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鹿晗微博宣布戀情背後:摧毀的不止是頂級流量,還有卓偉們

鹿晗和關曉彤在成功打破國慶最後一天假期的平靜後,便開始霸占著微博熱搜榜,弄癱微博服務器,刷屏大眾的朋友圈。據微博數據顯示,“鹿晗關曉彤”這一話題截至目前上榜時長已超過30個小時,熱搜人氣值高達9991萬。

自2014年後回國以來,鹿晗和他的人氣就像是坐上了雲霄風車,一路飆高。可身處風向難辨的“遊樂場”,明星公布戀情這件事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饒是人氣爆棚的鹿晗,也不例外。

“女友”與“女友粉”不可兼得,鹿晗商業價值麵臨衰退危機?

“鹿晗還沒娶關,你們為什麼要取關?”

從電影《我是證人》、《重返20 歲》的嶄露頭角,到《盜墓筆記》、《長城》、《擺渡人》的炙手可熱,鹿晗所飾演角色多是沒有情侶對手戲的稚嫩少年形象,《擇天記》雖然與娜紮有對手戲,但因娜紮有張翰,因此並不影響鹿晗的少年感。

綜藝方麵,在《奔跑吧兄弟》、《我去上學啦》、《約吧大明星》中,鹿晗以更加飽滿的形象,使得人設塑造地更為立體,粉絲好感度和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對其自身商業價值的提升也不言而喻。

正是因為一直以來樹立的人設,使得鹿晗的粉絲大多為“顯性”的女友粉。據微博指數顯示,在關注此次鹿晗與關曉彤話題的用戶中,76%為女性,45%為90後。

除了圍觀群眾,對偶像最上心的就要數這些女友粉了,而這次戀情的公布,也是對鹿晗人氣的一次考驗。至少現在看來,“女友們”的反應並不樂觀。

那麼,粉絲究竟對明星的商業價值有多大的影響?

所謂明星的商業價值,說白了就是明星在商業上對粉絲的影響力,粉絲是否會掏腰包去購買相應的產品,購買能力又有多少。明星的商業價值越高,其粉絲經濟所帶來的利益就越大,明星本人就越容易被品牌看中。

根據《2017中國名人商業價值榜》顯示,鹿晗名列第五,僅次於範冰冰、成龍、周傑倫和黃曉明。在《2017明星代言回報價值榜》中,鹿晗更是高居榜首。

從百度地圖、Ofo小黃車,從麥當勞、味可滋到肯德基、可口可樂,從蘭蔻、歐舒丹到一葉子、Originals,從Puma到Adidas,從佳能相機、Sony耳機、聯想小新筆記本到vivo x20手機,從高端品牌卡地亞到LV,鹿晗的身影覆蓋了衣食住行用,連帶美妝配飾和電子產品。

如此強大的商業價值離不開其爆棚的人氣,在百度百科上甚至有一則詞條名曰“鹿晗效應”,影響力可見一斑。而在如今粉絲經濟橫行的年代,以鹿晗為代表的流量型藝人的商業價值與人氣即粉絲是完全綁定在一起的。

據粉絲截圖,鹿晗公布戀情後粉絲一度掉粉26萬。雖然此刻的鹿晗坐擁4124萬粉,但通過新粉列表不難看出,這些新來的恐怕多是“僵屍粉”。

除了脫粉,陪伴鹿晗最久,擁有43萬粉絲的個站朝鹿,在鹿晗公布戀情後,其站長在小號中進行了最後的告別,疑似脫飯。看來,掉的是真愛粉,漲的卻是僵屍粉。

粉絲的數量以及消費能力無疑是衡量明星商業價值的一項重要指標。偶像與歌手、演員最大的不同是,他們販賣的是夢想,是幻想。非單身的偶像無法繼續滿足粉絲們的幻想,所以會導致部分粉絲在偶像脫單後選擇脫粉,這也是人之常情。

而脫粉、粉轉路人、粉轉黑,無論哪一種情況都會對明星帶來實質性傷害。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粉絲們的種種反應勢必會對鹿晗的商業價值帶來一定的影響。脫單後的鹿晗,還需且行且珍惜。

其實不止鹿晗,縱觀這兩年的娛樂圈,越來越多的明星選擇通過微博來公布戀情、發布消息,以及搞事情。他們怎麼就敢這麼幹呢?

從“隱婚”到“自爆”,中國明星為何愈發“大膽”?

今年可謂是娛樂圈的愛情收獲之年。

2月16日,情人節當天,楊紫和秦俊傑公布戀情;7月12日,馬思純一條“七月是歐豪的”的微博,一語雙關,兩人戀情浮出水麵;8月2日,在“時光賜給我們盜不走的愛人,而你賜給我時光”這句高甜告白下,張若昀與唐藝昕這對眾所周知的情侶終於昭告天下……

這兩年,國內明星的“自爆”行為不勝枚舉。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以往很少會有明星,尤其是男明星公布自己的戀情,大膽的明星往往落得個被“雪藏”的下場,因此,隱婚人士一大堆,像我們熟悉的成龍、劉德華、阿Sa、鄭中基、鍾漢良等等……可為什麼,如今越來越多的藝人選擇主動曝光戀情,而經紀公司不阻止呢?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日韓。中國偶像和日韓偶像有本質性的區別,日韓有明確的偶像界限和規範,而中國沒有。

在日韓,偶像、歌手、演員是不同的身份,要想作為偶像出道,既需要很長的預備期,又要麵臨著隨時被取代、被後浪掀翻的危機,更需要有一定的認知和自我規範。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要考慮自己的衣食父母——粉絲。

在國內,所有的偶像都是演員歌手、綜藝人等身份多重的混合,放眼市場,更是存在頂級流量明星多,而頂級經紀公司少的局麵。像鹿晗這樣的流量明星,紅起來完全是靠粉絲,而不是經紀公司,因此其經紀公司掌控力自然一般。且國內流量明星大多掌握了大量的財富和話語權,因此地位會相對較高一些,也更自由一些。

僅就鹿晗而言,在網絡公布的《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單》中,鹿晗以1.8億收入位居第二。而在去年的中國90後富豪排行榜,鹿晗身價便已達到2.7億。

如果說日韓國家的經濟產業鏈掌握在頂級經紀公司手裏,那麼國內的經濟產業鏈無疑掌握在頂級明星手裏。

尤其是隨著當下市場對明星IP的哄抬,使得粉絲對偶像的崇拜越發極端,這種商業機製雖然強化了粉絲經濟的黏性,但粉絲對偶像的過度依賴和付出並不見得是件好事。

而在種種紛紛擾擾的事件中,有一個貫穿始終的身影——微博。在不斷宕機和不停地維護中,如今的微博已日漸成為一個娛樂化“場域”。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微博或將取代狗仔產業鏈?

無論是現在的鹿晗關曉彤,還是之前的範冰冰李晨,甚至是寶強事件、薛之謙事件……微博成為各大娛樂事件的發聲源和傳播場。可為什麼明星都選擇微博?

有別於私人化的QQ空間、朋友圈,以及微信公眾平台,微博以更為公開化、透明化的存在成為當下社會重要的傳播媒介,記錄著各種事件的始末和發酵,甚至成為一個“場域”。

除了具有及時性、海量性、多樣性等傳統互聯網傳播特征之外,微博的傳播方式更具簡單化、碎片化、社交網絡化的特征。相對於私人化的社交平台,微博對年輕群體來說,意味著更多的“外界”信息。

互聯網不隻是一種簡單的技術,它為人們提供了感知世界的新渠道。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闡述了“媒介即隱喻”這一理論命題,對媒介的文化力量進行了獨特的揭示,指出了媒介具有強大暗示力,能夠影響現實、定義乃至重構世界。

微博在為各種事件提供傳播渠道,為大眾提供發言權的同時,也促使大眾形成了各自的傳播、互動模式及理念。在新的傳播模式中,娛樂化傾向日益加劇,媒介的隱喻也給大眾帶來了更大的影響。

當然,新媒體時代,作為娛樂化“場域”,微博除了發揮著重要的傳播作用外,也給大眾帶來了一定的反思和警醒。尤其是在像鹿晗戀情這類娛樂八卦事件中,諸如“粉絲無法接受選擇跳樓”等負麵消息層出不窮,大眾在吃瓜的同時,也應保持應有的清醒認知。

越來越多的明星選擇公布戀情,除了得益於大眾愈加寬容的接受力之外,明星“自爆”也是對自身人氣的一種認證或博弈。吸粉還是掉粉?成敗在此一舉,就看粉絲怎麼去看待,怎麼去愛了。

此外,越來越多的娛樂事件也說明,微博正在不斷衝擊著狗仔產業鏈,甚至有朝一日能夠取而代之。

在開放式信息鏈的模式下,聚集了相當數量優質內容的微博,已然成為了天然的KOL溫床。KOL即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指在行業內有話語權的人,包括在微博上有話語權的人,明星自然也不例外。與其等著被抓到把柄,膽戰心驚地被動挨打,何不主動出擊?

從此,就真的再也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了。

(本文為娛樂獨角獸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最後更新:2017-10-11 15:21:11

  上一篇:go 鹿晗和關曉彤的戀情不被看好,我們忽略了這個
  下一篇:go 鹿晗自爆戀情40萬粉頭脫粉,但鹿晗這個小細節更紮粉絲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