用的是多幀合成,所以成像沒有自動模式這麼快。
其他和總結
作為一款注重影音的手機,Galaxy C9 Pro也出乎意料地加入了Cirrus Logic的Codec芯片,這顆芯片和Exynos版的S7、Note7是同型號的,這個配置在三星類似定位的手機裏也是首次出現。實際試聽以後,Galaxy C9 Pro的聲音表現的確是可圈可點,整體聲音風格平衡偏流行調音,讓人印象較深的是它在中低頻方麵有刻意的渲染但又不會顯得誇張,聲音素質來說和旗艦手機Galaxy S7(Exynos版)、iPhone 7等類似方案的手機是同級別的,雖然和獨立音頻方案的手機還有差距,但是在國際品牌中能聽到這個級別的聲音表現,是值得我們感到欣慰的。
通過實測,Galaxy C9 Pro的立體聲雙揚聲器的音量大約在88分貝,雖然嗓門不算很大,不過有立體聲總比單揚聲器要強。
快充是現在中高端手機的一個必備功能(除了iPhone),而三星一向在這方麵不是太激進,就算是旗艦機一般也把充電功率控製在15W以內,而讓人沒想到的是打破這個數字的竟然是Galaxy C9 Pro。它配備的充電器總功率已經達到了18W,實測下的功率也達到16W左右,相比三星的旗艦機稍微高一些。
使用原裝適配器接其他使用高通方案的手機,可以正常進行QC2.0的充電,證明適配器本身是可以使用兩種方案充電的。
從本次Galaxy C9 Pro的體驗,可以在很多細節上感受到三星的用心,雙揚聲器、18W快充、6G內存、Cirrus Logic獨立Codec都讓它看起來和其他三星手機不太一樣,而這幾項配置相信很快也會在2017年三星的更多手機上出現,當然我們最希望的是Galaxy S8能在這幾點上進一步突破。對於自身定位來說,Galaxy C9 Pro的最直接和配置最接近的對手是OPPO的R9s Plus,而三星也在係統、揚聲器、音頻、NFC等方麵做出了足夠的差異化,在這個價位段的競爭力是比較強的。有了Galaxy C9 Pro帶的這個好頭,相信C係列會陸續給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多實用而且性價比高的產品。
最後更新:2017-10-08 04: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