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有雲,激發政企大腦的潛能
一、數據的價值
一粒藥丸,激發你的大腦潛能,
存儲、計算、學習能力飆升,
短時間內可進行海量信息的迅速挖掘與串聯,
一天學會外語,三天學會鋼琴,
投身金融界,迅速累積財富成為華爾街新秀……
醒醒~這是隻有電影裏才有的情節
人類通常隻是用了20%的大腦,如果剩餘80%大腦潛能被激發出來,世界會變得怎樣?
在企業、行業和國家的管理中,有效使用的數據不足20%,如果剩餘80%數據的價值被激發起來,世界會變得怎樣?
專有雲的使命,就是幫助激發政企大腦的潛能,
先讓業務數據化,再讓數據業務化,
決策者可根據數據做快速的決策和業務創新,
實現全局的數據打通和治理,實現企業數據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在過去幾十年,政府、大企業、金融機構為了完善流程化的業務,創建了一個又一個信息係統。一個省級政府的不同單位處理和產生的業務總和比一個中等國家的業務總量還多。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物聯網的發展,產生越來越多數據,而這些數據,又能夠幫政府和大企業有可能做到過去無法想象的業務。
大型政府和企業麵臨著數字化轉型的挑戰,政府和企業渴望獲得更高效、更安全、更穩定、更智能的能力。然而政府和企業應用係統多樣而複雜,依賴龐大的基礎IT基礎設施,過去煙囪式的應用背後式DIY式的信息建設方式,每一個應用係統都要去建設硬件軟件等設施的做法,製約著數字化轉型的需要。一個係統的建設周期通常是以年為單位來計算的,而一個個應用係統信息孤島又製約新業務的創新。DIY方式的建設本身就耗費了大量政府企業的人力物力,又大大增加了後期維護的複雜度和成本。十年前,自己動手DIY一台計算機很流行,今天已經很少有人去動手自己DIY一台PC電腦了,筆記本電腦質量和成本的優勢讓個人已經不再感興趣去DIY一台PC,而是把時間精力放在通過使用計算機進行創作上麵。
專有雲的出現,開始轉變政府和企業對IT係統建設的方向。通過使用專有雲搭建自身的數據中心,使業務數據化,使所有決策變成數據驅動,決策鏈更準確高效,更容易產生個性化的應用場景。例如對於政府:需要政務高效透明,基於數據驅動的政府和政務,可以更好服務百姓;製造業,管理利用好數據資產,才能連接消費者與產品,讓產品跟著消費需求走。
二、阿裏雲專有雲定位:政府企業數字化轉型專家
如果說公共雲是把本地應用帶到雲上,那專有雲則是連接過去和未來,將雲帶到本地部署裏。專有雲可以為企業搭建一個敏捷的業務中台和智能的數據中台,讓數據流動起來產生價值,支持業務的快速創新和快速複用,解決數字化轉型中麵臨的困難。
政府和企業建設雲計算大數據平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部分應用開始,從小規模驗證,摸著石頭過河,不斷擴大範圍。政府和大型企業的規模之大,對係統穩定性可靠性要求之高,與阿裏雲公共雲十分相似。阿裏雲飛天技術在公共雲市場已經得到充分驗證,不僅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部署,還能提供一整套高效、互通的互聯網架構以及多場景化的人工智能服務。
互聯網公司脫穎而出,是因為阿裏巴巴是技術驅動公司,更快的創新,需要大數據的處理,低成本試錯,快速上新,要滿足安全合規、可靠性、災備需求;要具備企業級的安全和防護能力以及可靠性的能力。專有雲將這些能力整合後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既能經濟地滿足當前業務規模的最小化需求,又能有遠見地支持未來大規模應用和數據的可擴展需求,為客戶提供敏捷的業務中台和智能的數據中台,為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相關案例
助力海關總署,打造全世界最智能的海關:
海關情報係統
該係統是中國海關大數據雲平台上的首個應用,基於海關網、互聯網、公安網三網數據構建。該係統匯聚了海關內外數十億條數據。這些數據被關聯在一起,圍繞企業、人員、商品主題進行了大量數據打通和ID-Mapping工作,在此基礎上開發“海搜”工具,實現對億級數據模煳查詢,秒級響應返回智能搜索結果。海關業務專家將多年積累的“戰法”經驗轉化成算法模型,放入係統運算、並與其他專家共享,用於緝私實戰。目前該係統在全國應用1年時間,已查獲案件案值67.8億元人民幣,為國家挽回稅款9.8億元人民幣。
智能風險防控探索
海關目前對報關單的風險防控,大部分通過人工設定布控規則,命中報關單再進行現場查驗,平均查獲率約10% 。基於大數據雲平台,以大量曆史報關單數據及查驗結果為樣本進行機器學習,訓練出智能風控模型,通過模型對每一票報關單進行風險評分,並把分數高的報關單提供給風控專家進行布控查驗。在上海海關試點,智能模型相比原人工設定規則,查獲率有較大提升。
智能稅收征管探索
海關對報關單的商品歸類進行審核是稅收征管的核心業務,需要非常強的專業技能。在目前海關歸類審核專家有限的情況下,基於大數據雲平台,通過對海量曆史報關信息中的商品名稱、品牌、規格型號進行自然語言分析學習,並對其商品歸類結果進行訓練,得到了一個趨近於“人腦”的歸類智能模型,並通過該模型對所有報關單的歸類進行預審核,將風險高的報關單挑選出來供專家人工審核。經過上海海關試點反饋,該方式大大提升了專家的工作效率,對有稅差報關單的查獲能力提升了5倍。
南京銀行:打造下一代互聯網金融核心
隨著金融級別安全能力的不斷提升,阿裏雲在銀行在融入互聯網場景的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正幫助銀行通過建立標準化數據庫和客戶畫像,運用金融智能分析方法防範信用與操作風險,提高了風控效率。與此同時,銀行也正在使用阿裏雲大數據技術服務更多的小微企業客戶,通過海量信息精確定位客戶,為不同客戶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提升用戶體驗。
專有雲為南京銀行提供IT應用上雲整體規劃和支持,並通過雲服務保障產品輸出和基礎設施高可用運維。為南京銀行互聯網金融平台和核心提供:
秒級容災能力保證高的業務連續性;
分布式架構和分布式數據庫能力支撐萬筆/秒業務交易;
分布式事務與協調的能力,保證業務強一致性;
實時服務質量管理提供秒級服務保證;
雲安全體係化設計滿足銀行業安全要求;
大數據核心計算能力保證金融智能應用部署。
中信集團:提供效率最優的資源平台,實現資源共享,業務協同
“信息化已經過去,數字化剛剛到來。”中信集團正在通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互聯互通的數字化建設,並通過數字化實現業務轉型,找到新價值定位,形成新商業模式,實現“互聯網+”轉型。
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作為一家擁有多個業務線的大型集團企業,如何實現資源共享協同、多元化服務?中信集團一直在探索能實現旗下子公司協同的信息技術方案,為數字化轉型打造先進的IT承載平台。
當時被金融行業廣泛使用的傳統(以IOE為主)的架構,很難滿足未來10至20年發展需求。如何處理有限的IT資源和無限的業務需求的矛盾、局部的業務係統和整體的IT策略的矛盾、業務短期價值和公司長期戰略發展的矛盾,以及IT要從被動服務變為主動布局的矛盾?
作為橫跨6大板塊,近60個行業的中信集團,如何通過中信雲平台加強關聯,發揮整體優勢,實現業務協同?底層的基礎設施和平台方麵,是否要自建?是當時中信集團反複考慮的關鍵問題。
經過反複論證與評估,中信集團選擇了阿裏雲作為中信產業雲網的首批入駐服務提供商。
在使用專有雲之前,中信雲就已經在使用阿裏雲公共雲的產品了。上雲的出發點是為了集團和子公司的信息化建設需要,要加快整個中信集團向互聯網+轉型。在使用公共雲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信息安全相關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安全監管規定和保密性要求,導致部分集團和子公司業務不能接入。阿裏雲專有雲將公共雲具備的彈性伸縮、海量擴展的優勢延伸至中信基礎設施雲平台,為中信集團打造了一個可以無縫連接、可彈性擴展升級的金融級混合雲部署方案。
中石化:工業品電商平台“易派客”
2015年4月1日,阿裏雲協助中石化搭建的工業品電商網站“易派客”正式上線。
作為中石化首個互聯網架構的電商平台,易派客從立項到上線僅用時3個月,依托阿裏雲專有雲,易派客的訂單中心、用戶中心、支付中心、物流中心、唿叫中心等幾大模塊都在短期內構建完畢。
阿裏雲為中石化的電商場景量身定製了“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應用服務框架,在業務邏輯層麵提供了足夠的線性擴展能力,能夠處理2000~3000億次調用服務,2萬億條業務調用鏈,管理4000次線性擴容和縮容。
上線120天,就有100餘家單位在易派客電商平台上開展采購業務,涉及100多個物資小類,包括9000多種商品80多萬種單品,訂單總額達到3.8億元。截止2015年11月底,交易總額已經突破50億元。
四、專有雲的挑戰,未來的新形態
如何既能滿足安全合規、防護能力和完善的災備體係,又能獲得高效的計算能力,快速創新、低成本試錯、讓數據產生價值,阿裏雲的答案是“混合雲”。
專有雲提供了包括雲計算、企業級互聯網架構、安全等全棧雲產品的API和SDK,極大地滿足了客戶定製化要求和生態建設,而將專有雲和公共雲打通的混合雲不僅為本地數據中心賦予阿裏雲同款雲架構能力,又可無縫獲取公共雲的彈性擴展能力,無需考慮軟件架構的差異。
Gartner報告顯示,有75%的企業受訪者表示有構建專有雲的計劃,並且隨著私有雲從單純的戰略層麵轉變為實際的部署,阿裏雲認為,未來專有雲客戶中將有70%的客戶會部署混合雲方案。混合雲模式既能滿足企業對數據安全的考慮,但是同時又可以彈性獲得公共雲的計算資源,這種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將公有雲和私有雲進行混合和匹配,以獲得最佳的效果。
最後更新:2017-10-11 16: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