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38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殺大將魏延?

讀罷《三國演義》,總覺得魏延挺冤的。怎麼稀裏煳塗就讓諸葛亮給殺了呢?老魏到底怎麼了?細想想,老魏也沒犯什麼事兒啊。說他反叛,也沒有證據啊!說到底,他一開始就不應該來劉備這個單位來工作。

最早,老魏是在劉表手下工作的,身份麼,也就是一個基層小幹部。劉表死了,家裏財產分配不均,鬧事兒。為什麼鬧事兒,因為劉表娶過兩個老婆,兩個老婆都有兒子,肯定不是一條心麼。於是劉表前窩兒後窩兒的兩個兒子鬧著繼承遺產。打起來了,還打成了一鍋粥(這種事兒,當今社會也有。不新鮮)。劉備作為劉表的遠房同宗兄弟,大概也是窮瘋了,也想進來摻和摻和分點什麼遺產。可難度太大,你想想啊,這一家子都盯著劉表那點遺產呢,跟烏眼雞似的,外人能撈著什麼油水啊?劉備不死心啊,管他呢,有棗沒棗三杆子。走過路過,不能錯過。他還真摻和進來了。劉備假借奔喪,想進襄陽城,可人家的城門關著呢。魏延也沒有請示領導,就私自跑出來歡迎(這叫沒眼力架,領導沒說話呢,你急著歡迎個什麼勁啊?),這應該是魏延第一次露麵。城裏的人可都明白劉備那點兒心思,亂箭射下來,劉備眼看著人家不歡迎自己,也沒大臉進城了,掉頭走了。魏延也進不了城了,也落荒跑了。他投奔長沙太守韓玄了(人有本事,到哪也成,魏延不是白給的)。我們猜測,魏延這第一次露臉的原因,大概就是想到劉備的企業裏來上班兒。

魏延第二次露麵的時候,就趕上關老爺攻打長沙,黃忠也是長沙市的老幹部了,他跟關羽在戰場上相遇,本來應該刺刀見紅,可是黃忠出賣企業利益,做人情交換。原因是關羽放了黃忠一馬,黃忠就饒了關羽一箭。這算什麼啊。這跟現在的足球場上互相放水有什麼區別呢?有些書評家還跟著喊好,說黃忠是有情有義之人。這不是瞎起哄嗎?兩軍陣前都殺紅了眼了,黃忠玩這套把戲,真是跟踢假球沒有區別了。那韓玄在城頭上看得清清楚楚,他能不急眼嗎?好啊,姓黃的,你吃裏扒外啊,我白給你開工資了,我白給你年終發獎金了。來人啊,把黃忠綁到刑場上去。給我殺嘍!形勢危急之下,魏延又麵了。他是個能幹的人,也是個聰明人,他大概在韓玄的企業裏幹得不如意,一直也沒有提拔起來,也就是一個一般幹部,他早就想跳槽,到劉備的公司裏去幹活了。這下算是有了機會了。於是,老魏拎著大刀片兒,闖了法場,救了黃忠,殺了韓玄,開了城門,把劉備放了進來。至此,韓玄這家公司算是破產了。

這一通緊忙活,魏延先生肯定得累出一身臭汗,也算是有功了吧。沒有魏延,您劉老板想攻下長沙,得增加成本,追加投資啊。劉備諸葛亮至少得跟我老魏說聲謝謝吧。至少也得擺一桌請我老魏一頓兒吧。

可是滿擰,天底下有時候就沒有道理可講。諸葛亮不幹。他硬說魏延腦袋上長著反骨。非要殺了他。讀書讀到這裏,真有點讓人替魏延寒心。舊話說,女怕上錯床,男怕入錯行。魏延可是也沒上錯床,也沒入錯行,他就是幫錯忙了。人家劉備打長沙,這裏邊其實沒你魏延什麼事兒。你急著插什麼手啊?你這叫破褲子亂伸腿麼。想立功受獎?你得看看人家待見你不,喜歡你不,現實生活中,像魏延這樣急於跳槽的事例並不乏見。中國人常常講一個俗話兒:樹挪死,人挪活。是不是這樣?可得具體分析。你得挪好了,你要是挪不好,也得死。比如說,你真看中某一個單位或者企業了,左思右想,前後核計,總覺得這個單位十分合你的心意。你真的看中了這個單位的辦公條件,工資待遇,而且這個單位也同意你調入。但是,你可別天真地傻想,這下兒我可如願了,到了那裏如何如何大幹一場,建功立業,最大限度地實現個人價值。你一定得先了解一下這個單位的人事關係如何,是不是真的適合你。如果你調進去了,很可能你就是“掉”進去了,如果跟新單位的人事關係搞不到一起,你就算是栽了。如果再跟頂頭上司搞不到一起,你就更栽了。你就得跟魏延似的,忠心耿耿,一腔熱血,豪情壯誌地來到了劉備的企業上班兒,可是人家的主要領導諸葛亮先生一見麵就不喜歡他啊。還一定要殺了他。這可太別扭了。

說到“戰長沙”這一段,其實挺沒勁的。如果我們不相信相書上的話,那麼諸葛亮剛剛跟魏延見麵,就要殺魏延,就是有些找碴兒了。或者說,這兩人天生就不對眼。讀者別誤會,談歌這絕不是講迷信,現實生活的經驗中,這種事兒真是不少。無論你如何積極要求進步,領導就是看不上你,你也真沒有辦法。舉個例子,談歌有個朋友,是一個單位的領導,姓周。老周就對談歌講過,單位有幾個人,他就是死活看不上。其實人家也沒有什麼錯,可是他就是看著人家別扭。用老百姓的話說,這叫犯相。跟他犯相的這幾個人當中,談歌還熟悉其中一個,姓李。老李也很頭疼地向談歌訴苦,說周領導不賞識他,無論他怎麼賣力氣幹活兒,怎麼為企業出謀劃策,周領導也不喜歡他。談歌勸老李:別著急,慢慢的,時間長了就好了,周領導還不大了解你麼。老李苦惱地說:關鍵是周領導不願意了解我。還怎麼了解我啊?最後,老李得出了結論:我跟周領導犯相。

這實在是人性的弱點啊。生活中,人們常常被這種弱點傷害著。而這種事情常常說不清楚,講不明白,更擺不到桌麵上。再往深裏想想,人們在生活中不是常常被這種“犯相”的現象困惑著麼,如果你跟某個領導犯了相,你說得對也是不對,你說得不對更是不對。總而言之,你怎麼著也不對。

魏延算是跟諸葛亮犯了相了。經驗告訴我們,跟領導犯相的人絕對不會有好果子吃。這可是自古以來,存在於人事關係中的一件特別尷尬的事兒啊,真是不容易解決。中國還有句話,叫做日久見人心。可是現在這話不大實用了。用不了“日久”,如果領導跟你犯相,過不了一個禮拜就得把你炒了魷魚,還見什麼人心啊。你見“傷心”吧。如果你去應聘,你遇到一個跟你犯相的考官,你肯定連麵試這一關都過不了。就算你是懷揣著絕技,就算你揣著外國留學回來的學曆證明,就算你是MBA推薦來的,就算你揣著一疊子鈔票,想麵試過後請人家撮一頓兒,可人家就是不用你。就是看著你別扭,看著你不順眼。你還真沒轍。你還想請客麼?你就是請人家喝茅台,喝XO,吃燕窩魚翅,人家也不稀罕去。古時候那位揣著和氏玉到處獻寶的先生,肯定遇到了一些犯相的人,不僅不認和氏玉這塊寶貝,還讓人家把手腳都跺了。更慘。這豈不是抱著豬頭,進不了廟門麼!你就叫撞天屈吧。

劉備還算是顧全麵子,第一把手嘛,總要顧全大局。他勸住了諸葛亮,這才算是留下了魏延。是啊,真要這時候殺了魏先生,傳揚出去多不好聽啊。損害企業形象啊。人家誰還敢來投奔啊。咱這劉氏公司剛剛成立,正是招工的時候,可別弄出亂子來啊。行了行了,孔明先生啊,看在我老劉的麵子上,先讓魏先生留下吧。先試用一個月嘛。

魏延總算是別別扭扭、委委屈屈地在劉備的公司上班了,可魏延從此算是不走運了。他在蜀國流血流汗幹了幾十年。從長沙一戰開始,出生入死,大小戰事,幾乎都少不了他。都五六十歲了,還扛著大刀片兒,跟著諸葛亮到處打仗呢,還當過不少回先鋒官呢,遇山鋪路,見水搭橋的苦差事也幹了不少回。

翻翻《三國演義》這本書,舉凡蜀國的重大軍事活動,魏延總有份,總是衝在前邊。也真是不容易。談歌看老魏,也算是個老實人,也沒爭過什麼待遇(反正書裏沒寫),你說虧不虧吧?幹了這麼多工作,諸葛亮也沒看上他。看不上就看不上吧,諸葛亮臨死,還給人家下了一個死套兒。

這件事無論怎麼講,也是諸葛亮的不對,你諸葛亮臨死前倒是抽出點時間找魏延同誌談談啊。你諸葛亮可是當領導的啊,怎麼也得有點當領導的風度啊,用現在的話說,連個政治思想工作都沒有,就安排楊儀馬岱這些人往死裏收拾魏延。這裏邊就有了說法:第一:你諸葛亮為什麼不親自殺,把殺人的任務交給了楊儀和馬岱?是不是諸葛亮也覺得殺魏延心虛,下不了手啊?第二,如果魏真的想叛變,他至於還跟楊儀叫勁嗎?說句明白話。魏延也就是覺得自己多少年跟著諸葛亮出生入死,功勞苦勞都有了,可什麼待遇也沒有,至少也沒有封個什麼(隨之的住房條件也沒有什麼改善,薪水獎金也沒有什麼優厚)。他如果心中怨恨諸葛亮,倒也是在情理之中。魏延先生也不是泥兒捏的。就算是泥捏的,也得有個泥性兒吧。三,魏延就算是反對諸葛亮,可也不是叛國啊。這頂多算上下級鬧矛盾。魏延對撤兵的事說得很清楚:不能因為丞相死了,就把國事廢了。該伐魏還得繼續伐啊。這裏邊沒有一點叛逃的意思啊。頂多是魏延不同意諸葛亮的遺囑罷了。也犯不上給殺了啊?

愛思考的讀書人,對殺魏延這一段還有另一種猜測,說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布置殺魏延這回事,是楊儀假傳諸葛亮的話,讓馬岱殺了魏延。因為他們兩個在工作中一直矛盾很深。楊儀乘機報了私仇。有這種可能嗎?

放下《三國演義》,講幾句正史。曆史上的魏延之死,跟諸葛亮沒有關係。魏延最終死在了官場爭鬥上。是因為蜀國內部爭權奪利,魏延陷進去了。魏延在漢中做過十餘年的太守。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市長。他這十年的市長當得很好,民間的口碑不錯。現在漢中市的虎頭橋還存有魏延的碑。

最後更新:2017-11-03 18:08:57

  上一篇:go 微信大動作!馬化騰突然扔出王炸!阿裏懵了!蘋果或傻眼!
  下一篇:go 《英雄本色2018》定檔明年1月18日,王凱,馬天宇化身並肩作戰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