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壓OPPO、vivo,從電視廣告開始?
擠壓OPPO、vivo,從電視廣告開始?
很少看電視,除非有自己特別中意的節目。
因為央視年度大戲《大秦帝國之崛起》的開播,我開始關注起電視來。在劇集開播前的廣告時間裏,我驚奇的發現,華為和小米的兩款旗艦產品廣告先後亮相。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兩款產品分別是華為Mate9和小米mix。
這裏,我無意奉承他們兩款產品的優劣,我隻是探究這種做法背後的意圖。
當然,華為和小米在央視做廣告並不算新鮮事情,可是如今這種形勢以及“腳前腳後”的態勢,就很值得琢磨了。
從小米的角度看,就在雷軍認為華為缺乏互聯網思維的時候,小米的“緊隨”,說得好聽些可以說是自己互聯網思維的改進,說的難聽些就是對自己互聯網思維的修正了。而從他們二者的共同角度看,這種黃金時間段的廣告行為,實際上預示著一種態度:從電視廣告開始,擠壓OPPO、vivo的市場空間。
為何這樣說呢?
首先,OPPO、vivo的主要市場份額在國內。
根據調研公司IHS Technology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在中國手機廠商中,華為智能手機的全球出貨量為1.39億部,位居中國手機廠商第一;OPPO、vivo分別以9500萬和8200萬的全球出貨量位列中國廠商中的第二、第三;小米以5800萬部位列第四。
而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OPPO在中國國內市場的手機出貨量為7840萬部,位居中國國內市場第一。而華為的國內出貨量為7660萬部,排行第二。vivo位居第三,6920萬部。小米,在國內的則出貨量為4150萬部。
從這兩個數據看,OPPO、vivo的主要市場份額在國內。華為,優勢在海外市場,而在國內出貨量上則不及OPPO,與vivo相比優勢也並非絕對大。小米,也有這個類似的問題,隻是量級太小而已。
也就是說,華為想要在國內樹立絕對優勢地位進而提升其全球銷量、小米若想東山再起,國內市場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而擠壓OPPO、vivo,則尤為重要。
其次,OPPO、vivo在國內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鋪天蓋地的電視廣告戰術。
這幾年,秉承了小霸王、步步高優良廣告基因的OPPO、vivo,是國內電視廣告中名副其實的“絕代雙驕”。
各類當紅綜藝節目尤其是青春類節目中,永遠都少不了OPPO、vivo的身影。配合美女帥哥,風頭一時無人能出其右。
這種做法,能讓觀眾迅速的接受且難以遺忘。而當下的華為和小米,“師夷長技以製夷”的做法,顯得非常可行。並且,目前的形勢下,線上銷售已經接近飽和。
所以,用敵人的方式去克製敵人,是華為和小米的必然選擇。
以上兩點,是華為和小米意圖的合理性。
但是,我認為這種合理性的背後還有不少缺憾。
第一,電視廣告隻是OPPO、vivo的殺手鐧之一。
OPPO、vivo在國內線下市場耕耘多年,渠道的深度優勢是華為和小米無法比擬的。即便是電視廣告做足了,如何深入到線下手機市場的櫃台還是個問題。尤其是小米,靠自己的小米之家是遠遠不行的。
想想街頭小巷隨處可見的OPPO、vivo廣告牌吧,華為和小米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第二,與OPPO、vivo相比,華為和小米尤其是小米的定位還顯狹窄甚至模煳。
OPPO、vivo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麵向小鮮肉市場和美女市場。這個市場,極其廣闊。
華為在國內,中國製造的形象、政商成功人士的定位早就打出去了,如果再麵向青春人群就有些奇怪的感覺。
而小米,我看它的mix廣告畫麵,總是感覺精致有餘而活力不足,與其互聯網思維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這樣看,OPPO、vivo相比,華為和小米在市場定位人群覆蓋的廣度和精準度上顯然不及OPPO、vivo。
這兩點,就是華為和小米的不足。
華為和小米擠壓OPPO、vivo的國內市場,從電視廣告開始可行嗎?我認為有很大希望,但亦有很大的難度。OPPO、vivo的優勢很容易學到,而華為、小米在國內的劣勢也很容易改正,比如小米的質量爭議。依我看,2017年,OPPO、vivo需要警惕了。(薑伯靜 首發iDoNews 專欄)
最後更新:2017-10-08 03: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