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鹿晗大站脫粉回踩,賈躍亭神話破滅,牆倒眾人推的故事VR圈也有

VRPinea 10月12日訊(微信號:VRPinea)

2014年,Facebook花30億美元收購Oculus,VR瞬間成為行業熱點,一大批創業者投身於VR領域,一時間資本湧動,VR化身近幾年創業和投資最火的領域之一;2015年,暴風憑借VR概念連拉36個漲停,VR概念席卷A股市場;2016年,號稱“VR元年”,Oculus、HTC、索尼、三星紛紛推出消費級VR產品,VR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內容的匱乏、體驗感不佳、用戶對VR的認知度不高、變現難等,2016年下半年,VR突然遇冷,首要表現在投資機構對VR的投資興趣驟減,大多處於觀望的狀態。一個新興的產業,沒有資本的支撐,許多初創公司甚至連苟延殘喘的機會都沒有,直接“死”在了這個“寒冬”。

曆經了去年的動蕩後,今年的VR市場表現又如何呢?曾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上百家做 VR 硬件的公司因缺乏核心技術開始露出技術短板,且出貨量堪憂;良莠不齊的內容開發市場也沒能迎來 C 端市場的爆發,即使是最優秀的 VR 遊戲開發商也沒能從消費者身上賺到大錢;離錢最近的線下體驗店也因缺乏壁壘,經曆了一輪洗牌,能維持良好現金流的隻是少數。

麵對如此窘境,VR再一次被唱衰了。

VR資本人傻錢多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式

根據CB Insights公布AR/VR風投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AR/VR投資交易量突增,超過80宗,同比增長60%;但是,投資額同比下降了47%,降至1.96億美元。投資金額之所以下滑如此嚴重,主要受到大規模融資影響,2017年第一季度並未出現超億的融資案例,即使是同期融資最多的Lytro,也隻融到了6000萬美元。

資本已不似去年那般,敢在一個公司上瘋投錢。就當前VR不清晰的商業變現模式、難以普及大眾的成本門檻,以及市場上無爆款內容的引燃,投下去的錢不見回報,精明的資本不再被過於吹噓的概念所蒙騙,開始慎之又慎。然而VR,作為一個風口項目,資本也不想錯過,因此,VR行業要投資,但已不敢再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

此外,還有一組數據也能側麵印證VR產業遇冷這一事實。2015年,11家新三板VR企業中8家獲得了融資,融資金額達1.8億元。2016年,5家VR企業獲得融資,金額高達3億元。而今年,這11家新三板VR企業上半年都未獲得融資。

VR投資熱度的下降,注定會讓一些中小型VR企業麵臨生死考驗。如何才能在夾縫中求得生存,核心技術的儲備和強有利的變現模式,成為了VR企業獲得資本青睞的重要辦法。

硬件銷量上不去,這時談普及尚早

VR頭顯居高不下的價格一直為人詬病,成為了攔在消費者與VR之間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這導致最直接的後果就是VR市場持續低迷,無法迎來大爆發。為了拉動市場,各大VR廠商也是絞盡腦汁,各種促銷降價,隻為刺激消費需求。

8月下旬,索尼宣布,從9月1日起,中國大陸地區的PS VR基礎套裝下調300元,至2999元人民幣。8月中旬,HTC也宣布了Vive降價的消息,從原價6888元降至5488元人民幣。而在更早之前,Oculus Rift降價至了399美元(約合人民幣2630元)。

然而廠商的讓步,消費者們並不買單。知名調研機構IDC公布了2017年二季度全球 AR/VR 頭戴設備發貨量調查報告,數據顯示,二季度全球頭盔發貨量達到213萬台,比去年增長25.5%,但環比一季度的230萬台,還是略有下降。

不僅如此,深圳華強北UGP銷售也透露:“今年VR頭盔的月銷量在1.7萬台左右,而去年普遍在8、9萬台,銷量下滑比較明顯。”

糟糕的用戶體驗、優質內容的缺乏再加上高昂的價格,使得除了遊戲死忠粉以外,普通消費者對於購買VR產品始終缺乏熱情,導致VR產品在C端消費者市場的接受度始終不高,這時候還不是談普及的時候。

大廠退卻,VR這條路真的這麼難走嗎?

當各大廠商為了VR而付出努力、振興市場時,也有一些廠商選擇了退出。近日,外媒爆出,麵對“發展低於預期”的VR市場,諾基亞不得不調整自己的策略,停止開發VR相機OZO和硬件,轉而把重心放在品牌和技術授權,以及“優化”未來的VR投資。諾基亞表示他們未來將會專注於數字醫療。與此同時,諾基亞還宣布,在英國,美國和芬蘭將進行裁員310人。

不隻是諾基亞,6月中旬,EA也宣布由於VR市場表現不佳,其將暫停VR遊戲開發。EA認為,從長遠來看,VR至少還需要五年時間才能發展成一個有規模的市場。EA還指出,VR遊戲市場還未成形,規模大小尚未可知,EA能在這一市場上分得多少份額還未知,因此其不願在這個變數過多的市場上投入過多精力。

對於行業來說,顯卡就好比VR設備的發動機,沒有強勁的顯卡支持,VR設備的效果根本就無法展示。英偉達作為世界上知名的消費級別電腦顯卡製造商,其一直是VR行業的堅定支持者。但在去年的台北電玩展上,英偉達CEO黃仁勳表示其將暫停大部分VR項目。

確實,VR現在距離成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程要走。在這過程中,持續的投入,難以收到回報,讓很多大廠都望而卻步,待VR市場稍微穩定時再入局。我們能夠理解,在商言商,沒有人會傻到“賠本賺吆喝”。

最後,我們想說...

不管是前兩年盛行的O2O、共享經濟,還是現在火爆的VR、AR,還是今後能成為趨勢的AI、大數據,留給廠商們的風口期已變得越來越短。如果廠商們不能抓住短暫的機會,錯過了就再難登上那輛順風車了。

很多人喜歡將VR、AR與O2O、共享經濟進行類比,其實這是不對的。後者是一種商業模式,而VR、AR更多的是技術的沉澱。硬件、軟件、平台,都需要廠商們從零到有的去搭建,這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我們剛開始入局VR時,就沒有奢望它能夠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能迅速崛起。我們更加看好它未來的趨勢與前景。

現在很多人唱衰VR,而看好AR。是因為蘋果爸爸的入局、讓他們信心十足,更有底氣嗎?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現在的AR能算的上真正的AR嗎?在小編看來,其體驗內容與兩年之前的《Pokemon Go》並無多大區別,無非是畫麵更加精美,可玩性更高。沒有強交互的AR,更像是一種自娛自樂的消遣方式。

當然,我們在這裏並不是吐槽AR不好,隻是看不慣那些跟風者的妄下斷論罷了。每個新興的產業都會遇到正常的蟄伏、沉澱,進行螺旋式的上升。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對於看熱鬧的外行人而言,VR好像真的又不行了,又遇冷了;而業內人則都懂,沉澱後的爆發才更有力。

最後更新:2017-10-12 17:14:30

  上一篇:go 沒在一起的最佳CP,鹿晗楊洋劉德華上榜
  下一篇:go 鹿晗以1.8億元的收入力壓周傑倫,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