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0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鹿晗公布戀情引震動,“流行明星”背後的粉絲力量有多大?

來源:中國電影報

文:鄭中砥

編者按:昨天中午,鹿晗公開與關曉彤的戀情,一時間,微博癱瘓,朋友圈爆炸,而他使用的“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XXX”體也引來無數跟風者,讓大眾又一次見識到流量明星的巨大影響力。而提到流量明星,粉絲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同樣的,粉絲文化也成為久談不衰的研究課題。以下是《中國電影報》的記者采訪數位高流量明星的粉絲和專家、從業者集結而成的“‘流量明星’背後的‘粉絲’力量”調查。

今年剛大學畢業的小圓是劉亦菲的“死忠粉”,大學四年間,她共計參加了23場劉亦菲的節目錄製、新片發布、機場應援等各類活動,足跡遍布北京、上海、南京、武漢、深圳、長沙、重慶等12個城市。參加活動的交通、住宿、門票、購買衍生品等各項支出共計兩萬三千四百餘元。

在采訪中,小圓告訴記者,“我(參加的頻率)算是比較正常的,因為其實劉亦菲的活動並不是特別多,像有些人(指其他同學),‘粉’鹿晗、吳亦凡的,除了參加國內大大小小的‘愛豆’活動之外,有時候還會飛去韓國看演唱會。”

經過采訪,記者發現像小圓這樣肯為“愛豆”花錢的“死忠粉”並不是個例。很多“粉絲”都願意為自己的“愛豆”花錢,尤其是那些加入“粉絲會”、“後援會”等“粉絲”組織的“粉絲”們會更願意為自己的“愛豆”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成本。

在“愛豆”有新片上映或是新專輯發布的宣傳期,“粉絲”們會自發組織包場觀影、批量購買偶像專輯、向路人發放集資製作的“愛豆”電影衍生品或專輯周邊小禮品等多種活動來為自己的“愛豆”宣傳造勢。

“看著人多力量大,不過也就是資本角逐中的一粒沙”

2016年3月,一個名為“衛視電視劇小妹”的加V認證微博,爆出一組當紅“流量明星”的片酬報價單,榜上有名的明星片酬都在千萬量級以上,更有幾位直逼億元。

榜上一名演員的前經紀人李先生告訴記者,“明星報價不太具備實際意義,多與最後實際簽約價有很大差別,基本隻是報價的四分之一甚至更少,且支付方式並非隻有現金一種,片酬入股分紅也是常見的支付方式之一。”

但無論如何,千萬量級的片酬對於一部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投資方來說都絕非小數。麵對如此高價,投資方仍然“前赴後繼”追逐“流量明星”的原因,一方麵是資本湧入電影市場帶來的整體升溫;另一方麵,他們看重的更是演員背後萬千“粉絲”的購買力。

當前的電影資本市場流傳這樣一句話——“IP加流量明星等於高票房”。對於投資方而言,簽約那些“自帶流量”的明星,意味著會有大量“粉絲”為影片自掏腰包、自發宣傳,這就為影片贏得了數量眾多願意為之付費的人群作為基本保障。

資方簽約“流量明星”的行為更像是高價為自己“買保險”。那麼,這張“保單”到底有沒有發揮作用?

回首2011年,楊冪主演的小成本國產驚悚懸疑電影《孤島驚魂》以黑馬之態創造了當年國產驚悚片的票房紀錄,也讓整個電影行業第一次被“粉絲”的力量震撼。

《孤島驚魂》首映當日,預售票在一小時之內售罄,搶票激烈程度堪比北京電影節展映,不少影院臨時增加排片,影片首周票房突破五千萬,最終以400萬投資拿下近億票房,昭示了“粉絲”對電影票房的超強助推能力。

可以說,正是從這部影片開始,流量明星被投資方捧上了神壇。記者聯係到了在《孤島驚魂》映時組織包場的楊冪官方後援會負責人大鐸,他再三考慮之後拒絕了記者的采訪,理由是“楊冪是關注度較高的公眾人物,任何不經允許的發言都可能會對她的形象和事業產生影響。”

同時,大鐸也提到,“在當前的風口浪尖上,作為一個民間粉絲組織代表來發言可能也有諸多不便之處。”不得不讓人感慨粉絲在對待偶像事宜上認真謹慎的態度。

在《孤島驚魂》之後,大批影片一次又一次驗證了“粉絲”的力量。郭敬明的“小時代”係列堪稱個中翹楚。此係列影片由楊冪、郭碧婷、陳學東等大量顏值超高的“小鮮肉”、“小鮮花”主演,雖然每一部都伴隨著口碑爭議,但是該係列四部影片仍掠下17億餘元票房,高居國內係列電影的票房前列。

這一成績背後,各大主演明星以及原著的“粉絲”們功不可沒。中影星美院線宣傳副經理楊帆告訴記者,“《小時代》上映時候楊冪粉絲、郭敬明粉絲都組織了不少包場,吳亦凡主演的《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裏》也是我印象比較深的粉絲包場。”

而今年的《悟空傳》、《心理罪》、《星際特工:千城之城》等影片也仍在展示“粉絲”的力量,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便是今年夏天《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的“粉絲鎖場”事件。

記者想要就“鎖場事件”采訪當時參與發起“鎖場”活動的“粉絲”,遭到了“粉絲”的拒絕。

一位網名為“菲韻”的劉亦菲粉絲會組織者回複記者,“我知道您想問什麼,不過我倒是沒什麼想說的,‘粉絲’這個群體隻不過為了喜歡的人聚在一起,聽歌會打榜,看電影會買票,看著人多力量大也不過就是資本角逐中的一粒沙,用到你了捧一捧,(不用的時候)隨便扔鍋扣著還要背。‘粉絲’左右不了什麼,我的工作也不過就是按部就班地和各家‘粉絲’團體一樣組織大家活動,其他沒什麼可說的。”言詞中對於“鎖場”似乎有些難言之隱,又透出些許無奈。

無獨有偶,記者在對楊帆的采訪中,她也表示不願再談“鎖場事件”。似乎,這場在一個月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業內大新聞”已經在“粉絲”和影院雙方的沉默中默契地歸於平靜。

記者輾轉多方,終於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粉絲”那裏了解到,原來“鎖場”並非《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獨有。

幾乎每一部有“流量明星”參演的影片都會有“粉絲”自發“鎖場”,尤其是在非黃金時段的場次,“粉絲”通過購買一兩張電影票的行為,阻止影院因無人觀影而取消放映,進而保證影片排片率。

這位“粉絲”還告訴記者,為了能夠讓現場買票觀影的觀眾能夠坐在最佳位置觀影,在“鎖場”時,他們“通常會選擇比較邊角的位置,把好位置留給普通觀眾”,可謂費盡心思。

而對於影院來說,“鎖場”似乎是影院與“粉絲”之間“看破不說破”的默契,大多數時候的“鎖場”都可以被容忍,尤其是在同期沒有強力吸金影片的情況下。但此次《三生三世十裏桃花》恰逢《戰狼2》上映,兩片相較,《戰狼2》的超強吸金能力打破了影院與“粉絲”之間的平衡,“鎖場”從暗處鬧到了明麵。菲韻的一句“看著人多力量大,不過也就是資本角逐中的一粒沙”道出此中辛酸。

拋開“鎖場”不談,“粉絲”們更多時候通過包場觀影、自發製作並免費發放電影周邊、籌資購買宣發禮物、網絡宣傳等多種多樣的正麵行動為明星和資本貢獻了從線上到線下的超高經濟效應。

毫不誇張地說,資本在利用“粉絲”博取盡可能大的利益,但這顯然是一場“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交易。“粉絲”為了偶像,一切都心甘情願,用“粉絲”小圓的話說,“完全是自願自發的活動,一切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愛。”

26歲的電影學碩士王大傻是彭於晏的一名“死忠粉”,在采訪中,王大傻告訴記者,在“愛豆”新片上映期間,他們不僅會組織包場多次觀影,還會自願籌款包場送票給普通觀眾,通過這個方式向更廣大的普通觀眾推廣自己的偶像。

同時,王大傻也提到,“送票的話,我們會要求觀眾不要浪費,就是如果領了票就一定要去看。這樣一來既保證最大限度地‘安利’(意為‘推廣’)彭於晏,可能也會順帶提高《悟空傳》的單場上座率吧(笑)。”

在問及看了幾遍《悟空傳》時,王大傻回答,“五遍吧”,不等記者驚訝,王大傻又接著說,“但是每一遍都還是會激動啊!畢竟彭於晏實在是太帥了!”在問她作為一個電影專業的碩士生從專業角度如何看待《悟空傳》時,王大傻愣了一會兒,直言“我看的隻是彭於晏,別的還真沒有認真考慮過”。

像王大傻一樣為了“愛豆”可以忽略劇情、演技並不斷貢獻時間與金錢的“粉絲”不在少數。小圓告訴記者,她為劉亦菲主演的《三生三世十裏桃花》貢獻了200元錢,和其他“粉絲”一起募集資金進行包場。

除了最基本的多次觀影和包場贈票之外,他們還會自發地大批量購買電影周邊衍生品,小圓告訴記者,她和很多粉絲都買了“桃花蜜粉”、手機殼、充電寶等各種電影衍生品。

除了為偶像直接貢獻經濟價值,想盡各種辦法增強偶像的曝光率也是“粉絲”的日常之一。比如線上線下聯動,為偶像剪輯物料,編譯海外新聞報道、收集日常偶像話題、運營偶像貼吧、後援會微博,合力幫助偶像上熱搜等。

可以說,明星的熱度在初期靠自己和經紀公司,在後期會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在自發自主地提供更大助力。“粉絲”不僅為偶像主演的影片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同時也會自發進行線上線下的宣傳,極大提升電影的關注度。

以電影《三生三世十裏桃花》和《心理罪》為例,上映前半年就曾數次被“粉絲”刷上微博熱搜榜。在《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確定楊洋和劉亦菲為男女主角時,還一度引發了劇版“三生粉”們關於“劉亦菲與楊冪誰更適合‘白淺’一角”及“楊洋與趙又廷誰才是完美‘夜華’”的網絡大戰,“粉絲”們在微博上互相為自己的偶像列隊,輪番上演口水戰。

今年8月11日上映的《心理罪》也早在去年6月就因確定李易峰主演“方木”一角而被數度送上輿論風口。

可以說,製造輿論熱度是“粉絲”的強項。記者采訪到一位混跡“飯圈”多年的資深人士Gaqi,據她透露,早在2003年她就曾為當時的“愛豆”東方神起(成立於2003年的韓國偶像男團)編譯各種國外新聞,以滿足國內“粉絲”的需求。

Gaqi告訴記者,在偶像宣傳期“頂話題”是“粉絲”們常用的宣傳方式,她就曾為偶像剪輯過各種宣傳視頻、MV物料等在全國各地的後援會中傳播。而這一切都是完全無償自願的。

不得不說,“粉絲”確實推動了明星事業的發展,也捆綁著諸多資方的利益。但並不是所有的“粉絲”行為都能夠被資本和明星本人接受,比如此次的“鎖場事件”就暴露了影院與“粉絲”之間的利益衝突。

“粉絲”經濟在電影之外的蔓延與表現

對於一個“粉絲”而言,如果(多次)購買電影票是基本的“粉絲”素養,那麼買演唱會門票則是檢驗“粉絲”忠誠的好時候。

Gaqi告訴記者,偶像的演唱會不僅一定要買票去看,而且必須要在開票的第一時間購買。問及原因,Gaqi表示,“一是因為如果‘愛豆’太紅,可能手慢一點就會沒票了;更重要的原因是要為‘愛豆’創造短時間內售罄門票的紀錄,這才是一個‘粉絲’的高階修養。”除了買票看演唱會,演唱會的現場“應援”也是“飯圈”的一大文化。

Gaqi告訴記者,“應援這個概念大概是從日韓傳過來的。原本有一套比較嚴格的規範,比如在‘東神’(東方神起的簡稱)演唱會中,除了沿用一直以來的應援色,還會有官方組織提前與粉絲會負責人溝通並確認統一的應援動作,比如要在某首歌中製造集體人浪或者合唱,甚至連熒光棒的揮舞節奏都會有詳細的要求。”

Gaqi曾在大學期間先後買過1480、1680等多個千元以上的演唱會門票,並且“每一次離開演唱會現場的時候還會不知不覺買了很多周邊,比如小扇子、明星片、證件照、書簽、手環、熒光棒、T恤等”。這些周邊衍生品中既有官方授權出片的,也有“粉絲”或其他組織自發製作銷售的。Gaqi告訴記者,“一場演唱會下來,基本的花費差不多在2000左右”。

對於職業演員的“粉絲”來說,雖然沒有演唱會直麵偶像,但是各種節目、時尚發布會、寫真拍攝、商業代言等活動都成為“粉絲”與“愛豆”見麵的機會。

對於“粉絲”來說,他們忠誠於偶像本身而不拘泥於任何單一的表現形式。除了看偶像的電影和演唱會,偶像見麵會、簽售會、節目現場錄製等都是“粉絲”的盛會。

比如記者參加過一場有吳亦凡出席的《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裏》電影發布會,發布會入場證一度被“粉絲”炒到千元以上。小圓在采訪中告訴記者,由於自己的“愛豆”劉亦菲基本沒有個人演唱會,所以她花掉的兩萬多元中,有至少八千元都是用於購買各種節目錄製、發布會等的門票,其他用於活動應援、購買代言產品和電影衍生品等也占據一大部分。

而一直被資本忽視的電影衍生品市場近來也正在“粉絲”的助力下不斷升溫。據悉,電影《三生三世十裏桃花》已經產生了3億元的衍生品預售,涉及60個商家,“掙粉絲的錢”已經成為商家的共識。

阿裏影業發布的“三生三世”衍生品調查顯示:“三生”受眾人群中女性占據75%,是男性的3倍;30歲以下的年輕用戶為55%,35歲以上32%。除了已上線的衍生品,如狐狸造型單鞋、桃花妝蜜粉等三生定製款商品一經發布就被瘋搶。其中,三生定製版毛絨玩具未上線預售破3萬個,眾籌商品兩周破200萬,定製款充電寶月銷超5萬件等。

百度張藝興吧的管理員歐陽告訴記者,“對於偶像所代言的產品和電影衍生品等,我們當然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裏給予支持,為偶像的代言撐腰和宣傳。”

而一名李易峰的“死忠粉”小A告訴記者,“我個人會選擇購買官方正品(電影)周邊。對於李易峰所代言的一些品牌和產品也都會因為他的代言又有進一步的了解,用得也很舒服。動輒去店裏被告知同款/定製款被賣空。很多‘粉絲’都是使用他代言的OPPO手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粉絲”文化本身包含了很多亞文化的組成部分。很多“粉絲”不僅有真人偶像,也會有“二次元愛豆”。而這個“二次元愛豆”也會在“粉絲”那裏享有與真人偶像同等甚至是更高的待遇。

麵對這種情況,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在采訪中表示,“粉絲文化本來就具有很大的非理性和盲目性,是現在傳播手段越來越便捷而產生的一種亞文化現象,與二次元文化都可以稱之為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

Gaqi告訴記者,她在粉真人“愛豆”之外,也會粉“二次元愛豆”。麵對記者的疑問,Gaqi直言,“並不是隻有真人偶像才是偶像,二次元偶像、非真人的偶像文化一直存在,隻是不在主流視野之內。”

接著,Gaqi向記者介紹了她的二次元“愛豆”劍非道和歎希奇,這兩個都是台灣霹靂布袋戲中的冷門角色。Gaqi介紹,與“粉”真人偶像不同,粉“二次元愛豆”的方式更多是通過漫展表現。

Gaqi會為了自己喜愛的這兩個較為冷門的“二次元愛豆”寫作以他二人為主角的文學作品,這種作品在“飯圈”統稱為“同人文”或者“CP文”。除了每天更新“二次元愛豆”的“同人文”之外,Gaqi還會和其他“粉絲”一起為自己的偶像做各種推廣,比如剪輯一些視頻,PS一些角色圖片等。

明星主演的電影會有不少頗具吸引力的衍生品,作為霹靂布袋戲角色的“二次元愛豆”看起來似乎少了這個“吸金利器”。

Gaqi告訴記者,“二次元愛豆”的“吸金利器”絲毫不比真人“愛豆”差,“每年會在不同城市有漫展,我經常去的是北京、上海、南京這三個地方,基本每次都會買很多手辦、周邊之類的。而且,這些正版的周邊真的一點都不便宜。”

Gaqi仔細為記者計算了這筆投資,“我買過劍非道和歎希奇的抱枕,大概每個120塊,還有一小張海報要180塊,稍大一點尺寸的海報就會賣到300多塊。”記者很好奇這樣高的價格會不會有價無市,Gaqi斬釘截鐵回應,“不會,基本都會很快賣空,而且還有很多需要預定,比如布袋戲裏麵那個布偶,需要定做,兩三年才能拿到成品,價格也在一萬到幾萬塊不等。”

這似乎印證了“粉絲”經濟中的“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死忠粉”貢獻了百分之八十的經濟價值。

“粉絲”的時效性與流動性

“粉絲”愛上明星的理由有很多,在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些理由大都圍繞著顏值、情商、努力等關鍵詞。

王大傻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她喜歡彭於晏的原因是“因為他太帥了”。對於這個理由,王大傻解釋道,“雖然簡單粗暴,但絕對是出於人的本能,而本能才是最有力量的。”小圓告訴記者,她“愛上”劉亦菲是因為“小時候在《金粉世家》中的驚鴻一瞥,真的是神仙一樣的姐姐啊!”

歐陽在現實中的身份是一名剛剛走入職場的法院公職人員,她告訴記者,她力挺張藝興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是因為張藝興作為一個新人非常“努力和拚搏”,歐陽如數家珍地向記者舉例,“比如他為了使自己的舞蹈動作好看而綁沙袋進行練習,比如他為了舞蹈效果不顧自己的膝蓋堅持的‘鳳凰跪’,比如他為了自己的專輯可以幾天幾夜不睡覺隻為了給大家呈現出最好的效果……”

小A則表示,“李易峰的很多方麵都很打動我。比如為人處事的態度、他自身的性格和人品,麵對工作和生活他的態度一直都是低調謙虛、不卑不亢,他還積極參與慈善事業等。”

雖然有萬千個開始“粉”偶像的理由,但“粉絲”們自己也都深知,隨著時間的流逝,總會有一天不像現在這樣“死忠”。這個改變可能是因為時間,也可能是因為“他/她(指偶像)變了”。

很多偶像在轉型期都會遇到一波“粉絲”變動,常常隻是一個非常微小的改變就會引發一係列連鎖效應。有“老粉絲”離開,有“新粉絲”加入,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鄭爽“微博小號曝光”事件,就引發無數“粉絲”反水。

當然也有很多時候明星轉型會吸引“路人轉粉”,比如《戰狼2》中張翰扮演的角色就為他博取了大批新“粉絲”;薛之謙從“過氣歌手”到在綜藝節目中重新紅起來;再比如周冬雨從《麻雀》中“較為老氣、不搭”的角色到《喜歡你》和《七月與安生》完成的角色重新定位。可以說,明星每一次轉型伴隨的都是“粉絲”立場和數量的變化。

比偶像轉型引發“粉絲”立場變化更多的,是隨著時間流逝,“粉絲”漸漸變成了“路人”。Gaqi說,“這太正常了,我現在做中學老師,每天忙得要死,真的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像曾經那樣為愛豆出錢出力了。離開(這個圈子)的時間久了,最後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真的‘粉轉路人’了。”

歐陽也表示,“如果真的有一天不再參與(張)藝興的活動了,大概是因為我個人自身生活方麵不允許繼續這樣做了,因為你總會有自己的家庭,自己需要去更花費心思去經營的事情。”

當然也有“粉絲”從來沒想過會有這一天。小A就表示,“我個人還沒有考慮過什麼時候會放棄參加“粉絲”行動,未來的事情現在不好定論。參與活動對我而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喜歡他(李易峰)這件事本身也是如此。”

除了“粉絲”的時效性之外,隨著網絡直播平台和綜藝節目的崛起,“粉絲”也在多種形式之間產生了一定的分流。“粉絲”直麵偶像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心理上對偶像的需求已經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滿足,這會不會降低“粉絲”走進影院觀看偶像的熱情呢?

對於這個問題,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明確表態,“網絡直播平台和綜藝節目確實分流了相當一部分明星的‘粉絲’。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電影開工量明顯減少,有相當多的明星在忙著參加綜藝節目的錄製,因為從經濟效益來講,綜藝節目比電影來得更快,這種現象對電影有很大的負麵影響。”

麵對這個問題,“粉絲”的回答則與專家完全相反。小圓表示,“我是在支持神仙姐姐,不管她做什麼都會支持,比如她去錄‘快本’我會去看,她出新片我會一次次買票進電影院,就算有天她要開演唱會我可能還是會去。至於直播和綜藝節目,那些當然要看,但那也是多了一個途徑看到她,並不會影響我支持她的電影。”

“粉絲”之火何時滅

資本一度將“流量”、“IP”、“小鮮肉”捧上神壇,以為隻要有這些,就可以輕鬆製造出“爆款”影片。但是近期的電影市場似乎一次次地讓這些“靈藥”失效,“流量明星”這紙“保單”似乎越來越難讓資方換得平安。

《岡仁波齊》和《二十二》的成功讓資本在追逐“小鮮肉”和“流量”的路上被絆了個跟頭;而沒有當紅鮮肉的《戰狼2》更宣告了以“流量”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

麵對這樣的現狀,饒曙光認為,“‘小鮮肉’、‘流量’、‘爆款’這些都是在中國電影產業化初級階段出現的非理性現象。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成熟和完善,特別是隨著觀眾欣賞趣味和消費意識的提高,單靠‘小鮮肉’和‘流量’就能出‘爆款’的現象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少。”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不斷發展,不同藝術風格和類型趣味的影片層出不窮,觀眾的觀賞旨趣在不斷升級。

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的成立與壯大,為不少藝術影片的創作與發行提供了諸多便利。中國電影市場正在不斷走向多元,更多新導演、藝術片、紀錄片都有了更優質的生存空間。

青年導演李睿珺在采訪中告訴記者,“以前沒有藝術院線的時候,大家都在唿籲,現在有了這麼一個,大家應該支持。未來如果條件允許,我可能會考慮將新片《路過未來》放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進行分線發行。”

不同類型的影片逐漸找到自己的觀眾,恰印證了饒曙光所說的,“顏值隻在一時,電影的內容表達和價值觀呈現才是永恒的。‘小鮮肉’的市場失靈,說明了中國電影的進步,特別是在觀眾層麵的進步。”

資本不會放棄任何一次榨幹“小鮮肉”的機會,在資本爭先恐後的熱捧與追逐中,許多當紅演員同時接三部戲,連完整讀完劇本都困難,更不用奢求分析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

麵對資本的誘惑,確實有不少“流量明星”很想努力,但是市場沒有給他們絲毫喘息的機會,在不斷的“趕場子走穴”拍攝中,拍戲成為明星的“副業”。他們跑的很累,卻模煳了自己為什麼而出發。

值得警惕的是,“小鮮肉”終會老去,當顏值不再,而實力尚未練好,新一波的“鮮肉”崛起時,曾經的“鮮肉們”又將何去何從?

麵對這樣嚴峻的現實,饒曙光告誡一眾“流量小鮮肉”,“明星單靠顏值一定走不遠,必須要通過各種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演技,隻有這樣才能從靠顏值走向靠演技,擁有更長久的藝術生命力。” 最終,“小鮮肉隻能自己救自己”。

同時,饒曙光表示自己也看到了“小鮮肉”在不斷努力,不斷轉型,他直接表態,“我們要肯定他們的努力,也要支持他們轉型。但電影最終是一種內容生產,一種價值觀的呈現。電影可以借助‘粉絲’來擴大影響力,但如果失去內容生產與價值觀呈現為基礎,那無論如何‘粉絲電影’都走不遠,隻能是一種暫時火爆的現象。”

對於“粉絲”而言,偶像就像是一個完美的戀人,容不得別人說半個不字,這很正常;但是對更多普通觀眾而言,他們需要的是能演戲的好演員。唯有不斷打磨演技,演員才能讓“粉絲”為自己的電影搖旗呐喊時真正挺直腰杆。

同時,電影市場應該更加理性地摸索與“粉絲”共存之道。唯有不忘初心,回歸電影內容與品質本身,才能夠無愧每一個走進影院的觀眾。

(文中“粉絲”人名均為化名)

鏈接

“粉絲”也是一種“圈子文化”,有不同“愛豆”的“粉絲”們形成了一個“粉絲圈”,簡稱為“飯圈”。這個圈子有許多“圈內術語”,恰如一道無形屏障,將無關人員擋在“圈外”,似乎隻有變成“粉絲”,才能夠了解“粉絲”。

1.粉:意指喜歡。

2.愛豆:英文“偶像”的音譯。

3.小散粉:那些沒有加入組織的“粉絲”常自稱為“小散粉”。

4.大粉:指影響力和活躍度比較高的“粉絲”。

5.小透明:一些自認沒什麼存在感的“粉絲”的自稱。

6.死忠粉:指購買力強和立場堅定的“粉絲”,也稱“死忠飯”。

7.路人粉:普通程度的“粉絲”,多是一種自稱。

8.應援:來自日韓“粉絲圈”的詞匯,多指有組織、有規範的“粉絲”支持偶像的行為。

9.粉絲會:有組織的粉絲群體,也稱為“後援會”,基本會以省份、城市等作為劃分,分為全球、全國“後援會”與其他各省市“後援會”等。

10.流量明星:擁有大批的“粉絲”和話題熱度的明星。

版權聲明: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征得我們同意並注明出處。(請回複“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微信號:dusheme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台

最後更新:2017-10-11 13:23:44

  上一篇:go 鹿晗等等霸占熱搜第一,鄧超成最大贏家!網友:小兒子拯救大兒子
  下一篇:go 鹿晗關曉彤撒狗糧,看看如何布置臥室,讓你充滿桃花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