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 10將成最大光圈手機,光圈對手機拍照影響多大?
雖然手機攝像頭成像比不上專業級的單反相機,因但具有極其優越的便攜性,且完全滿足日常需求的成像素質,使得其逐漸取代了卡片相機,成為了時下人們的主流拍照錄像設備。
而這其中,旗艦手機往往代表了目前手機拍照的最高水準,例如三星Note 8的雙攝雙防抖、iPhone 7 Plus的2倍光學變焦和10倍數碼變焦等等。雙攝的風頭剛過,現在手機廠商們又開始了下一個領域的探索——光圈值。
9月發布的LG V30,是首款配備F1.6光圈鏡頭的智能手機,因而被稱為“全球最大光圈手機”。不過這個稱號即將被將於下個月發布的華為Mate 10所取代,其破格性地在背後的兩個攝像頭都用上了F1.6光圈。
今天,小雷(微信:leitech)就來和大家聊聊光圈的那些事兒。
提升光圈值對於手機成像有哪些幫助?
簡單來說,我們拍照的目的是獲得正確的曝光,因此一款鏡頭究竟好不好和他拍出的照片中光線情況有一定的關聯。由於空間限製,手機CMOS的尺寸相較單反等相機而言較小,因此進光量也較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手機廠商一開始青睞於選擇大尺寸的CMOS,例如單位像素尺寸高達1.55μm的“大底”。不過單純采用大底這種策略,對於手機這種精密設備而言並不科學。因此,作為影響進光量的另一個因素光圈就成為了新的著眼點。
我們知道,光圈值一般采用f值表示。f值越大,開口越窄,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反之f值越小,開口越寬,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
除了進光量外,光圈值還影響到現在手機廠商很愛做文章的背景虛化效果。理論上,光圈值越大,背景虛化效果越明顯,光圈值越小,背景就幾乎沒有虛化效果。
但需要指出的是,和相機不同的是,手機鏡頭的焦距往往較短,因此僅僅依靠相機微距拍照所營造的景深效果通常都比較弱。所以,手機攝像頭的光圈值並不能和相機鏡頭光圈值的效果完全對應。
以近幾年手機主流的f/2.2光圈為例,它的虛化效果僅僅相當於全幀相機的f/13或f/14光圈,因此你如果僅僅使用鏡頭光圈去拍攝微距照片,背景隻會有一點點虛化。
而手機廠商目前主打的所謂媲美單反的虛化效果,絕大多數都是靠軟件算法實現,因此會存在邊緣塗抹不完全、虛化效果不自然等尷尬情況,更像是經過了一次P圖,加入了高斯模煳效果。
手機鏡頭光圈是如何發展到F1.6的?
從消費者開始對手機攝像頭有光圈值這個概念的時候,基本位於f/2.8上下,例如諾基亞N8。之後是f/2.6,再之後是f/2.4,例如小米手機1的攝像頭光圈就是f/2.4。然後到f/2.2和f/2.0後期就非常普遍了,之後手機鏡頭光圈就發展的比較緩慢。
目前我們說的“超大光圈”手機,默認是f/2.0以內(不含f/2.0),這類手機到現在來看數量依然比較少,並且在過去許多年也一直是國產手機的盲區。
2015年推出的三星Galaxy S6,配備了f/1.9光圈,同期的LG G4配備了f/1.8光圈,去年的三星S7把光圈的極限值提到了f/1.7,今年的LG V30又首發了f/1.6。手機光圈值看似越來越大,但其實依然隻是少部分機型的專利,即使是三星、LG等廠商逐步棄用的f/1.8和f/1.9,目前在市麵上也尚未普及。
即將推出的華為Mate 10配備了20MP黑白+12MP彩色的第三代徠卡雙攝像頭,如果其主攝像頭和副攝像頭都能配備f/1.6光圈,至少在宣傳上也是非常占優勢的。
光圈值並非決定成像效果的唯一特性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光圈值並非決定成像效果的唯一特性。
手機廠商在宣傳上往往總愛采取“避重就輕”的策略,突出最好的賣點,略微提及或者幹脆不提不那麼出彩的地方,這點雖然可以理解,但可能會誤導對某些知識並不了解的消費者。
上麵說了,光圈值的提升對手機拍照的進光量和背景虛化有一定的影響。但手機拍照的成像素質並不僅僅取決於光圈值或者像素值,還和CMOS尺寸、ISP等有關。
同時除了硬件強弱外,軟件即手機廠商的優化和調試同樣重要。即使有好的CMOS,沒有優秀的算法和調教能力,同樣拍不出好照片。君不見先前曾有一些采用同款索尼CMOS的不同機型,其拍照素質千差萬別麼?這便是最好的答案。
更多熱門閱讀:
iPhone8對比8P:除大小屏外竟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差異?
三星S Pen對比蘋果Pencil:誰才是真正的生產力工具?
最後更新:2017-10-09 06: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