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78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物聯網大數據與智慧農業

以物聯網、大數據為核心的新一波智慧農業興起後,大幅提高了環境資料收集能力,隨時在遠程了解天氣、空氣與土壤濕度、作物生長情況或是養殖場的水溫、氧氣濃度等關鍵數據,大幅提升種植或養殖效率,讓過去很難養的農作物得以順利量產,擺脫隻能“靠天吃飯”的窘境。
物聯網技術
以跨國農業生技巨人孟山都為例,他們近年買下了土壤分析公司、天氣保險公司,為得就是取得大量的天氣、土壤數據,不僅能用數據推估未來氣候對農業生產造成損害的各種情況,還可以結合雙方數據,進一步研究出那些孟山都肥料、種苗與作物、土壤、病蟲害之間的最佳組合配方。
  
另一方麵,大數據更進一步推動了新育種技術。之前種苗培育者往往要在溫室和田地之間反複測驗育種、雜交之結果,但德惠於大量的基因數據,育苗者現在透過計算機仿真分析就能須先預測作物的種植成果,大幅減少育種實驗的時間成本。換句話說,隻需要在地裏試種規模小得多的實驗作物,進行驗證,就可以判斷出在大規模環境中,種植的效果如何,然後培育者便可以確定哪種雜交作物,最適合某個特定的土壤環境。
  
台灣蘭花長年以來就是花卉外銷的最強主力,尤其蝴蝶蘭更是世界級的供應者。但是其抽梗開花對溫度、濕度的要求極為嚴苛,受天候、時節的影響程度也十分大。如果當年萬一不小心比較冷一點或暖一點,就常常造成大批蘭花無法在農曆年準時開花,錯過市場需求讓花農的心血毀於一旦。
  
而外銷市場的情況就更嚴苛了。日本、歐洲或美國等對蘭花要求的熱門時節都不一樣,這讓花農必須掌握每批蘭花的成長狀況、花期、數量,才能滿足不同國外市場通路的需求。也因此,物聯網傳感器+科技溫室的出現,讓花農可以隨時按照市場時節,結合自動調控設備完全掌握農場的溫度、照度、濕度,來控製每批蘭花的出貨時節。
  
另外,大數據可說是與物聯網(www.leadtorch.com)相輔相乘,一體兩麵的科技趨勢。在農業中物聯網起了精準控製、大幅提升生產效率的作用,讓農漁畜牧業達到前所未有的精致化。另一方麵,大數據在農漁畜牧業最大作用則是扮演了精準預估、降低生產風險以及供應鏈掌控的關鍵角色。

最後大數據還能為農業提供“從田間到餐桌全程追蹤”的作用。透過數據,生產、加工、銷售之間的每個環節都能被數據完整串連,形成更加緊密的有機體。在台灣,花蓮富裏的“天賜糧源”稻米企業與資策會合作,用 app 幫助農友用手機就可完整紀錄播種、引水、施肥等詳盡的生產過程,還能讓農友上傳照片,回饋種植的數據數據,進一步把影像溯源與產地認證結合起來,直接提高稻米的消費信心。

最後更新:2017-11-13 11:05:17

  上一篇:go  線下活動預告:Elasticsearch廣州交流會
  下一篇:go  海量的物聯網數據處理應該怎麼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