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0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京東方成都6代OLED線量產  國產柔性麵板打破韓國壟斷

10月26日,京東方(BOE)成都6代柔性OLED麵板生產線量產。這是中國首條、全球第二條量產的6代柔性OLED麵板線,打破了韓國企業在柔性OLED麵板市場的壟斷格局。

即將上市的蘋果iPhone X帶來了柔性OLED屏的熱潮,但也分薄了目前有限的柔性屏資源。從短期看,盡管中國新增了多家供應商,但全球柔性OLED屏仍然供不應求。

龐大的市場需求,是中國企業後來居上的契機。“十九大”已提出,中國要建設數字國家、智慧社會。隨著觸控技術的完善和普及,顯示屏正在成為信息輸入和輸出的重要載體。

奧維雲網分析師宋宇認為,雖然目前此類顯示的主要技術為LCD,不過隨著OLED技術成熟度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以及可彎曲折疊、可透明顯示、超輕薄等特性,會在高端化、個性化、異形化等特定領域的細分市場,為數字化、智慧化的社會建設添磚加瓦。

國產柔性屏大量供應“頭啖湯”

到2020年,全球將新增10多條6代OLED麵板生產線,長期有供過於求的隱憂。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三合一”等新形態的移動終端產品,才會刺激新的需求。

“京東方喝了國產OLED屏大規模供應的‘頭啖湯’。”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飆說,京東方成都6代線預計到今年12月,每月可生產600萬片5.5英寸的柔性OLED屏。因為新屏幕進入品牌手機廠,認證周期要6~9個月,所以應用成都6代線柔性屏幕的手機,估計最快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上市。

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告訴第一財經,總投資465億元的京東方成都6代OLED線10月26日量產,計劃明年滿產,滿產的設計產能為每月4.8萬張基板(1850mmX1500mm)。

這也是京東方首條6代柔性OLED麵板線,張宇透露,2017年年底京東方合肥的10.5代液晶麵板線也將投產,這樣,加上之前已有的產線,預計京東方明年的麵板產能規模將躍升全球首位。而京東方另一條在綿陽的6代柔性OLED線將在2019年投產。

OPPO、vivo 、華為每月的旗艦機型出貨量,達到100~200萬台。孫燕飆說,上海和輝、天馬、維信諾也有少量供應OLED屏,但像上海和輝光電每月的OLED屏供貨量約60萬片,很難成為華為、OPPO、vivo 的一線供應商,會在可穿戴產品上尋找新空間。

宋宇認為,當前韓廠幾乎占據全部柔性OLED產能,京東方柔性OLED量產,拉開了中國企業打破韓國企業壟斷地位的序幕。未來幾年柔性OLED產能的增加主要來自三星和中國大陸的京東方等麵板廠,到2020年,中國大陸將會成為除韓國以外OLED產能最大的地區。

天馬、和輝等其它中國企業也在加速布局。宋宇說,基於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AR/VR等終端的巨大需求,柔性OLED未來幾年都會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對於率先布局柔性OLED領域的麵板廠是利好機會,中國麵板廠的獲利能力有望在此輪技術升級中迎來較大成長空間。

蘋果iPhone X手機使用柔性OLED屏,奠定了OLED在手機領域次世代顯示技術的主流地位。當前柔性OLED供應緊俏,國產旗艦機還是以硬性OLED屏幕為主。宋宇預計,“隨著中國大陸柔性OLED陸續量產,受製於三星的現象將會有所緩解,尤其是華為作為京東方柔性OLED屏幕的首位客戶,OLED在其機型中的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

技術創新打破韓國廠家壟斷

與LCD(液晶)不同,OLED是有機發光材料,製作過程中,穩定性沒有無機材料高。中小OLED屏的生產過程中,需要把紅、綠、藍三色的OLED材料蒸鍍到麵板上,產品良率提高是很大的挑戰。

韓國三星電子大約從2000年開始做OLED,2005年開始做柔性OLED,有長達10多年的生產工藝經驗積累。後起的中國企業,要實現追趕,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

京東方早在2002年就開始研究OLED,到2017年上半年擁有OLED相關專利數量已超過1.6萬件。京東方成都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是中國首條全柔性AMOLED生產線,也是全球第二條已量產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

成都6代OLED線應用先進的蒸鍍工藝,將玻璃基板切為二分之一進行蒸鍍,技術難度高,是中國首條采用該工藝的AMOLED生產線。同時,采用低溫多晶矽(LTPS)塑膠基板代替傳統的非晶矽(a-Si)玻璃基板,並采用柔性封裝技術,實現了顯示屏幕彎曲和折疊。

在OLED產品創新方麵,京東方推出了可實現“S”形彎折的5.5英寸WQHD柔性OLED顯示屏; 7.8英寸柔性可折疊顯示屏,可實現半徑5mm的對折折疊;可將手機和平板電腦合二為一的7.56英寸QHD柔性AMOLED顯示屏等多款柔性產品。此外,還有顯示屏占比達95%以上的5.5英寸FHD全屏OLED顯示屏,以及1.53英寸內嵌式觸控OLED顯示屏。

京東方首席執行官陳炎順表示,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順利量產,將大幅提升京東方在高性能手機、移動顯示屏等領域的競爭力,滿足市場對中小尺寸高性能顯示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對中國OLED產業和全球柔性顯示產業加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聚焦中小尺寸柔性OLED研發的同時,京東方還在合肥布局了一條大尺寸電致有機發光顯示器(AMOLED)先導線,並於去年和創維等聯合發布了第一台國產OLED電視。此外,京東方與OLED關鍵供應商已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正積極推動OLED產業鏈國產化進程。

華星光電、和輝光電、深天馬、維信諾等其他中國麵板廠,也在OLED領域快馬加鞭。華星光電正在武漢建設6代柔性OLED生產線;和輝光電的6代OLED生產線在上海;深天馬的6代柔性OLED生產線也放在了武漢;維信諾的6代柔性OLED線則在北京固安。而華星光電還在研發印刷式顯示技術,以求解決大尺寸OLED成本偏高的難題。

柔性屏短期緊張長期或過剩

對於國內多條6代OLED線爭相上馬,有人擔心,未來OLED屏的產能有過剩的隱憂。

不過,IHS分析師吳榮兵認為,短期內,因為蘋果的加入、分薄了資源,而中國新增的供應商產量爬坡還有一個過程,所以全球柔性OLED屏將供不應求。

吳榮兵舉例說,三星向中國手機企業供應的OLED屏,今年接近1億片;明年,因為蘋果手機也導入OLED屏,使OLED屏的供應更加緊張,明年三星向中國手機企業供應的OLED屏預計隻有8000萬片。

“今年,維信諾、京東方、合輝光電,一共供應500萬片OLED屏。而京東方成都6代線預計到2018年二季度或下半年,才能實現計劃產能。因此,短期填補缺口有難度。”

IHS Market報告指出,AMOLED應用於數碼相機、平板電腦、移動手機、近眼頭戴式顯示器(AR和VD設備)、OLED電視和智能手表等領域,其中移動手機使用的AMOLED麵板數量最多。2016年,AMOLED麵板出貨量達4.16億片,其中3.9億片是手機麵板。預計2017年AMOLED手機麵板出貨量將增至5.13億片。2016年到2020年間,全球柔性AMOLED產能將從150萬平方米擴大到2010萬平方米,柔性AMOLED將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

群智谘詢副總經理李亞琴也向第一財經分析說,短期內柔性OLED屏供不應求。單蘋果IPhone X到今年年底備貨8000萬片柔性OLED屏,三星S8、Note8今年也要消化6000~7000萬片柔性OLED屏,而今年全球柔性OLED屏的供貨量僅為1.5億片,明顯供應小於需求。

京東方如今開始供應柔性OLED屏,韓國LG Display(LGD)的6代柔性OLED麵板生產線今年三季度也已投產,但是上量還有過程,目前全球柔性OLED屏仍基本由三星供應。所以李亞琴預測,從今年一直到明年旺季,柔性OLED屏的供應還是會緊張。

但是,李亞琴認為,隨著中國大陸積極布局6代OLED線,長期看中小OLED供過於求。

據群智谘詢的統計,2017年全球新增4條6代柔性OLED線的產能,包括京東方成都、LGD、天馬武漢(預計今年11~12月投產),三星有一條6代柔性OLED線擴產。而2018~2020年的未來三年內,全球還將新增12條中小OLED生產線,其中中國大陸有6條(大多是6代線,還有信利的4.5代線和柔宇的5.5線)。

“2020年,供需形勢不容樂觀”。李亞琴說,不排除BOE、LGD會擴產,價格、客戶爭奪將加劇。預計到2020年,OLED在手機上的應用超過45%;2022年,滲透率將達到60%。

隻有顛覆性的產品形態出現,才會激起真正的消費欲望。張宇透露,已有廠家在研發可折疊、可卷曲的產品,有的兩折、三折,打開是平板電腦;有的類似筆、小畫軸,打電話時像筆,一拉開“畫軸”則變為平板電腦,解決手機越來越大、口袋裝不下的難題。“未來柔性OLED產品將是薄膜形態,可能是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三合一’的移動端產品。”

全球格局將變為“中韓爭霸”

張宇認為,全球麵板產業的競爭格局,將由目前“三國四地”(韓國、日本、中國大陸、中國台灣)的較量,演變為“兩強(中韓)爭霸”。奧維雲網分析師宋宇也說,OLED新型顯示的全球競爭,開始由韓國一家獨霸向中國大陸逐步傾斜。

據了解,日本企業最早研發OLED,卻曾決定全麵退出,現在日本顯示(JDI)、被富士康收購後的夏普又重新計劃上馬6代OLED麵板生產線;而中國台灣則一直跟蹤OLED,但迄今沒有批量供貨。

而據中國OLED產業聯盟秘書長耿怡介紹,中國OLED產線建設已初具規模,逐步由技術研發向規模化生產過渡。2016年,中國大陸國產OLED麵板出貨量總計達600萬片。3條5.5代OLED線,2條4.5代OLED線進入量產階段,2條6代OLED線點亮(其中一條量產)。而且,中國企業正加快OLED柔性麵板的布局,目前國內7條6代產線均為柔性產線,預計在2018年初開始逐步出貨。

不過,宋宇也冷靜地指出,中國OLED產業和韓國企業無論技術還是產能上,仍存在明顯的差距。當前中國大陸的企業除了要快速度過產能爬坡和良率提升這兩個基礎階段外,長遠來看還要著力解決上遊核心設備及材料受製於人的尷尬局麵。尤其是蒸鍍設備還有發光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製約著大陸OLED產業的發展。

他建議,“麵板廠作為產業鏈中的骨幹企業,可以通過資本投資、共同開發、技術合作等方式向上遊的材料和設備廠商滲透,從而打通整個OLED產業鏈,這是盡快縮短差距的有效捷徑。”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新清則唿籲,中國OLED產業鏈加強協同創新,推動國家工程實驗室,建成開放的平台。

最後更新:2017-10-26 18:37:59

  上一篇:go 國產柔性OLED屏量產,京東方展示iPhone X同款異形屏
  下一篇:go 京東超市“百城行”助推“她”經濟零售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