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7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鹿晗粉絲辯論賽;是一場脫粉後的自救運動?

鹿晗又上了熱搜。

當然這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熱搜榜單上也僅僅占第十九而已。不過在公布戀情之後,以粉絲發起“辯論賽”的名義將其推上熱搜,這本身似乎有著更大的意義——麵對掉粉無數的傳言,這好像在告訴世人:我們還在。

而且話題性質和其他明星都不同,和任何電影宣傳或重大新聞都不相關,榜單可見,同期搜索第一是“千璽飾李泌,謀定長安局”,第二是“李宇春捉妖記2”,都和作品宣傳有關。

無論這背後是官方團隊助推也好,粉絲自發自願也罷,你都不能否認鹿晗的粉絲帝國這個略帶有宗教性質的團體正重新解構著人們對傳統造星工業的定義。

偶像公布戀情之後粉絲們截然不同的態度也反映了人們正在逐步變為“用戶”,從被動接受信息到主動選擇信息,受眾這個詞越來越不適合當前的環境了。

2012年-2016年,鹿晗三次獲得吉尼斯記錄。其中有兩次是因為同一條微博評論數相繼打破世界記錄。截止到2014年8月5日,鹿晗於2012年9月10日轉發自曼徹斯特聯隊球迷俱樂部的微博獲得了13,162,859條評論,從而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微博上最多評論的博文的紀錄稱號。

時隔一年,在鹿晗的一場個人活動上,兩個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官再一次走上舞台,宣布鹿晗打破了一項曾由他自己本人保持的紀錄。“去年,鹿晗的一條微博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評論數高達一千三百一十六萬三千八百五十九條。”認證官說,“一年之後,這一數據攀升到了一億零二十五萬兩千六百零五條!”

對此,鹿晗表示“每次都送吉尼斯,讓我多不好意思”。

的確,鹿晗的粉絲有著超乎常人想象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從建立個站到貼吧管理,無不有著嚴明的紀律,甚至會發動粉絲的力量“操控”輿論。

以鹿晗參演的電影《重返二十歲》為例,鹿飯們在開拍前幾個月就開始研究如何能夠幫助電影提升票房。研究時光網、豆瓣網這些電影相關網站,提前開始注冊賬號,學習規則。也發布了若幹公告和教程,一步步教給粉絲要如何去電影網站打分評論而不是無意義的灌水,也不要在影評大V的微博下麵發布不成熟的評論。

儼然一支業務成熟的公關團隊——在捧紅偶像這一目標前,他們和鹿晗背後的造星團隊倒是出奇的一致。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其戀情公布後,大批死忠粉的脫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朝鹿個站的脫飯,作為鹿晗最大的粉絲應援站,應援,專輯,無不是幾萬幾萬的買,影響的人也是不計其數。

我今天能一擲千金買你專輯,明天就能脫飯走人不帶走一片雲彩——信徒一直都在,封神之人卻時時輪換。新媒體快速發展,粉絲在今天掌握著越來越多的主動權,日常生活中是從事著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一旦在虛擬世界以“某飯”的身份聚集在一起,便能顯示出極其統一的價值觀和非比尋常的購買力。

而這一切,正是造星係統爭相追逐和討好的對象。

實上,後真相的時代,人們關注的並不是所謂的“真相”,而是傳播效果,無論輿論如何反轉信息被傳遞多少次,背後隱藏的意義和帶來的流量才是應該被關注的重點。“鹿晗現象”的出現,是有其獨特性和不可複製性,但同時也是現實語境下的必然結果。

首先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有關。隨著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生產力的提升,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也日益得到滿足,在吃穿不愁的現在,偶像文化這種消費方式就被提上了日程,人們再也不會將為偶像打榜,買愛豆專輯這種事看做是鋪張浪費,相反,它能帶給你精神上的極大滿足。

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就曾這樣評價過鹿晗的粉絲:“這就是新時代的偶像與粉絲。就是這群沒有經曆過短缺經濟的典型的90後——天生的中產階級潛質擁有者、互聯網的原住民——將互聯網的商業浪潮無可抵擋推向娛樂時尚界。”

其次和消費者的心態轉變有關。小鮮肉能火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人肯為他們買單,而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悄然成長起來,剛剛經濟獨立的90後和深受寵愛的新一代獨生子女00後們,他們相比80後更容易為偶像掏錢,而性格使然,女性追星的投入又遠遠大於男性。

曾有人對鹿晗微博的海量評論進行過大數據統計,研究表明,鹿飯以90後、00後為主體,且絕大部分是女生。

長期從事粉絲心理研究的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李鬆蔚這樣分析:“70後、80後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受到主流文化、集體主義的壓抑規訓,因此他渴望挑戰對方,渴望反叛,要為積壓的情緒找一個出口,所以偶像得有很叛逆的個性,要酷,要勐。但是90後、00後不需要去挑戰誰,沒有很壓抑的情緒要釋放。”他說,“他們生活在一個消解、解構、什麼都無所謂的文化環境裏,叛逆有什麼了不起?美好、積極、純粹的情緒反而是他們渴望的稀缺品。所以他們更願意選擇一個看起來很幹淨,很純淨的人作為偶像。”

偶像販賣夢想和人設,粉絲為其心甘情願買單,這種韓國日本盛行多年的消費形式正在中國悄然盛行起來。不光是整個造星係統,如“練習生”,“出道”,“王道”等概念被引入,與之相對應的粉絲文化也在不斷興盛。而這一切帶來的經濟暴利也好,行業規則和態度的轉變也好,在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中,必然會和原有模式形成對衝,然後在相互探索中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當然,這樣的消費形式在中國方興未艾但並不成熟,比如在韓國,藝人和偶像的界限非常明顯:藝人則憑借真才實學,在情感或私人生活方麵就相對自由。而偶像靠立人設走紅,一切就要以粉絲為主,戀愛生活都有諸多限製,比如金希澈多年說的,卻在鹿晗公布戀情後突然走紅的那段話:

在中國,卻並沒有這種所謂的“默契感”,這大約也就是鹿晗們和粉絲們之間最大的矛盾吧。

最後更新:2017-10-26 11:17:53

  上一篇:go 鹿晗代言助力歐舒丹逆勢增長 千禧一代拉動奢侈品銷量增長
  下一篇:go 楊冪上演起側顏殺,你能抵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