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4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張碧晨《開往早晨的午夜》:她會唱的不僅是情歌

從午夜走到早晨也許需要的不過隻是五、六個小時,然而等待張碧晨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卻足足等待了兩年。兩年,可以讓人忘卻很多的人和事,兩年更可以消磨任何人等待的耐性,隻是對於張碧晨,這兩年的等待已經變成了一種信仰,更是一種值得。

說起來,真正認識、留意到張碧晨是在兩年前《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上,自那時起就對她的聲音,她的演繹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喜歡張碧晨,喜歡的就是她在演唱中的自我、認真的態度,喜歡的更是她唱情歌時的傳神、真摯、細膩,那感染力太強而令人無法招架,仿若一張口,一開聲就能讓時間靜止,吸引所有人的關注,因此,被她詮釋過的那一首首情歌至今都還會在腦海中回蕩,想要說的是,在今天這個時代,會唱情歌的歌手很多,但是能唱過留香,令人回味的還真是不多。

在張碧晨拿下了《中國好聲音》冠軍之後,對她的期待更是有增無減。不過,張碧晨在發展上並沒有太心急,反而用了兩年的時間去磨練自己,積累經驗,提升歌技,務必要以更好的姿態再出發。在沒有太多大動作的這兩年中,偶爾聽到張碧晨的單曲,在綜藝節目中看到她的演唱的時候都能給人以莫大的驚喜。她的努力,她的進步有目共睹,最重要的是在她身上看到,聽到了越來越多的可能性,而這些努力、進步以及可能性也都在她的首張個人專輯《開往早晨的午夜》中逐一體現。

張碧晨擅長情歌、慢板作品,很多人都因此為張碧晨傾倒,所以,也並不意外《開往早晨的午夜》專輯在大體上主打的就是慢板、抒情作品。這其中無論是早期曝光的《童夢》、《曾經守候》,還是能夠帶來驚喜的《自語》、《一半一半》(台版收錄),張碧晨都以情歌手或是撫慰者的姿態將這些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懷用以自己的方式一一詮釋出來。而一張專輯中有較大篇幅的慢板作品卻沒有讓人產生審美疲勞,這一方麵得益於選歌的精良,換句話說整張專輯的幕後班底相當強大,而這些幕後創作者包括李焯雄、林一峰、李劍青、馮翰銘等兩岸三地的優秀音樂人他們交出的都是水準作品,賦予了歌曲很高的可聽性;另一方麵則是在於張碧晨在演繹上的別具匠心,不拘泥於一格。如果說一首歌就是一種情緒的傳遞與表達,那麼《開往早晨的午夜》中就有很多種不同的情緒在傳遞,張碧晨太會唱,太了解每一首歌的情懷,繼而用以不同的方式去“訴說”著這一個個的故事,《童夢》的成人童話在她厚實的聲線中流出了陣陣暖意,變成撫慰,讓那童真以另一種方式衍生;《曾經守候》中自然、細膩的演繹將那內心戲逐段上演,觸動性太強,忍住不要淚下;在《一半一半》的這樣台式小品之作中,張碧晨的嗓音變得感性與柔軟起來,帶出的是對情感的釋然態度;《自語》就像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有情緒的起伏,有心情的平複,是衝突與矛盾的並存,兩種情緒火候拿捏到位,融合性巧妙而強大。張碧晨根本就是一位聲音大師,嫻熟、自如地配合著每一首各不同的情懷,用以最合適的情緒賦予這些作品生動的表情。

別說《開往早晨的午夜》沒有驚喜,沒有其他的可能性,事實上,《開往早晨的午夜》帶來的驚喜、可能性超乎想象。早前,為專輯預熱的單曲《It’s Love》的釋出就已經令人驚訝不已,知道張碧晨擅長情歌,卻不知道原來在情歌之外,她對多元化風格的作品也有著很強大的駕馭能力。在《It’s Love》中張碧晨大膽突破,玩轉了電音,範兒十足,重要的是一點都不違和,張碧晨有厚度的嗓音與鮮明節奏感還有相得益彰的融合性,她自如、灑脫地詮釋很是驚豔。

除了《It’s Love》外,在新專輯中的《自飾者》也同樣令人驚豔,相比起來,《自飾者》節奏性更強,野性更濃鬱,張碧晨的駕馭可謂是駕輕就熟,平順的真假音轉換,聲音力度的巧妙拿捏都給歌曲增添了很多的細節,豐富了可聽性。再來,《撕裂》的暗黑迷幻風格加入了重金屬特質讓張碧晨的嗓音變得質感性十足,那溫柔開始撕裂,那溫暖開始燃燒,凝聚成一股力量不斷澎湃、衝擊,這是你不曾感受過的張碧晨。而在《初夏之溫》中,佛拉明戈元素的融入,古典風的彌漫,讓歌曲有著如歐式音樂劇的觸感,這是最考唱功的一首作品,同時也是最能突顯張碧晨清亮音色的一首作品,聽起來流暢、大氣,不是主打卻是專輯中的最有格調的一首作品。

《開往早晨的午夜》專輯中的風格多元,豐富了聽感,展現出了張碧晨音樂中更多的魅力以及可能性,但並不覺得淩亂,張碧晨鮮明的聲音辨識度以及聲音中固有的氣質將這些不同風格的作品統一到了一起,形散而神不散就是這個意思。用兩年的時間等待《開往早晨的午夜》專輯是一種值得,值得細品的是這個既熟悉又很是不同的張碧晨,而細品後你會發現張碧晨所能帶給你的絕對是你意想不到的。

最後更新:2017-10-08 16:31:06

  上一篇:go 兩大美人參演《醉玲瓏》,劉詩詩韓雪誰穿古裝比較美?
  下一篇:go 明星恩愛瞬間太偶像劇了,陳小春這樣對應采兒,蔡少芬張晉十指相扣,最後一對好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