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17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諸葛亮狼顧虎視,曹丕手不釋卷——盤點5大猜不到出處的三國典故

狼顧虎視

出處:諸葛亮。按《華陽國誌》記載:在諸葛亮死後,後主為他素服帶喪3天,大臣李邈卻上疏:“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說諸葛亮狼顧虎視,統領大軍在外,我老早就替陛下您擔心他了。如今諸葛亮死的好啊,宗族得以保全,全國都該歡慶!

這大概就是那種不知道”死“字怎麼寫的勇士吧.....果然,《華陽國誌》記載:”後主怒,下獄誅之“。劉禪同學唯二史書記載的發怒,一次是為了女人,另一次就是為了阿亮了。另外李邈大兄弟大概忘了,他的命就是諸葛亮救的:《華陽國誌》:”邈曰:“匪不敢也,力不足耳。”有司將殺之,諸葛亮為請,得免”。

另,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也有個類似的形容——“鷹視狼顧”,出自《晉書》。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魏·曹丕《典論·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其實曹丕這被三國演義黑成煤炭的娃挺可憐的。後世說他文采遠不如曹植,也就搞陰謀詭計強,卻忘了他也是三曹之一,開七言詩(曹丕大帝很擅長寫閨房詩,囧.....)與文學批評之先河,他的文學造詣也曾被列為一等。後世說他在宛城之戰和賈詡勾結,殺了長兄曹昂,卻忘了曹丕當年才10歲,要不是8歲就學會了騎馬,他也得為老爹好人 妻買單。當然,大家最喜歡的還是給他戴帽子......

喜怒不形於色

出處:劉備。《三國誌·先主傳》:“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比起演義裏的愛哭,曆史上的劉備雖然待人和善(劉備是三國唯一沒有屠城記載的君主,也是殺大臣最少的君主),但是內在卻很剛烈,他的諡號可是“昭烈帝”。

這裏要強調的是,“喜怒不形於色”和麵無表情真的是兩碼事。下麵有請在這方麵同樣做得很好的曹老板現身說法:《三國誌·武帝紀》:“太祖由是笑而惡焉”。臉上掛著笑,但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心裏想著置你於死地,還是想著和你恩若兄弟,這,才是喜怒不形於色。

識時務者為俊傑

出處:司馬徽,諸葛亮,龐統。《襄陽記》: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本來原話是說真正大才往往是人情練達、世事洞明,而不是隻會讀死書(其實古往今來,縱覽史書,你會發現青史留名的人往往情商也很高)。但是後來不知道怎麼演變著,就變成了投降的人最愛說的一句話了,而且往往說的理直氣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處:16歲呂蒙。《三國誌·呂蒙傳》記載:呂蒙15~16歲時,偷偷跟著姐夫軍隊跑去打山越,被他母親發現要責怪時,呂蒙回答:“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焉得虎子?”

這時,又一位不知道“死”字怎麼寫的勇士出現了:呂蒙同郡小吏嘲笑他說“你個小屁孩,以肉喂虎還差不多”。後來與呂蒙相遇時,又出言侮辱他。16歲的呂蒙憤然抽刀把小吏宰了(呂蒙:就你話多),然後向校尉自首。然而孫策對呂蒙卻是“召見奇之,引置左右”。至於那小吏嘛.....隻能是死了就死了唄。

另,《後漢書》記載班超也曾說過類似的“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勐將呂蒙同學現在的動漫形象

一壺濁酒話相逢:隻論三國與二戰,專一所以更專業。

最後更新:2017-10-08 00:28:53

  上一篇:go 鄭爽一家三口素顏齊現身,是看到什麼讓爽妹子做出這樣的表情
  下一篇:go 鄭爽擁抱粉絲,每一次都用最暖心的舉動感謝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