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8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紮克伯格生個二胎休產假2個月!“富養”和錢真的沒大關係

本文授權轉載自爸爸真棒(babazhenbang):清華爸+複旦媽打造的聚焦國際化教育的原創平台

前些天,年輕大富翁紮克伯格的二女兒出生。

二女兒取名叫 August 八月。

這位年輕的老爸,語重心長地給名為“八月”(August)的寶貝女兒寫了一封信。

這封信全文在下麵的鏈接裏可以找到,有時間的讀者可以仔細讀一下:

中文版全文如下:

重點請見紅線部分,我們也幫大家整理了文字版:

“希望她可以慢點長大,好好享受生活”

“讓你這一代可以比我和媽媽這一代的生活過得遠遠更好,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改變世界實現它。”

“你的一生中隻能有一次隻能有一次童年,所以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擔心未來。你有爸爸為你做這些事兒,我們會盡我們所能來保證你這一代未來的世界更加美好”

(爸媽營旁白:其實就是,孩子你隻管幸福,爸爸我隻管改變世界)

小紮的教育思想,充分體現了那句話——

“心靈上的富養,才是真正的富養”。

妥妥的富養女兒!

01

心靈上的富養,才是真正的富養

前些天和一個90後女孩小A聊天。這女孩的經曆,完全就能告訴你:富養出的孩子,長大會變成什麼樣。

這個女孩完全不是那種所謂“天生智商爆表”的學霸,她本科就讀的大學也不是國內排名數一數二的頂尖高校。

大學畢業,女孩說想去外麵看看更大的世界,但是一看新聞,鋪天蓋地全是《海歸變海待》、《留學歸來月薪6000塊》的負麵消息,就有點退縮了。

於是,小A問媽媽:“如果以後我畢業以後的收入,抵不過付出的學費,那該怎麼辦?”

她的媽媽隻是簡簡單單說了兩點:

第一,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年輕的時候,就該不計得失,多犯些錯誤,多見見更大的世麵;

第二,收不回成本又如何?人生的經曆是千金難換的。

就這樣,女孩跑去國外留學。沒過兩年,居然憑自己的努力,申請到了知名大學的研究生名額,外加獎學金!

碩士畢業後,馬上有國內公司跑來挖她,給出的月薪根本不是新聞裏報道的人民幣六七千,而是(兼職工資)兩三萬;

同時還有一家知名的美國公司,願意幫她以“傑出人才”的身份申請綠卡……

我問女孩是怎麼做到的?

她說,從小,父母就用言傳身教告訴她幾個道理:

第一,多嚐試總是沒有錯,隻要活著,就有犯錯的資本;

第二,凡事不要給自己設限;

第三,不要沒事兒瞎擔心未來。

這和小紮的教育理念何其相似!

所以,女孩從來就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底氣;她也懂得,不能為了眼前的300塊,就放棄未來價值3萬塊的機會。

她不怕丟臉,不怕提問——學術上有任何不懂就找教授問到明白為止;

她相信人們的善意,需要幫助的時候就勇於求助——申請研究生和投簡曆找工作之前,她不斷地嚐試,居然得到了十幾位教授和上級的推薦信,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行業大牛!

沒有一顆自信的心和足夠大的格局,再有能力,也走不了太遠。

02

窮人也能養出“富孩子”

也許有人會說,無論是小紮,還是上文裏女孩小A的媽媽,他們因為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所以才有底氣去富養孩子啊。

可是我想說,與其說他們在經濟上很富裕,不如說他們在“眼界”和“格局”上很富有,所以,他們才能洞悉富養孩子的真正含義。

小紮確實很有錢,但是他每天穿著T恤牛仔褲就上班了,他的衣櫥,是這個樣子的——(爸媽營旁白:當然這幾件也不算便宜,折合人民幣好像也是幾百元/件,不過對富豪來說,絕對是淳樸了)

他和老婆愛吃麥當勞也是出了名的:

我的朋友曾經在他們非常喜歡的一家平價餐廳“活捉”過夫妻倆,當時,他們正在甜甜蜜蜜地一起吃著另外一種最愛吃的美食——三明治!

(爸媽營旁白:之前我們還報道過,小紮家的車子也非常普通,就是一般中產家庭的車)

所以,富養永遠不是說你給孩子提供了怎麼樣的經濟條件,而是說,你傳遞給孩子一種什麼樣的價值觀。

我認識另外一個女孩小B,小時候家裏遭遇了一些變故,經濟條件十分不好。

可是,小B有一個深諳“富養”之道的媽媽——

哪怕家裏一共隻有2000塊,媽媽也願意拿出1000塊,帶著小B去旅行,去看更大的世界;

媽媽平時會種很多很多的花,她的口頭禪是:“什麼都不能影響老娘看花!”

媽媽還會給小B買很多很多的書,她告訴小B:“讀書,是了解大千世界最便宜的方法。”

小B說:“ 媽媽教我享受生活的樂趣,教我要永遠保持樂觀和勇敢……這是一輩子的財富。錢,我可以自己賺。”

03

相反,有錢人也會養出“窮孩子”

女孩小C,家境和前文的留學生小A不相上下,父母給她提供了最好的經濟條件,從頭到腳全是名牌。

可惜的是,在她身上,我看不到任何“富養”的痕跡。

和小紮教育女兒要“改變世界”不同,從小,小C的父母就在告訴她:“你要好好學習,好好奮鬥,這樣,才能超過那個誰家的誰誰誰……”

和小紮教育女兒“不要瞎擔心”不同,小C的爸媽從小就告訴她:“世道艱難,你不向上爬,就會被別人踩下去;人心險惡,你要小心別人的算計……”

其實,在我所認識的人裏,小C真算是冰雪聰明的一個,她也不負父母的期望,考上了數一數二的頂尖大學。

可等步入職場之後,她卻越來越不順利——

因為害怕“被算計”,小C沒法和任何人親密合作,她也不肯向別人開口求助,覺得反正肯定會被拒絕……

因為抗拒冒險,她失去了許多機會。比如,選擇了一個四平八穩的、不求上進的工作,而拒絕進入一家看似風險很大的初創公司……若幹年後,四平八穩的工作,工資還是七八千,早期加入初創公司的朋友,年薪已經上百萬。

02

“老爸在奮鬥”也是一種“富養”

我以前提過,我媽是一個資深的,而且從不一本正經講大道理的“教育專家”。

比如,她有一個著名的“猴子爬樹”理論

我媽說:教育孩子啊,其實和“猴子爬樹”的道理,那是一樣一樣的。

我們每個父母,就像是肩膀上扛著小猴子的大猴子。

我們的一生都在爬樹,想要看到更高更多的風景。

小猴子能看到多高多遠的風景,在他自己長成大猴子之前,其實是取決於你的。(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你的終點,就是你孩子的起點。

我們當然可以爬到一半嫌麻煩,拍拍小猴子的屁股(甚至拿針紮著他的屁股)說:“兒子啊,你靠自己慢慢爬吧。”

然後,在他爬得不夠高的時候,恨鐵不成鋼地抱怨:“真沒用啊!你看隔壁那家小猴子,咋就那麼厲害呢?”

我們也可以自己不停地努力攀登,讓小猴子暫時停在我們的肩頭,在該玩耍的年紀愉快地玩耍,順便看看自己父母,用實際行動給他們演繹,什麼叫作真正的奮鬥。

就像小紮對女兒說:“我負責改變世界,你負責享受童年”。

而我發自內心地相信——真正能改變世界的,正是那些既享受過童年,又目睹過父母改變世界的年輕人。

“富養”不是很多錢,而是很多愛

很久以前,看過一則新聞,說是一位父親,為了掙錢,不惜離開年幼的女兒去國外打工。十幾年以後,女兒終於不負眾望,考上了美國名校。

很欽佩這位父親的精神,但並不讚同他的做法。

因為,隔著屏幕,我都能感受他女兒這些年來,內心的貧瘠和孤獨。

富養,不是給孩子很多很多錢,而更是,給他很多很多的陪伴,和很多很多的愛。

無數科學研究都已經證實了:

父母的陪伴能讓孩子感到安全、自信,減少孩子的壓力,提高孩子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長大後即便能夠成功,也很可能會缺乏感受幸福的能力。

在陪伴孩子長大這件事上,小紮堪稱模範爸爸——

“八月”一出生,他就宣布自放產假2個月;

平時每逢周末節假,我們這些身在矽穀的爸媽們,也能經常活捉奶爸小紮四處遛娃……

比如下麵這張,就是帶Max逛公園亂入別人鏡頭的:

小紮其他的陪娃照:

如果我們不能像小紮一樣,動不動就給自己放假,我們起碼能夠少刷點手機,多陪孩子出門玩玩吧。

因為,這真是最簡單的富養方法了。

領導說了,你點一個

萌萌噠的工資就漲5毛!

一周爆文

最後更新:2017-10-08 13:12:47

  上一篇:go 薛之謙一首《演員》能掙一個億,為何還在還房貸?
  下一篇:go 薛之謙高調喊話前女友“你後悔嗎”,網友表示“有什麼好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