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2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除了技術生態 國產處理器雄起關鍵靠資本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麵創新,我們要堅定不移的走科技強國之路,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從建設創新型國家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到深化科技開放合作。”

以上表述中,一語道破了我國的科技現狀與發展方向。不但要推動科技創新, 更要做到自主可控,走科技強國之路。

除了技術和生態 國產處理器雄起還要靠錢

國產處理器 仍道阻且長

在筆者看來:沒有生態,再好的產品也隻能作為擺設,無法生成價值輸出。這一點在IT圈內表現的尤為明顯,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龍芯。

龍芯也叫Loongson,原來叫做GODSON,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設計的通用中央處理器,采用精簡指令集MIPS架構。龍芯1號在2002年就完成研發,主頻266MHz。最新的龍芯3號主頻達到1GHz,峰值計算能力達到16GFLOPS,具有很高的性能功耗比。

龍芯在中國人眼裏就是“國產最強”的代名詞,無論是跑分,還是性能甚至會超過市場上主流的處理器。搭著“國產”這班列車,龍芯獲得了政府很多資金、 政策支持,每次發布都會引起一波關注。

那麼,從第一顆龍芯誕生到現在,十五年過去了,龍芯到底有沒有得到市場占有率,眾所周知。目前,在太空中有三顆北鬥衛星定位星是采用龍芯芯片在軌運行。但是在市售情況來看,在衛星上用龍芯和讓每個人都用上龍芯,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對於消費者而言,買了龍芯電腦最大的問題是,係統、軟件整個IT生態的不兼容。對於習慣了windows係統的用戶而言,裝不了windows係統,電腦隻是個盒子,產品性能再高也沒用,更何況還可能出現無法處理的不穩定情況。

除了技術和生態 國產處理器雄起還要靠錢


國產芯性能強悍

除了技術和生態 國產處理器雄起還要靠錢

畢竟實驗室與市場/商業化,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在今年6月份獲得世界HPC大賽第一名的神威太湖之光,同樣采用了國產芯“申威1600”處理器。然而比較尷尬的是采用這款65nm製程工藝,主頻達到1.1GHz,雙精浮點140G國產處理器的超級計算機卻無法運行一下常用的軟件。

國產芯迷局 “曲線救國

在中國,國產芯就是一個大IP,搭上這班列車能夠帶來不錯的收益和市場反響。 為此,不少人對此趨之若鶩,但在這國產芯迷局中,怎樣才是走出迷宮正確的道路呢?

據《紐約時報》爆料,中科曙光公司(與聯想同出中科院一門)正在於AMD達成協議,準備成立合資公司。在這筆近3億美元的協議中,包括了AMD將芯片技術授權給與中科曙光合資成立的企業,製造服務器芯片。

從全球HPC大會的曆年數據來看,中科曙光一直在國產超算中占有領導地位。而此次合作也將在超算領域進行進一步研發,或將提供兼容性更好,更全麵的處理器芯片,將超算性能與應用更好地結合。

除了技術生態 國產處理器雄起更要靠資本

建中外合資公司

雙方成立中外合資公司,這種合作模式從2015年9月第八屆中美互聯網論壇上開始,成為了一種新風尚。浪潮與思科合作、微軟與中國電科合作、微軟與紫光合作、滴滴與領英(後被微軟262億美元收購)合作、曙光與VMware合作,類似的合作案例不勝枚舉。

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清華控股旗下的紫光集團。從2013年12月,紫光以17億美元完成對展訊的收購後,一發不可收拾。曾斥資188.8億元入股惠普旗下新華三並成為大股東,又在2016年9月,通過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股份與滋補數據聯手成立了新的合資公司吸光西部數據,新公司總投資額3億美元,紫光股份持股51%。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一度被稱為並購狂人,而趙偉國也直言不諱:紫光要成為中國在信息互聯網技術領域的太平洋艦隊。顯然,收購是最有利的手段,是容易走的一條路,也是一種“曲線救國”,畢竟,有資金做催化劑就能夠打造一個更完善的IT生態,推動行業創新。

除了技術和生態 國產處理器雄起還要靠錢

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 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句雖然話糙,但理不糙。長期以來,我國在國產芯片及相關領域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顯然,在“中國製造”的大背景下,未來也還將如此,但的方式或會有所不同,我們也期待會帶來驚喜。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11-10 14:35:19

  上一篇:go  什麼是服務網格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服務網格?
  下一篇:go  開源代碼“All in One”:6 份最新「Paper + Code」等你複現 | PaperDaily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