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4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你知道唐詩是如何流傳下來的嗎?附:李白的朋友圈,唐詩的99種心動

一、

400年前,大明朝天啟年間,魏忠賢公公正在亂搞的時候。有一位老人,默默脫下了官袍,整齊疊好。這是綉著精致白鷳鳥的青袍,代表著他是五品官員。

外麵有人喊:胡老,你怎麼還不出來?我們等著接你去德州上任呢。

〝上任?〞老先生淡淡一笑,自言自語:再見了,官場!對於你,我早已厭倦。

我要回到家鄉,用剩餘的歲月,去完成一件更重要的事:

〝編一部最全的唐詩,不要再有遺漏,不要再有散佚,讓後世子孫都能讀到它!〞

讓我們記住這個老先生的名字——胡震亨。

現在人可能很難理解,不就是編本唐詩麼,很難嗎?

事實是,在那個年代,真的好難。那時可沒有這麼多出版社、印刷廠、圖書館,沒有穀歌百度京東亞馬遜。你要找一首詩,說不定就要跋涉千山萬水去抄,還不一定能抄到。

如果當初這位胡大人偷懶,不編這本唐詩,會怎麼樣?

答案是:後果很嚴重。

二、

那時候,唐詩正在以今天物種滅絕般的速度在失傳。據胡震亨估算,到他所處的年代,唐詩已經至少失傳了一半。

你也許以為:詩怎麼會失傳呢?隻要詩人夠棒,寫得夠好,不就會口口相傳留下來嘛。

嗬嗬,你以為是你們家菜譜呢?

先問一個好像不太科學的問題:在所有唐詩裏,最勐的是哪一首?

可能有不少人會回答:《春江花月夜》,所謂〝孤篇壓全唐〞嘛;那麼作者是誰?不少讀者也能答上:張若虛。

這位張先生寫出了這麼勐的作品,一定是個大名人了?沒錯,他當時就被人尊稱為〝吳中四士〞,江湖地位就算不如明教四大護教法王,也差不多夠〝五散人〞了。

然而,這麼勐的一位先生,到今天留下來了多少詩呢?一百首?八十首?答案很令人震驚——隻有兩首。

此外,唐代的五言絕句裏哪一首最勐?有很多人會脫口而出:《登鸛雀樓》,就是每個人小時候都背過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它的作者,一般認為是王之渙。

這個王勐人有多少詩留了下來?答案觸目驚心——隻有六首。

一千多年裏,也不知道有多少〝白日依山盡〞、〝海上明月共潮生〞被淹滅失傳?

三、

王之渙、張若虛先生的遭遇,不是偶然的。

李白有多少詩留下了下來?最慘的說法是:大概十分之一。這個偉大的天才寫了一輩子詩,估計有五千到一萬首,十之八九我們永遠見不到了。

李白去世前整理了畢生稿件,鄭重托付給了族叔李陽冰,請他為自己編集子,以便流傳後世。李陽冰沒有辜負他的期望,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10卷,然後……失傳了。

那些湮滅掉的詩文,都是因為水平爛嗎?不是的。比如唐人記載說,李白的《大鵬賦》和《鴻猷文》特別偉大,讓上一代辭賦霸主司馬相如和揚雄都汗顏。

今天,《大鵬賦》幸運地流傳了下來,但《鴻猷文》呢?對不起,沒有了,永遠淹沒在了曆史中。

再說杜甫。這個同樣偉大的詩人,四十歲之前的詩幾乎全部失傳,而他活了多少歲呢?隻有58歲。

還有〝初唐四傑〞裏坐第一把交椅的王勃,沒錯就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的那個,他的集子艱難地流傳了幾百年,終於在明代徹底湮滅。

直到明朝都快亡了,人們才從別的圖書裏找出一些王勃的詩文,讓我們感受他的風采——就好比《金庸全集》全部失傳了,你隻能跑到六神磊磊的專欄裏去找幾段金庸原文來過癮,想想都要哭。

偉大的孟浩然算是幸運的,死了沒幾年,就有人給他編詩集,但許多詩當時就已經散佚;還有偉大的李商隱,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那位大牛人,親自編了四十卷詩文集,可惜全部失傳,沒一卷留下來。他的詩是多年之後人們陸續一點點搜求到的。

不光是詩歌在消失,前人編的各種詩集、詩選也在消失。何況,過去編詩集的路子往往不對,有的拚命選盛唐詩,中唐、晚唐選得很少;有的隻選些清湯掛麵的詩,粗豪一點的一首都不選。

在當時,號稱最全、最完整的一本唐詩,叫做《唐詩記》。胡震亨找到這套書,隻翻開第一卷就怒了:〝開篇就把人家唐高祖李淵爺爺的一首詩給記漏了,這也號稱是最全的唐詩嗎?〞

他下定決心:我距離唐朝已經700年了,再不編一本完整的唐詩出來,我們怎麼對得住那些偉大的前輩詩人?

四、

有人不解:老胡,這麼難的事情,你一個人幹,憑什麼能幹成?

老胡充滿信心:就憑我家的萬卷藏書!

所謂〝萬卷藏書〞,一點也沒有吹牛皮。他家有一個巨大的藏書樓,叫做〝好古樓〞,其江湖地位大概接近於少林寺的藏經閣,包羅萬象,〝收藏圖書萬餘卷〞,什麼冷門都有。

老胡本人的學問也很淵博,十八歲中秀才,二十九歲中舉人,這都不說了,而且涉獵廣泛,連兵書都啃,當時的抗金名將〝劉大刀〞劉鋌都和他做朋友。

1625年,老胡挽起袖子,幹了起來。

〝我不但要收錄最全的盛唐詩,也要收錄最全的中唐詩、晚唐詩、五代詩!〞

〝我不但要收錄詩歌,還要整理出每一個詩人的小傳、評語,讓他們名垂後世。〞

〝我不但要收錄些完整的詩,還要收入斷篇零句,甚至詞曲、歌謠、諺語、酒令,什麼都不遺漏。〞

我讀《射雕英雄傳》時,每當讀到大高手黃裳寫《九陰真經》這一段,就想起胡震亨老先生編全唐詩的故事來。

無數個晝夜過去了,終於有一日,胡震亨放下筆,完成了著作。時間已經是1635年——他整整工作了10年。這部巨著,被取名為《唐音統簽》。

這部超級大書有一千零三十三卷,按天幹之數分為十簽,不但有當時最完整的唐詩,還有極其珍貴的文學評論、傳記史料,堪稱中國古代私人編書的超級王中王。

更誇張的是,老胡還又用了七年時間,吭哧吭哧寫出了研究李白杜甫的《李詩通》《杜詩通》兩部大書。

這時,已經七十四歲的老人才露出微笑:我終於完成了一生的夢想。這才叫不辜負我的時代。

這樣一個人,《明史》竟沒有他的傳,也沒有一篇生平事跡傳世。但那又怎麼樣呢?曆史無視他,卻不敢無視他的巨著,《明史・藝文誌》裏收了好多他的書。

五、

至此,全唐詩的編篡偉業算是完成了?還沒呢。

第二位勐人登場了,他的名字叫做錢謙益。

一聽到這個名字,估計立刻有人開罵:呸!大漢奸!千刀萬剮他!

沒錯,你可以叫他大漢奸。他是東林黨的領袖、明朝的禮部尚書,卻帶著老婆投降了清朝,照樣做大官。不過,〝大漢奸〞就一定做大壞事嗎?曆史要真這麼簡單就好了。

錢謙益是研究唐詩的大咖。如果當時成立一個唐詩學院,他老人家鐵定要當院長、副院長。直到今天,你要是想研究杜甫,都沒法不讀他的注。

老錢下決心要編一本全唐詩,轟轟烈烈地搞了很多年,估計已編到了數百卷的規模,卻天不假年,掛了,沒能完成。

他的遺稿遭際很慘。要知道,當時是什麼年代?那可是金庸《碧血劍》故事發生的年代,戰火紛飛,生靈塗炭,他的書稿也七零八落,今天丟一卷,明天丟一卷,逐漸亡佚過半,眼看就要丟光了。

幸虧另一個勐人出現了,他的名字叫季振宜——我寫專欄從不隨便提生僻的名字,一旦出現人名,就說明他確實很重要。

這個人,十七歲中舉人,十八歲中進士,不要問我為什麼,神的世界我也不懂。季振宜發現了老錢的殘稿,重新開始全唐詩的編輯工作。

這位季先生和前麵的胡震亨、錢謙益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家裏的書多。多到什麼程度呢?反正當時江南幾個最大的藏書樓,包括毛述的〝汲古閣〞、錢謙益的〝絳雲樓〞、錢曾的〝述古堂〞等都歸他繼承了,江湖人送外號〝藏書天下第一〞〝善本目錄之王〞。

他的藏品又牛到什麼程度呢?別的不細說,僅舉兩件他老爹的藏品,你隨便感受下:

一件叫做《神龍蘭亭序》,是王羲之先生的《蘭亭序》傳世最精美的摹本,沒有之一。眾所周知,《蘭亭序》的原件沒有了,神龍蘭亭本就是最牛的。

另一件叫做《富春山居圖》,沒錯,就是現在大陸收了一半、台灣收了另一半、林誌玲女士玩命搶的那個絕世大寶貝。

為了編好全唐詩,季振宜挑燈夜戰,努力工作。又十年過去了(這些勐人寫書,動不動就是以十年計算的),他終於又編出了一部宏偉的唐詩集,共七百十七卷,每年僅詩人的小傳就要寫兩百篇。

彷佛上天的安排般,在書稿編成的第二年,季振宜就病倒了,很快撒手人寰。

現在,胡震亨、錢謙益、季振宜,三位勐人已經給我們留下了兩部龐大的書稿,隻差最後一項工作——把它們合並起來,修補完善,成為理想中的《全唐詩》。

六、

第四個勐人於是出場了。

他是大家的老熟人,《鹿鼎記》的主角之一——小玄子,又稱康熙皇帝。他酷愛唐詩,對過去那些不稱意的唐詩集,他表示受夠了:

〝唐人搞的唐詩集子,不夠好,too simple。〞

〝宋人搞的唐詩集子,錯漏很多,naive。〞

發完牢騷,他開始撂出狠話:〝朕,愛新覺羅.玄燁,要把我家裏所有的全唐詩拿出來,加上胡震亨的《唐音統簽》,搞出一本《全唐詩》,讓子孫萬世都可以讀到!〞這本書,一定要牛,要勐,要全!

究竟選誰去修書印書呢?康熙皇帝選定了一個人——江寧織造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爺爺。

康熙拍拍曹寅的肩膀,無比鄭重地給了他兩部書稿:

〝兄弟,這是季振宜的《唐詩》,這是胡震亨的《唐音統簽》,朕都已經集齊了。你拿著它們,去召喚神龍吧!〞

公元1705年,在胡震亨編全唐詩整整80年後,曹寅督率十位翰林官,在揚州開局修書,編纂《全唐詩》。

這是集全功於一役的最後一戰,可謂勢如破竹、水到渠成。僅僅一年後,曹寅等人就完成了工作,把《全唐詩》放在康熙皇帝的麵前。

麵對這部中國所有大一統王朝中唯一的斷代詩歌總集,康熙很激動,很興奮。他潤筆磨墨,親自給這部書寫下了驕傲的序言:

〝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厘為九百卷。〞〝唐三百年詩人之菁華,鹹采薈萃於一編之內,亦可雲大備矣!〞

他可能想起了李白的話:〝我誌在刪述,垂輝映千春〞——現在,朕可以輝映千春了。

七、

今天,每讀到一首唐詩,我都覺得很慶幸。

我的主業是讀金庸。對比一下那些同樣偉大的武功秘笈吧,從淩波微步到六脈神劍,從九陰真經到北冥神功,都無一例外湮滅了。降龍十八掌到元末就隻剩十五掌,最後統統失傳。

它們的擁有者都是強橫的武士,卻沒能保住這些經典。

相比之下,守護著我們的唐詩的,是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柔弱書生。他們嗬護著脆弱的紙張和卷冊,他們的藏書樓建了燒、燒了建,編的書印了毀、毀了印,仍然讓四萬多首唐詩穿越兵火燹災,渡過重重浩劫,一直傳到了今天。

因為他們,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唐朝的偉大詩人們朝辭白帝、夜泊牛渚、暮投石壕、曉汲清湘;看詩人們記錄下千裏鶯啼、萬裏雲羅、百尺危樓、一春夢雨;看他們漫卷詩書、永憶江湖、哭唿昭王、笑問客來。這是何等的享受,又是何等的幸運。

作者:六神磊磊

延伸——

李白的朋友圈長啥樣?

現如今基本上進入“微信朋友圈”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會有微信,會通過朋友圈發布動態,而其他人也會通過朋友圈了解一個人。如果說古代也有朋友圈,那會是怎樣一個景象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這日,李白將要離開會友的桃花源,孤單地來到河邊,準備乘船離開。想到又要告別一個好友,「漂流」在路上,他的內心一陣淒涼。於是,發了這樣一個朋友圈

看一個人的朋友圈就能一定程度上地了解這個人,各大文豪集結的朋友圈你有沒有很羨慕啊?

這日下午,李白回到家中,一天的舟車勞頓格外想喝個酒緩解一下疲勞,於是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約酒」~

王維,你能不能不淘氣,小心「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話說,杜甫好像真的生氣了,因為他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李白與各位詩詞達人們的友誼小船就這樣說翻就翻了……

延伸——

與九十九句唐詩邂逅,便收藏九十九種心動

詩詞源於生活,是自然、生命、心靈的寫照。

除了追求情感美、意境美、文字美、構思美、情趣美之外,還有其特殊的音韻美、格律美、整齊美、對稱美和參差美。

與九十九句唐詩邂逅,便收藏九十九種心動。

豪 情

鐵板銅琶,豪情萬丈,

西北浮雲,東去長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涼州詞》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二首》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 《出塞》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戌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高適《塞上聽吹笛》

一雙笑靨才回麵,十萬精兵盡倒戈。

——魚玄機《浣紗廟》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離別》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 誰為不平事?

——賈島《劍客》

貴逼人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貫休《獻錢尚父》

懷 鄉

鄉愁漂浮於家鄉的山巒,

宛若當年的雲霧繚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張九齡《望月懷遠》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複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的《登黃鶴樓》

愁 緒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沒有你在身旁,處處都是愁。

寂寂畫堂梁上燕,高卷翠簾橫數扇。一庭春色惱人來,滿地落花紅幾片。

——魏承班《玉樓春》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沈如筠《閨怨二首》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溫庭筠《瑤瑟怨》

日射紗窗風撼扉,香羅拭手春事違。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鸚鵡對紅薔薇。

——李商隱《日射》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盧綸《送李端》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曆亂李花香。東風不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長。

——賈至《春思》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無題》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

——溫庭筠《送人東遊》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登高》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張繼《楓橋夜泊》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李商隱《春雨》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李白《將進酒》

蒼 涼

繁華落盡,春夢無痕,

英雄遲暮,最是傷心。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

雨暗殘燈棋散後,酒醒孤枕雁來初。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

——杜牧《齊安郡晚秋》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 《從軍行》

昨夜秋風入漢關, 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 莫遣沙場匹馬還。

——嚴武《軍城早秋》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裏人。

——陳陶《隴西行》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李嶠《風》

歲歲金河複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塚,萬裏黃河繞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登幽州台歌》

懷 古

黯淡了刀光劍影,

遠去了鼓角爭鳴。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羅隱《西施》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

——韋莊《金陵圖》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而今白庭路,猶對青陽門。朝市不足問,君臣隨草根。

——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泊秦淮》

輦路江楓暗,宮庭野草春。傷心庾開府,老作北朝臣。

——司空曙《金陵懷古》

君王不可見,芳草舊宮春。猶帶羅裙色,青青向楚人。

——劉長卿《春草官》

荊卿西去不複返,易水東流無盡期。落日蕭條薊城北,黃沙白草任風吹。

——馬戴《易水》

上吞巴漢控瀟湘,怒似連山淨鏡光。 魏帝縫囊真戲劇,苻堅投棰更荒唐。

——杜牧《西江懷古》

淒涼遺跡洛川東,浮世榮枯萬古同。桃李香消金穀在,綺羅魂斷玉樓空。

——杜牧 《金穀懷古》

相 思

摘不盡的紅豆,流不完的淚水,

還有那,寫不盡的相思句……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李白《怨情》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餘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溫庭筠《夢江南》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杜牧《贈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張九齡《望月懷遠》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楓葉千枝複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魚玄機《江陵愁望有寄》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溫庭筠《楊柳枝》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隻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張泌《寄人》

去是黃昏後,歸當朧腮時。衩衣吟宿醉,風露動相思。

——唐·韓偓《早歸》

翦妾身上巾,贈郎傷妾神。郎車不暫停,妾貌寧長春。

春天無停雪,滄海無停津。遣妾空床夢,夜夜隨車輪。

——唐·曹鄴《長相思》

閑 情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半盞浮世清歡,一冊風花雪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韓愈《晚春》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李商隱《柳》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武元衡《春興》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

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賈島《尋隱者不遇》

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山中問答》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誌和《漁歌子》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落階梧葉月明中。

——劉翰《立秋》

踏破苔痕一徑斑,白雲飛處見青山。 不知浮世塵中客,幾個能知物外閑。

——許宏《白雲寺》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秋 色

看萬山紅遍,

把層林盡染。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秋夕》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暝》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王績《野望》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王維《秋夜曲》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劉禹錫《秋詞》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山行》

古台搖落後,秋日望鄉心。野寺來人少,雲端隔水深。

——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杜牧《長安秋望》

暝蟲喧暮色,默思坐西林。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

昔因京邑病,並起洞庭心。亦是吾兄事,遲回共至今。

——秋寄從兄賈島(一作秋夜宿西林寄賈島)(唐·無可)

腸 斷

莫生歎,愁腸易斷,

莫悵惘,最易斷腸。

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稀。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

——佚名《送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節婦吟》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李商隱《暮秋獨遊曲江》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陳陶《隴西行》

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戴叔倫《相思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魚玄機《江陵愁望有寄》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李商隱《落花》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張籍《沒蕃故人》

修短各有分,浮華亦非真。斷腸泉壤下,幽憂難具陳。淒淒白楊風,日暮堪愁人。

——唐·韋璜《贈姊》

最後更新:2017-10-20 00:45:22

  上一篇:go 小龍女吳卓林公開出櫃,成龍冷漠回五字,吳綺莉:你永遠不會痛!
  下一篇:go 韓東君:期待結婚生小孩,我天生就是一個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