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0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iPhone 8/8 Plus首發評測:新舊時代的分水嶺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搞機零距離:iPhone 8&8 Plus評測(視頻時長13分40秒)

很多人都會覺得作為十周年紀念款機型,iPhone X的出現奪走了一切光環,讓iPhone 8和iPhone 8 Plus失色不少。但我問過很多人,如果那天的發布會隻有這兩款升級機型,你會覺得遺憾嗎?大多數人稍加思考後會告訴我,這兩款機型的升級是合乎自己預期的。

必須要承認的是,iPhone X的出現打亂了這一序列以往的升級節奏,但這也許正是蘋果要給下一個十年開啟的新模式,那就是雙旗艦模式。iPhone 8以及iPhone 8 Plus依然是按部就班的主力旗艦,是為滿足多數人的使用需求而設計的;iPhone X則是橫空出世的紀念款機型,它應該會有著自己獨特的更新節奏和生命周期,但要明確一點的是,iPhone X注定是為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群設計的,這一點從它所具有的OLED全麵屏、Face ID、前置雙攝等配置就能看出,它們不曾出現在以往的iPhone產品中,很可能也不會出現在今後的iPhone 9裏。發布會上的一個細節是,iPhone X是以“One more thing”的形式出現的,這個有著光榮傳統的環節從來都是賦予那些具有特殊意義的機型,所以說iPhone X與iPhone 8、iPhone 8 Plus其實是兩條平行的產品線,服務不同的人群,有點像MacBook Pro與MacBook的關係。

說回到iPhone 8、iPhone 8 Plus,這兩部消費級旗艦在這次的升級中力度不小,換用了前後雙玻璃機身,搭載了蘋果史上最強的A11仿生移動處理器,終於具備了無線充電功能,最重要的是拍照能力大幅提升,抹去了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對於一款旗艦機型來說,這些更新代表著誠意。

其實在這次發布會之後我一直有個疑問,當iPhone X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之後,誰還會去買iPhone 8、iPhone 8 Plus?拋開價格因素,會有人不想體驗OLED全麵屏、Face ID這些新技術嗎?但是當我使用iPhone 8、iPhone 8 Plus一周之後,發現這才是iPhone 7的最佳升級機型,它們滿足了我一年的期待,讓我用熟悉的操作體驗獲得升級的快感。

點擊播放 GIF/86K

玻璃材質找回熟悉感覺

從iPhone 5開始,蘋果用5年的時間告訴大家金屬材質的優越感,但當我看到iPhone 8、iPhone 8 Plus那一刻,還是一下子就想起了iPhone 4時代熟悉的手感,雖然這種手感被jet black版iPhone 7模擬得很像,但也是無法替代的。

iPhone 8、iPhone 8 Plus使用了一塊2.5D弧麵玻璃,這是與當年最大的不同,這個處理手法使得後蓋邊緣非常圓潤,握持感很舒服,與金屬中框的過渡也很自然,一大好處就是沒有金屬那麼滑,客觀上能夠避免很多意外跌落的情況。

當然換用玻璃背殼的現實情況是要支持無線充電,由此也引發了兩個變化,第一,一體成型的機身不存在了,後蓋與中框分得很清楚;第二,重量增加了,14克的變化還是能夠感覺出來的。

不得不承認蘋果確實是玩色高手,同樣是銀、黑、金三色,換用玻璃材質之後,不僅與前代觀感明顯不同,而且的確覺得這麼處理能夠獲得以往沒有的新鮮感。

比如同樣是銀色款,iPhone 8、iPhone 8 Plus的玻璃後蓋更加透明,更有層次,也比金屬銀色更亮;而金色則更偏肉色,看起來男女通吃,是一種肌理更加豐富的處理手法,官方說法是經過了7層工藝的疊加。

點擊播放 GIF/86K

A11仿生芯片提速一倍

每一代旗艦產品都會升級處理器已經是iPhone的必備特性了,雖然A11芯片並不出人意料,但“仿生”二字帶給人太多想象。

官方說法來看,A11是一款6核芯片,其中4個能效核心比上代提速70%,2個性能核心提速25%,而內嵌的3核GPU提速30%,實時處理速度最高每秒可以達到6000億次。此外針對AR體驗、3D遊戲以及Face ID等應用作出了特殊優化,尤其是後者需要有大量且持續不斷的自我學習功能,相當於是AI的一部分,我想“仿生”二字大概由此而出吧。

所以A11芯片其實是比較前瞻的一款處理器,雖然目前AR應用還不多,但近兩次發布會蘋果都花了非常多的時間介紹AR應用,A11就是為這方麵的應用做好準備,相信等這方麵的APP爆發的時候,就能看出這代產品與上代之間的明顯區別了。

當然現在我們還是不能免俗的用跑分來比對一下兩代芯片之間的提升,從GeekBench結果來看,單純拚速度的話A11幾乎提升了一倍。

搭載上代A10芯片的iPhone 7 Plus單核、多核跑分為2606、5484;分辨率較低因此表現更好的iPhone 7跑分為3454、5569,相比前代有著30%提升的A10處理器這次卻被A11輕鬆秒掉,iPhone 8 Plus跑分4215、10289,iPhone 8則為4241、10233,除了iPhone 8的單核跑分橫向對比,都有著將近一倍數值的提升,而且A11芯片還打破了以往兩款不同屏幕分辨率iPhone的跑分差異,這一代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跑分差異可以小到不計,從一個側麵說明屏幕分辨率對於A11這個等級的芯片的影響,已經可以忽略了。

另外A11也從A10X身上摘下了“自家史上最強處理器”的桂冠,專用於iPad Pro家族的A10X處理器單雙核得分為3823、9085,A11也是使出了全力才超過它的。

不過RAM的配置沒有任何變化,小尺寸的iPhone 8搭載2GB,大尺寸iPhone 8 Plus為3GB,與上代保持一致水準。

點擊播放 GIF/86K

True Tone顯示以小見大

這並不是什麼新技術,在iPad Pro上已經使用好幾代了,不過iPhone的使用環境更複雜,所以也更有必要。

通過對周圍環境光線的感知,iPhone 8、iPhone 8 Plus可以自動調節屏幕色溫,比如在日常辦公室環境的照明光線下,屏幕色溫會調節得稍微偏暖一些,文字閱讀更加柔和,這個效果與Night Shift夜間模式類似,所不同的是,夜間模式隻能在光線變暗時將屏幕色溫調暖,而True Tone的變化範圍更大,對環境的偵測更敏銳。比如你從辦公室走到陽光刺眼的室外,True Tone就會將屏幕色溫調得偏冷一些,總之會讓你覺得屏幕顯示與周圍環境非常協調,沒有刺眼的感覺。

點擊播放 GIF/86K

這次拍照終於幹翻三星

單純從樣張畫質表現來看,iPhone 8這次終於領先三星S8了。iPhone的樣張直出調色依然是很見功力,光用顏色就能體現出豐富的層次感。光線充足環境中iPhone 8解析力與細節的還原與三星S8幾乎無差別,這次iPhone 8直接將HDR設置從拍照界麵移除,放入了更深層的相機設置中,潛台詞就是以後大家拍照不用去操心HDR算法了,因為手機算法已經可以實現完美的自動識別。經過測試,iPhone 8的HDR算法確實非常智能,在一些場景中,可以減少光線過曝引起的畫麵細節丟失。

iPhone 8 Plus副鏡頭最大改變是不綠了,色彩更溫和更真實,當然副鏡頭依然沒有光學防抖,因此光線不足時基本就是主鏡頭的數碼裁切。

弱光拍照這次大幅度提升,iPhone 8與iPhone 8 Plus的主鏡頭在弱光環境下的畫質與色彩表現相當讚,對比上代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對比S8也完全不落下風,尤其是暗部噪點的控製相當出色,與S8相比不分伯仲。如果說iPhone 7的畫質與S8還有明顯差距的話,那麼iPhone 8與S8基本完全相同,調色風格上更加討巧。當然對焦方麵iPhone依然是相位對焦,弱光環境雖然比iPhone 7快,但還是會“拉風箱”。

點擊播放 GIF/86K

人像光效能幹掉美顏嗎?

iPhone一直不具備原生美顏模式讓很多人頗有微詞,也許蘋果比較喜歡真實感所以不願意讓用戶活在夢裏吧,亦或是蘋果有了人像光效這樣的藝術處理手法,讓用戶可以有另一種方法炫出自拍。

人像光效是建立在上一代人像模式基礎上的,因此需要雙鏡頭的支持,所以iPhone 8不支持,前置鏡頭也不行,隻有iPhone 8 Plus的後置雙攝以及iPhone X可以使用(iPhone X前置也是雙攝)。iPhone 7 Plus用戶比較遺憾,由於不具備A11處理器,所以升級iOS 11也還是不能使用這項牛掰功能的,可見人像光效是一項多麼“吃硬件”的功能。

開啟人像光效模式就自動進入了2X人像模式,同樣有拍攝距離的限製,而且也同樣要把主體和背景分離開,滿足這兩個條件時屏幕會有提示,否則就隻能拍攝普通照片。

這個模式分為自然光、攝影室燈光、輪廓光、舞台光、單色舞台光5種模式,比較出效果的是後兩種模式,可以把本來就虛化掉的背景處理成全黑效果,更加藝術化地突出人像主體,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這個效果的時候還真是挺驚豔。

輪廓光那個效果也不錯,由於對人物邊緣重新打光,所以有瘦臉的功效。

當然前期用人像模式拍攝的照片,也都可以在後期任意調整這5種模式,反之亦然。

不過人像光效也是建立在邊緣摳圖的基礎上,所以不要凹太複雜的造型,特別是不要“鏤空”,否則這部分很難處理。

另外由於會分析人物邊緣的打光,因此背景光線反差強烈的情況,人物邊緣會“吃光”,也會造成這個模式對邊緣分析不準,所以要盡量避免高反差的情況。

掌握了以上者幾個小技巧之後,你會發現這個模式非常好用,提高照片逼格那就是分分鍾的事,發朋友圈肯定獲讚無數,很難說你今後還會不會再用美顏模式了。但是對於iPhone 8 Plus來說,唯一的遺憾就是前置自拍不具備這個功能,想要用的話要不找麵鏡子,要不讓朋友幫忙。

點擊播放 GIF/86K

充電這事蘋果動真格了

iPhone 8、iPhone 8 Plus不僅加入了無線充電,而且還具備快充能力,以往我們抱怨的短板,這次全補上了。

首先說說快充,蘋果對快充的定義是“30分鍾充電50%”,實際測試此言不虛。我們用iPhone 8 Plus和MacBook原裝29W充電器搭配蘋果原廠USB-C轉Lightning充電線做了一組測試,30分鍾可充電50%,60分鍾82%,充滿則需要115分鍾。

我們也用iPhone 8做了一組同樣的測試,30分鍾充電57%,60分鍾達到84%,充滿需要整整120分鍾,尤其最後5%異常緩慢。

可以看到這個速度既滿足了低電量時急速快充的需要,又在電量將滿時改為涓流充電以保護電池壽命。

但是很多人會摸不著頭腦,充電器沒變怎麼快充?答案是買個29W的MacBook充電器外加一根USB-C轉Lightning線。其實用這種方法iPhone 7也能獲得快充的能力,但我想可能是基於穩妥原則,直到這一代蘋果才正式公布了快充能力,如果覺得蘋果的原裝貨比較貴(充電器+線=576元),第三方的29W充電器也可以,這倒是給了配件廠商一個機會。

再說說無線充電,這似乎又是配件廠商的機遇,發布會上公布的mophie和貝爾金的兩款無線充電器成為了iPhone 8、iPhone 8 Plus的“標配”,而蘋果自家的Air Power要到明年才上市,實際上兼容qi標準的無線充電器都可以為iPhone 8、iPhone 8 Plus充電,包括很多新車裏具備的無線充電功能,我們也測試了三星的一款折疊式無線充電器,一樣可以給iPhone 8充電。

有個細節要注意的是,兩款第三方充電器,並沒有使用lightning線纜,而是用了自家接口,這意味著蘋果並不想讓無線充電器占用原本的線纜,造成外出攜帶時的不便,同時還能延長原裝線的壽命。

充電效率方麵我們用iPhone 8和貝爾金充電器做了一組測試,30分鍾充電24%,60分鍾充電44%,130分鍾充電90%。

看到這組數字不要太著急,蘋果承諾今年稍後會推出更新以實現快速無線充電,無線充電時間估計會大幅縮短,不過目前的最高輸出功率為7.5W,介於iPhone原裝5W充電器與iPad原裝12W充電器之間,還能榨出多少性能估算一下也就知道了。

所以無線充電器的效率就不要有太多幻想了,使用體驗才是它的強項,往上一放,借助輕微的吸力作用就會附和住,特別適合夜晚摸黑操作。而且無線充電的使用場景應該是辦公室或者晚上睡覺這種需要長時間充電的環境,你不用擔心充電速度,反正放上去就好了。

不過你還是要留心一下是不是真的充上電了,我發現兩款充電器雖然可以吸附住iPhone,但其實歪了的機身並沒有在充電,貝爾金那款還好,因為有充電指示燈,mophie那款沒有這個提示,不留心的話可能會白放一整晚。

另外保護套一族們不用太擔心,官方說法3mm以內的保護套都能正常無線充電,我們找了幾款不同材質的保護套,都可以正常充電,但是那種含有金屬元素的保護套,以及磁力貼都會有幹擾作用,特別是很多人愛用的指環扣以及配合車載磁力底座的磁力貼都不行。

點擊播放 GIF/86K

iOS 11終於彌補了短板

經過了十個版本以上的小幅迭代,正式版iOS 11終於隨著iPhone 8發布了,這也成為每一代新旗艦上市時的一大看點,相比硬件升級來說,係統以及生態鏈才是很多人留在蘋果陣營的重要原因。難能可貴的是,iOS 11在很多方麵都彌補了短板。

首當其衝的就是控製中心,以前用不順手的地方這次都填了坑,比如增加了移動網絡的開關,可以一鍵節省流量了;比如控製中心下麵的快捷按鍵終於開放了,可以隨心所欲添加很多內容進去,上限還不知道有多少,反正係統裏有的17個按鍵我全都可以放進去,這個開放性看著就爽。而且很多圖標通過3D Touch深度按壓還都有進階調整,這個升級減少了進入“設置”的頻率。

順便說一下,iOS 10裏通過控製麵板切換的音樂播放控製,也集成到一個界麵裏了,對於這個改變我隻想說,早就該這樣了。

另外變化比較大的就屬App Store了,增加了卡片似的Today頁麵,在前幾個測試版中這裏都更新緩慢,現在則比較清晰的看到編輯的運營思路了。其實以前的App Store首頁也有專題推薦,但不太醒目,這次的展示效果估計很多App開發者會暗爽。

點擊播放 GIF/86K

總結

可以斷言的是,2-3年之後會發現iPhone 8、iPhone 8 Plus是一款分水嶺產品,無論硬件配置還是使用體驗,它都比iPhone 7及其之前的產品跨出了一大步,從這個角度判斷,iPhone 8不僅不會被iPhone X的光環籠罩,反而會成為很多人更加實際的選擇。

你可以看到iPhone 8、iPhone 8 Plus依舊是延續前代的發展軌跡,核心部件全部提升,同時又沒有iPhone X那麼激進的技術,因此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個一年的等待是值得的,相對於iPhone X來說也是一次穩妥的升級。

而站在iPhone這個產品序列上來說,第一次出現了雙旗艦的配置,他們有著不同的發展路線以及對應人群。從我個人的推薦來說,iPhone 8、iPhone 8 Plus就足夠了,相對於讓人心癢的iPhone X來說,你並沒失去什麼核心體驗。

最後更新:2017-10-08 13:57:48

  上一篇:go iPhone 8/8 Plus 實測:令人驚豔的人像模式,秒殺多少美顏相機?
  下一篇:go iPhone X“缺口”抽拉菜單設計一覽:“劉海”沒那麼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