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心中的第一名将,创半年内连下七十余城纪录,无人能破
战国七雄中,齐、楚、秦三国乃是老牌大国,魏国衰败之后,三相国继实施变法,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天下一度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楚国在张仪和楚怀王的合力作用下,很快退出了争霸的位置;而秦国在秦武王举鼎暴毙、秦昭王登位之前出现了大面积流血事件,政治混乱、经济遭受摧残,发展势头有所下降。
只有齐国,在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君主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一家独大,俨然霸主地位。
对于这一时期齐国的强大,可以通过一组战绩来体现:
一、公元前314年,齐军悍然入侵燕国,仅用短短五十天时间便占领燕国首都蓟,灭亡燕国。
二、公元前301年,齐国纠合魏、韩两国军队大败楚军于垂沙,杀楚军大将唐昧,夺楚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及以北之地。
三、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96年,齐军与魏、韩两国军队结成联军并力攻秦,破函谷关杀入到盐氏(今山西运城),迫秦国割地议和后返回。这是战国时期山东六国唯一一次攻破函谷关的记录。
四、公元前286年,齐军绕开其他诸国的干扰,一举灭亡宋国。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霸气十足的东方大国,竟然被燕国打得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不过半年时间,就丢失了七十余城,国家一度濒临灭亡。而燕国,原先却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又曾被齐国灭亡,是在秦、赵、韩等国的帮助下才得以死灰复燃、咸鱼翻身的,其贫弱的国力在战后重建中原本是那样的举步唯艰、那样的脆弱不堪,然而,事实就摆在眼前,强大的齐国就被弱小的燕国打败了。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
催生出这个结果的人,乃是绝世名将乐毅。
乐毅身出名门,来头很大,他有一个很剽悍的祖上,名叫乐羊。乐羊在魏文侯时代担任魏国将领,带兵攻打中山国,中山国君为了胁迫他退兵,杀了他的儿子,煮成肉羹送给他。乐羊为示破城之志,慨然喝下肉羹,可谓惊世骇俗。
插一闲笔,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一篇名为《乐羊子妻》的小短文,很多人以为这小短文里描写的乐羊子就是乐毅的祖上乐羊,其实不是的。《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列女传》),书中所记的乐羊子是东汉人,乐羊子妻后来因反抗强盗暴行而刎颈自尽,是出名的贞妇烈女。
乐羊灭掉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他,乐氏子孙就在灵寿安了家。
被乐羊所灭的中山国曾一度复国,但又被赵武灵王灭掉了,作为乐家的后代,乐毅就成了赵国人。
乐毅精明强干,通晓军事,在赵国人的举荐下出任赵国官职,但随着赵国出现了沙丘之乱、赵武灵王被围困饿死之事,他很快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
燕昭王借礼尊郭隗以招揽天下贤士时,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得到了燕昭王的超高规格款待。乐毅推辞谦让,一来二去,两人很快成为了朋友。这种朋友间的情谊并不是建立在臣子与国君间的关系之上的,而是互相欣赏、彼此仰慕。在燕昭王的盛情相邀下,乐毅终于答应留在了燕国。燕昭王惊喜之余,任命他为亚卿,委以国政和兵权,为兴燕灭齐做好了准备。
乐毅治燕期间,着力于协助燕昭王改革内政、整顿军队。
针对齐强燕弱的现状,乐毅淳淳告诫燕昭王说:“齐国,曾经是称霸天下的大国,如今仍然保留着霸国的基业,地大人众,若是要以燕国的一己之力单独完成报仇大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联合其余诸国一起攻击它。”
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别人去联合楚国、魏国。
功夫不负有心人,乐毅的活动收到了成效。
公元前284年,齐国吞并宋国的行动触动了各诸侯国的神经,赵、楚、韩、魏、燕结成了同盟,共同讨伐齐国。
燕昭王倾举国之兵而上,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赏识乐毅的军事才能,干脆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由是,乐毅成为了五国联军的统帅。
乐毅率五国联军气势汹汹地扑向齐国。
齐愍王暗叫不好,亲率齐军主力在济水(在今山东省济南西北)之西布下阵势迎战。
两军相遇,勇者胜。
乐毅亲临战阵,率五国联军向齐军发起猛攻。
齐军大败,齐愍王被乱军裹胁,仓皇逃回都城临淄。
济西大捷,赵、楚、韩、魏各诸侯国觉得打击齐国的目的已经达到,都停止了攻击,收归本国军队。
乐毅却不肯罢休,他收拢起燕国所有军队,准备猛捣临淄,以毕其功于一役。
有人认为齐军虽然败退,但瘦小的骆驼比马大,弱小的燕军仍不足独立灭齐,如果燕军不能清醒看到这一点而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味长驱直入,最终会招致齐军的强烈反扑,到时,场面将难以收拾。
赞成这个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但乐毅坚持自己的见解,一口咬定齐军精锐已失,国内纷乱,燕齐双方的强弱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只要燕军继续追击,战果一定会扩大。
显然,乐毅的意见有很大的冒险成份。
但燕昭王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乐毅。
也许,在燕昭王看来,一报还一报,齐国曾经破灭了燕国,那么燕国也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施予其人之身——破灭齐国,报仇雪恨!
乐毅于是率燕军撵着齐愍王的尾巴打,一直打到齐都临淄。
临淄作为一国之都,城池高大、城墙坚固,就算齐军只守不攻,躲在城里不出,燕国没花上三五年时间休想将城池拿下。可惜齐愍王已经胆寒,无心固守,遂率少数臣僚仓皇逃往莒城(今山东省莒县)。这样,乐毅没费多少功夫就杀入了齐都临淄,尽收齐国珍宝、财物、祭器。
闻此捷报,燕昭王仰天大笑,长出了一口恶气。
不日,燕昭王亲到前线犒赏、宴飨士兵。
为酬谢乐毅克齐大功,燕昭王将昌国(在今山东省淄川县东南)城封给乐毅,号昌国君。
乐毅再接再厉,率领着燕军驰骋在齐国的大地上,自北而南,手脚不停,半年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地仅剩聊城、莒城、即墨(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三城还在齐国残余势力的手中,其余尽皆纳入了燕国的版图,燕国势力空前膨胀。
不过,乐毅并不就此认为齐国已经成了燕国的一部分,因为,武力虽然可以打败一个国家,但并不代表可以征服一个国家。武力之外,还得通过政治、文德来感化和收服民心。如果认为占领就等于拥有,绝对是大错特错。
所以,乐毅对已占领了的地区实行减赋税,废苛政,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保护原有文化,安抚百姓,礼遇齐国各地的贤能之士,以此来同化齐国人民。
齐国百姓在战乱中得此优待,喜出望外,无不心悦诚服。
乐毅以为,按照这种形势发展,用不了多久,齐国全境可平。然而,在画邑,还是出现了一小段不和谐的插曲。
听说齐国画邑有个名叫王蠋的隐士,为了表现出对隐士应有的尊重,乐毅传令燕军必须远离画邑三十里之外,以免惊动大隐士的家小。然后派人恭请王蠋归燕。
王蠋却是个直肠汉子,油盐不进,一口回绝。
派去请王蠋的燕将也是个爆脾气,看王蠋不识好歹,一下子就火了,怒吼道:“别给脸不要脸,你再磨磨唧唧,老子这就纵兵血洗画邑!”
王蠋眼里只有自己的千秋忠义之名,根本就不把画邑百姓的生命放在心上,一副凛然大义的模样,大声叫道:“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王蠋虽不能援救国家存亡之危,却断不能助你等灭亡自己的国家,与其不义而生,不如就义而死!”说完,一条白练搭上树枝头,从容缢死。
燕将看王蠋这么嚣张,差点就要纵兵屠城,幸好乐毅知道得快,及时进行了制止。
经过此事,乐毅心有余悸,生怕齐国再有几个象王蠋这样要名不要命的亡命之徒激起齐国民众的斗志、坏了自己的同化大事,赶紧下令厚葬王蠋,并修建了高大的坟墓。同时,又在临淄之郊祭祀齐桓公、管仲,旌表贤士门闾,更加注意收揽人心。他把二十多位齐国贤士送到燕国,割燕国的土地作为他们的私人财产,又给上百位齐国名流在燕国都城加封爵位,以化解了齐国人的亡国之恨。
对于聊城、莒城、即墨三城,也放缓了进攻步伐,围而不打,继续在政治攻势上大做文章。
乐毅这么做,其实是很危险的。
他的危险不是来自齐国,而是来自燕国。
试想想,乐毅有破国之功,已经有许多人妒忌得要命了,又手掌举国之兵,长居外国,就算那些妒忌他的人不在燕昭王跟前说他的坏话,燕昭王自己也该有想法了。
这时的乐毅对于燕昭王来说,已经是枝大于干、尾大不掉了。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乐毅有不臣之心,只要振臂一呼,就可以率燕军大军据齐地而立,甚至灭掉燕国,独享燕齐两国之地。
不过,乐毅的心思主要还是放在怎么攻占和消化齐国之上,还没觉察到越来越浓重的危险气息。
燕国朝廷内在燕昭王耳边打小报告、说乐毅坏话的人越来越多,连大夫骑劫和太子乐资都加入到诽谤乐毅的行列中来了。
他们说,乐毅在六个月内就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市,却弃莒城与即墨城不打,非攻不下城,而是不想攻。究其用心,是想在养敌自重,通过敌人的存在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可谓居心叵测,假以时日,他非据齐地称王不可。
燕昭王听了,眉头深锁,再也坐不住了。
燕昭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痛斥乐资说:“吾先王之仇,非乐毅不能报,即使乐毅真欲据齐地称王,以他的功劳论,又有何不可?!”命人把乐资推下,狠狠打了一顿。
这还不算,燕昭王又赏赐给乐毅之妻王后之服,儿子以公子之服,并派持节到临淄,正式拜乐毅为齐王。
乐毅大为感动,对天起誓,宁死不受封王之命,且更加尽心尽力地为燕国效劳。
燕昭王对乐毅的信任,实在让人感动。可是,燕昭王却是个短命鬼,笞太子和封齐王之事过了不久,他就病死了。
继位的就是被燕昭王狠揍了一顿的太子乐资,是为惠王。
因为这顿揍,燕惠王就更加忌恨乐毅了。
他这一登位,乐毅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不过,鉴于乐毅兵权在握,燕惠王也没有直接动粗,而是通过一系列别有用心的政治运作,将乐毅的兵权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亲信骑劫手中。
兵权一去,乐毅蓦然惊觉自己已身处险境之中了。
他深知,再不走,灭顶之灾很快就要降临了。
于是,他长叹了一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黯然西向投回了自己的故国赵国中去了。
赵惠王见乐毅回归,惊呼喜从天降,隆重接见,封其为望观津(在今河南省商丘东),号望诸君。
乐毅灭齐的威名已传遍了天下,赵惠王得到了乐毅,得以震慑天下。
接替了乐毅全部工作的骑劫是个刚愎自用却又寡思少谋的自大狂,他到了齐国,不由分说,一律废除乐毅原来的战略部署,进而反其道而行,对齐人施之以暴,激起了齐地人民的强烈反抗,很快就陷入了齐国军民战争的海洋中去了。
据守即墨城的齐国田单率领城中齐军奋起反攻,大破燕军,杀死骑劫,追歼燕军到黄河边上,收复齐国所失之城邑,齐国很快兴复。
燕惠王懊悔得肠子都青了。
他恨骑劫,恨他不该妖言惑众、陷害忠良;也恨自己,恨自己不该鬼迷心窍,听信馋言,以至痛失好局;更恨乐毅,恨乐毅不能坚持原则、据理力争。
他想,如果乐毅能坚持原则、据理力争,自己一定不会让骑劫替换他,也就不会发生现在自己所不情愿看到的结局了。
对于乐毅的奔赵行为,他更为怨恨,一点小小的委屈,就受不了了,就出奔外国,真是忘恩负义、卑鄙无耻!
怨恨之外,燕惠王更多的是担心乐毅会这个时候进攻燕国。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他决定先发制人,派人责难乐毅,从道义上阻止乐毅这么做。
不过,乐毅已不是燕臣,贸然派人前往责难,如果惹毛了,后果适得其反。
所以,责难之前,得先道歉。
燕国使者向乐毅致歉说:“先王以举国之兵托付给将军,将军得以大败齐军,扬名海内。现在先王虽然已经去世,但将军不应该忘却先王的知遇之恩。现在的燕王初登大位,年纪轻,经验不足,容易被左右奸佞小人的话所迷惑。他之所以派骑劫代替将军,是不忍心看着将军累年暴宿于旷野之外,调请将军回国,一方面是想让将军得到调养,另一方面是想向将军请教各项国事。将军却误听传言,以至弃燕奔赵。当然,将军这么做,也是在为自己打算,情有可原,但将军应该不会做出一些不利燕国的事来吧?”
乐毅没有跟使者多说什么,为了表白自己的心迹,他写了一封长信,让使者带回交给燕惠王。
这封信,就是闻名于后世的《报燕惠王书》。
信虽是对燕惠王的责备所进行的反驳,却显得从容不迫、雍容大度,没有指桑骂槐、含沙射影,更没有直接的挖苦、嘲讽,甚至都没有直接触及到燕惠王的文字,只是全面剖白自己的心迹,反复申诉与燕昭王曾经的鱼水关系、鱼水之情,不动声色地让燕惠王在字里行间读出他曾经的偏见。
这封书信文字雅洁,情感深沉,被《周文归》评为:“行文委婉恳笃,洗心爽透凄其,乃奏疏之最优者。”
燕惠王读了此信,大感惭愧,且消除了乐毅领赵军伐燕的担心,将乐毅留在燕国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
乐毅穿梭于赵、燕两国之间,为赵、燕两国架起了一条友好的桥梁,赵、燕两国重归于好,均任用他为客卿。
乐毅本人老于赵国,得以善终。
从乐毅伐齐的过程来看,其不仅军事出众,外交手段和政治策略都极其高明,所以能够攻必取、战必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远胜于单以军事取胜的战神白起多矣。
这也无怪乎后世军事、政治大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将管仲视为千古第一贤相,而将乐毅视为天下第一名将。
最后更新:2017-10-17 12:59:32
上一篇:
王俊凯,吴磊,白敬亭将翻拍经典《绝代双骄》,猜猜你喜欢的爱豆都演了谁
下一篇:
王健林不告战狼原因揭秘 一条公告让吴京免于当“被告” 王思聪小赚千万
汪涵介绍潘粤明,却遭沈梦辰抢话宣传新电影,汪涵直接怼她毫不留情
韩雪怒喷携程,没想到恰到好处,亲子园事件再次发酵!
周星驰成为票房冠军喜剧之王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却被讽刺人品差贪财
马云一出手网宿科技遭遇5年来大溃败 高管掀起减持比赛
马云越南煲鸡汤;搜狗昨晚纽交所上市;携程给家长两周带薪假
谢娜张杰深夜与友人聚会,娜姐孕期未改爱玩天性,准妈妈过渡期太过煎熬
与金马奖影后搭戏 吴昕评价他“有一颗老人的心” 如今终于火了
除了高晓松这些明星也晒早餐,吴昕爷们陈赫接地气最后一位才叫奢侈
谢娜怀孕3个月出门逛街,网友:和贾玲有的一拼!
就在刚才,马云哽咽了,今年这个双十一,估计他的梦想要破灭了,但叶县人民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