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82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李白神預測?你想做個怎樣的青年

你想做個什麼樣的青年

前幾天看到一個朋友的日誌裏寫道這樣一個故事:

他跟詩友對話,聊到泰戈爾,繞不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麵前,卻不知道我愛你…”這首詩。他一本正經的告訴詩友說:其實這首詩並不是泰戈爾所做,而是幾個台灣學生根據張小嫻小說,裏的一段話集體創作而成,假借泰戈爾名義發到網上“可能他在詩友眼裏還沒有權威到可以跟他心中由來已久的那個聽說相提並論,所以詩友停頓了幾分鍾,後來,給他發了一張截圖,上麵全是網上的回答,都說這首詩的確是泰戈爾所做,還有理有據,說摘自《飛鳥集》。

但,是真的嗎?事實證明,沒有。而且,飛鳥集中句子極短,不可能出現類似長句長詩。是不是打破了你們的常識?

看到這裏的時候,我突然感到一陣惡寒。在這樣一個兩個青年人之間的故事裏,都有些什麼角色呢?信息矯正人,信息接受人,還有背後的無數拿著文藝盒子和手絹的吃瓜群眾。你,我,他,又分別在扮演什麼角色?是指鹿為馬中的大臣,還是皇帝的新衣裏的百姓路人?

你是不是經常在朋友圈看到李白杜甫甚至孟浩然的神預測古詩,一邊點讚的同時佩服網友的神奇和千年之前李白們的超能力?你又是不是在欣賞同齡或陌不相識的人作品時盡情臧否,卻在看到名家的頭銜之後束手束腳,從此中庸,不痛不癢?你是不是看書隻是接受,從來說不出一本名著的缺點和你的異議?

所以,你想做一個怎樣的青年?

百餘年前,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說,今日之青年,應當是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那麼在這個權威泛濫的,順從與讚同普遍,同時又充斥信息的社會裏。

我想說的是,常識可顛覆,真相不遙遠。請你擦亮眼睛,有點思考,尖銳起來吧,騷年。

最後更新:2017-10-08 01:45:30

  上一篇:go 竟然都猜錯!張柏芝離婚原因首度曝光:結婚十年無話題!
  下一篇:go 玩兒嗨了!蔣欣親自上陣去雞棚捉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