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西”大數據平台服務民生顯實效
11月14日,記者在黔江區城西街道辦事處社保大廳發現,忙碌景象不在,前來辦事的僅有幾名群眾來錄指紋或簽字。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源於他們這裏運行的“智慧城西”大數據平台,雖然看著辦事的群眾少,但群眾辦事的效率卻大大提高了。
據了解,“智慧城西”在運行中一共設置有城市管理、社會治安、困難幫扶、食品安全、環境汙染、安全穩定、地質災害、道路事故、三留救助、森林防火、兩城同創、作風建設等12類問題和“一鍵唿叫”功能。下載的版本分為群眾版APP、工作人員版APP、領導版APP、三留守人員智能終端等。將轄區劃分為75個網格,運用衛星定位係統定位事件所在網格,落實163名工作人員和665名誌願者進入網格處理事件。
負責“智慧城西”後台數據處理的工作人員韓霞介紹,平台的運作流程主要分為事件上傳、事件處理、特殊事件三大類。轄區群眾通過“智慧城西”群眾版APP,采用圖片、文字或語音方式,實時上傳身邊事件、谘詢政策、投訴求助等,其上傳過程類似於發微信朋友圈一樣簡單便捷。數據後台中心由街道專門安排2名工作人員處理群眾上傳事件,收到事件後,後台工作人員將迅速定位所屬網格,分配給對應網絡工作人員或誌願者處理回複,實現工作時間3分鍾內響應,非工作時間及時處理緊急事件、密切跟蹤重大事件。處理群眾上傳事件時,谘詢事項1小時內辦結,一般事件3小時內辦結,涉及其他部門需協調共同處理的,24小時內辦結。處理完畢後,通過工作人員版APP,將處理結果以圖文方式上報大數據平台,群眾則可在APP上即時獲取處理結果和效果圖片。涉及到街道、社區村幹部的事件,則交由街道主要領導處理。轄區留守老人、殘疾人,還可使用特製手機通過“一鍵唿叫”,無需記住電話號碼就能與子女或監護人員進行通話。他們每天隻要通過“一鍵發送”將活動信息發送至平台,若平台聯係2天未收到某人員的活動信息,將進行提示,平台專職工作人員就會通知就近誌願者到其家裏看望。特製手機不會遭受其他任何電話騷擾,特定的誌願者、工作人員、子女可隨時與他們溝通交流。
記者在“智慧城西”後台中心看到,11月13日11點48分,家住城西街道天梯巷的楊某在平台上反映情侶山路口因碎石堆積而影響居民出行,希望能及時處理。數據後台工作人員在11點50分就對其進行回複,馬上安排工作人員處理。當天16點34分,工作人員就將處理完的圖片上傳到了平台上。
這僅僅是城西街道通過“智慧城西”創新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一個縮影,也是全區上下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並結合民生事業發展,紮實推進十九大精神在黔江大地上落地生根的現實寫照。其實,類似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韓霞通過後台數據中心向記者展示,“智慧城西”大數據平台自今年5月10日啟動以來,已注冊用戶14580人,上報事件1987件。其中測試事項743項,有效事件1244件,已處理事件1228件,正在處理事件4件,待處理事件12件,處結率達到98%以上。
據介紹,通過“智慧城西”大數據平台,有力地拉近了轄區幹部群眾的距離,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反映問題,幹部能及時處理和反饋,實現了幹群零距離,改善了幹群關係,提升了群眾對幹部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這個平台不僅幫助街道全麵了解轄區群眾訴求,提供一目了然的可視化視圖,該平台還提供了強大的統計功能,能夠以地圖、折線圖、柱狀圖等多種可視化形式,展示群眾上傳的各類事件統計數據,如變化趨勢、數量對比、區域分布狀況等,為街道統籌工作和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在2017年黔江區鄉鎮街道流動現場會上,因為“智慧城西”運行效果立竿見影,立刻就引起了全區其他部門及鄉鎮的高度關注,紛紛表示將前往觀摩取經,將大數據融合到各項工作中,以達到更好地服務民生促發展的效果。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11-16 16: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