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1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對話匯醫慧影聯合創始人郭娜:人工智能是分級診療的必然抓手

雷鋒網消息,近日,醫療AI企業匯醫慧影宣布完成B輪數億元融資,此輪融資由達泰資本領投。在此之前,匯醫慧影曾在2015年12月獲得水木易德投資的500萬元天使輪融資,2016年10月獲得藍馳創投數千萬元A輪融資。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就新一輪的融資動向,采訪了匯醫慧影聯合創始人郭娜。郭娜表示,本輪融資主要有兩方麵的用途:一方麵繼續在算法和客戶體驗上深耕,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另一方麵會繼續深入臨床,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更多病種,從篩查到診斷再到治療逐步的深入,形成完整的服務閉環。

對話匯醫慧影聯合創始人郭娜:人工智能是分級診療的必然抓手

匯醫慧影成立於2015年4月,創始人柴象飛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癌症中心,荷蘭癌症研究所和比利時魯汶大學放射科三家世界頂尖的醫學影像機構學習和就職。合夥人郭娜畢業於清華大學,曾在美國華盛頓智庫The Nixon Center工作,曾任中國電信北京公司政企客戶部國際IT、互聯網行業銷售總監。

產品線的布局邏輯

郭娜表示,匯醫慧影其實很早就切入人工智能+醫療影像這個領域,研發的產品不隻是滿足於篩查這個需求,以長鏈條的形勢來鋪開產品線也是基於利用人工智能形成篩查、診斷、治療的服務閉環的考慮。

在篩查領域,產品目前獲得二類器械認證的篩查產品已經成型,並在數百家醫院使用,覆蓋病種包括胸部CT的防漏診斷、乳腺鉬靶檢測、腦梗、骨折、腦出血核磁分析等。

在診斷領域,郭娜重點向我們介紹了包含放射組學量化分析的大數據智能分析雲平台。郭娜表示,匯醫慧影是目前一家將放射組學進行量化分析產品化的企業。該平台於2017年5月發布,可將影像數據、臨床數據、病理數據、基因數據以及隨訪數據等結合,從影像數據中提取1000多個特征值,再進行降維,並利用機器學習方法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

這種基於大數據和組學方法的好處在於它可提供一個量化結果,實現定性向定量的轉化,幫助臨床醫生進行精確診斷、療效評估、預後預測,甚至還有望幫助放射醫生介入臨床診療。郭娜表示,我們認為人工智能一定是好醫生和好算法的有效結合,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醫生不用考慮技術的問題,可以專注於臨床問題和科研。

對話匯醫慧影聯合創始人郭娜:人工智能是分級診療的必然抓手

事實上,要建立這樣一個基於不同種類的醫療大數據智能分析平台是一個係統化工程,首先要打通不同種類的醫療數據壁壘,把影像數據和基因數據、蛋白數據、免疫數據、病理數據等打通和整合,進行數據清洗和結構化處理以及分析和挖掘。

這個係統目前覆蓋的疾病包括肺癌、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胃癌、宮頸癌、卵巢癌、鼻咽癌、前列腺癌等常見癌症,匯醫慧影的 AI 係統會出具基於人工智能和數據挖掘為基礎的診斷報告。據郭娜介紹,截止到目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等在內的280多家醫院已經和該分析平台開展科研合作。

在治療領域,匯醫慧影首席顧問科學家、斯坦福大學醫學物理中心主任邢磊在這個方麵積累了很多的經驗,比如治療計劃中預測肝癌肺癌放療產生的副作用、治療計劃中圖像的分析重建等方麵做了大量研究。

郭娜介紹,目前公司與醫科院腫瘤醫院、中山腫瘤醫院、天津腫瘤醫院、北京腫瘤醫院等280多家開展科研合作,深入AI+放射組學產品和AI+腫瘤治療產品的研究。隨著產品獲得CFDA的認證以及研發的不斷深入,目前匯醫慧影已經開始直接向醫院提供醫療 AI 產品和醫療 AI 服務。服務醫院超過700家。

讓技術回到臨床 讓臨床回到商業價值

郭娜表示,因為國家醫療政策的變革,還有新技術對於醫療行業帶來的變化,新一輪的創業公司需要麵臨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雙重考驗。

“所以我們一定是讓技術回到臨床中去,讓臨床回到商業價值當中,企業應該打通這幾個環節形成商業閉環。目前我們看到大量的人工智能公司,還徘徊於對於公開算法和公開數據級的調優狀態,但其實還沒有真正深入到醫院的實際痛點和實際流程當中。而我覺得人工智能不缺算法,不缺數據,也不缺科學家,隨著大勢的發展,會有更多的人和更多的資本加入進來。但是人工智能目前最需要的是對於場景的理解和對於場景的商業化的再解讀。這個我認為是最有價值的,也最有意義的。

目前,匯醫慧影和斯坦福大學及清華大學等學術機構也有聯合的實驗室,匯醫慧影將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等機構中已有的臨床技術引入到國內,在國內現有的醫院環境和數據環境當中進行二次開發,使它更好地符合中國的醫院流程和中國的醫療保險支付體係。“我們需要有一個非常好的產學研通道。”

人工智能是分級診療的必然抓手

醫療健康這個行業是值得持續投入的。優質醫療資源的稀缺和匱乏,是我們很難解決的一個根本性矛盾。郭娜坦言,鄉鎮醫院、衛生所等醫療機構缺的不是設備,而是診斷能力。人工智能在篩查層麵已經實現了大幅突破,一套算法的準確率已經達到大多數醫院的診斷水平。隨著各項技術的提升,病種遷移和成型的過程也越來越快。

目前,匯醫慧影合作的700家醫院中,有500多家是基層醫院。在郭娜看來,人工智能是分級診療落地的一個必然抓手,基層民眾能夠通過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平台享受到均質化的資源。“通過技術也好,通過人工智能也好,能夠有效地將優秀醫生的時間解放出來,將經驗分享出去,將更多的醫生快速培養起來。將一個不均質化的醫療資源,能夠變得更加均質化。我覺得這個事情,不管是我們政府還是社會,都是願意積極來支持的。”

“所以這一輪醫療人工智能的熱潮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個創業的維度,更是值得從國家戰略到社會支持,再到企業付出的一個大工程。這也是為什麼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中會把人工智能寫進去,這也是為什麼國家會大力在各個省市給予人工智能支持,資本會湧入這個行業,是因為技術的爆發已經成為可能,同時它要解決的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問題。”

投資人怎麼看?

達泰資本管理合夥人葉衛剛接受雷鋒網采訪時表示,達泰資本是一家從事成長期投資的機構,他們既看賽道也看選手。

從賽道上說,達泰目前投資的重點是消費升級和技術創新,在消費升級領域,達泰資本主投教育和醫療。在技術創新領域,達泰資本主投技術創新而不是商業模式創新,在技術創新裏,他們比較看好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又是未來10年最具潛力的創新技術。匯醫慧影正好處在醫療服務和人工智能的交匯點。

在采訪中葉衛剛也表示,人工智能是一個有前景的行業,但是仔細研究會發現有部分企業還處在忽悠講故事的階段,甚至有些把自動化的技術包裝成人工智能,而且真正能落地並盈利的企業並不多,投資人在選擇的時候也很謹慎。

經過對全球人工智能行業的分析,達泰認為從市場應用的角度來看,未來3-5年能夠最快行成規模化商用的領域是醫療和無人駕駛汽車。葉衛剛對人工智能企業的未來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資本非常看好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的應用,但是醫療人工智能企業在技術上必須有領先優勢,擁有優秀的技術團隊和醫療團隊,商業模式上必須和醫院進行合作,才能獲得訓練所需數據,再通過醫院檢驗產品的實際效果;此外,通過三甲醫院的背書,產品才有可能得到大範圍推廣。


本文作者:李雨晨

本文轉自雷鋒網禁止二次轉載,原文鏈接

最後更新:2017-11-06 13:34:09

  上一篇:go  專訪經綸世紀餘中:“防大病、管慢病”背後的技術與商業思考
  下一篇:go  DBA不失業:雲時代的數據庫性能優化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