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智慧城市長啥樣? 大咖解答:萬物互聯成“智能體”
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一幅被描繪的智慧城市遠景圖也逐漸呈現在人們眼前:發個手機短信,可為家中的花澆水;看公交站牌上的提示,就知道路堵不堵,下一班車何時來;智慧廚房還可以進行食品索源,教您如何做菜,為您配好菜單……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不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未來的智慧城市還會是什麼樣子?
11月14日下午,作為河南省第四屆互聯網大會的主要分會場之一,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有限公司承辦的以“共建共享 智慧城市”為主題的分論壇在會展中心舉行,各界業內專家齊聚一堂,深入解析有關智慧城市建設的新理念、新趨勢和新舉措。
河南移動搭建“五朵雲” 打造智慧城市中原方案
智慧城市建設讓市民生活越來越便捷和多彩,背後是由網絡與大數據支撐的“最強大腦”的高效運轉。
近年來,河南省經濟社會尤其是信息通信業持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自2014年起,河南移動即結合中原城市群發展特點,以共建共享為原則,創新構建了以“網絡層、平台層、應用層”三層架構為基礎的智慧河南建設發展體係,隨後全麵推進政務雲、民生雲、企業雲、農業雲、物聯網雲等“五朵雲”的平台建設。
目前,已經完成了與全省18個地市和30餘家廳局級單位的建設簽約,並以省級大數據雲計算中心為核心,陸續完成10個地市大數據雲計算中心接入節點的建設開通工作,初步形成了“1+N”分布式的雲資源池架構。基於該平台,河南移動已針對政府、企業、家庭和個人客戶推出各類應用180多項。
中國移動河南公司副總經理餘謙說,河南在智慧城市建設和應用推廣方麵的先行先試和創新實踐,不但是對本省加快形成“居於全國前列、符合河南特點”的智慧城市、智慧鄉村建設新格局的有力支撐,也為全國智慧城市發展貢獻了河南智慧、提供了中原方案。
構建智慧城市雙引擎 掘金數據藍海
從1.0時代的數字城市,到2.0的無線城市,再到3.0的智慧城市,城市建設理念從地理信息驅動,行政機構引領,轉變為創新引領、人文驅動、開放共享、綠色協調。物聯網、雲計算成為了打造智慧城市的雙引擎。
華為中國區運營商市場營銷部部長楊濤認為,智慧城市建設目標有三:善知者明、善聚者慧、善學者精,即利用NB-IoT技術開啟智慧感知,人工智能技術使“善學者精”。例如在電子政務類應用方麵,申請單信息自動識別和錄入,節省櫃台人員人工錄入時間,櫃台人員隻需核對信息即可;電子證照自動核驗,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電子證照及證照內容變化進行分析和提醒。
城市建設進度差異很大,城市信息化差別較大,基於城市統一的雲平台逐步實現多業務數據打通,以大數據支撐智慧民生、服務政府管理、產業創新發展,但在數據開放、資源拓展、挖掘分析和支撐智慧應用等方麵亟需提升。中興通訊無線大數據產品團隊副總裁楊誌鵬提出了“4P2S”的智慧城市頂層設計規劃,即“戰略管理規劃”“空間建設規劃”“經濟發展規劃”“技術保障規劃”+“安全規劃”“標準規劃”。
通過對大數據價值的挖掘、探索和研究,如今中興通訊智慧城市已經覆蓋40個國家140多個城市。打破信息孤島,帶動產業升級,數據匯聚、融通、應用、預測分析,讓城市治理變得更智慧更科學。
萬物互聯變智聯 智慧城市的共享經濟
城市何以智能?智能應用改善人們生活質量,增加大眾參與度,使得城市更加適合居住、旅遊和貿易。愛立信東北亞區數字服務部首席技術官丁雲貴對移動互聯網進行展望:所有“物”都將演化成“智能體”。UU跑腿副總裁周洪運說:“我對智慧城市的願景就是發展更科學,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
周洪運表示共享經濟在智慧城市發展中的價值和貢獻不可估量,共享經濟和智慧城市在發展的當下,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相互促進和提升的關係,智慧城市真正的“智慧”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隨著信息基礎設施的加快建設,通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智慧城市實現了更加精準地配置社會資源,整個城區的運行更加安全、高效和有序,居民生活也更加智能、便捷。
新型智慧城市被視為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大數據所所長薑鵬指出,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決定了我國不能直接套用國外的經驗模式;而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係,也使得我國具備了其他國家所欠缺的效率與活力,為我們從我國城鎮化發展的大背景去理解智慧城市建設,以切合中國城市實際的頂層設計規劃建設智慧城市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11-17 1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