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65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紮克伯格:你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風險

我每天都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 我現在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嗎?

隻有在獲得了肯定的答案之後,我才會感到舒服,感覺自己的精力和事件沒有白費。

—— 馬克·紮克伯格

Facebook創始初衷

我們都想知道別人在做什麼

為了知道身邊的人在做些什麼,我們需要去建造一個新的、能夠讓人們更新自己現狀的工具。比如說,我曾經為了考慮選什麼課好,創建了一個叫做“Course Match”的工具,你可以在裏麵輸入你選擇了什麼課程,也可以看共同選這門課的人有誰,或者他們對課程的評價等。

讓我驚訝的是,人們願意花數個小時的時間去點擊這些課程,查看這些信息。而且這還隻是人和課程的信息而已,人們對這些東西表現出的深厚興趣太有意思了!畢竟這些東西隻是枯燥的文字信息,並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

但這讓我明白,人們對於知曉身邊的人和事有著極度的渴望。

隻是想做點有用的東西

並沒想過會成立一家公司

我和幾個現在還在Facebook工作的朋友出去吃披薩,聊到說未來可能會有人為整個世界做一個類似Facebook的社群,那應該會是一個偉大的公司。

很明顯,我們沒有想到那會是我們自己。原本沒有想要做一家公司,我們隻是做了一個覺得對學校有點用的東西。

可是Facebook,人們太愛它了,並且在持續使用它。我記得短短幾周之內,三分之二的哈佛學生就都注冊了Facebook,另外MIT之類的學校的人開始給我們寫郵件讓我們在他們學校開放Facebook,我們就按照他們的要求繼續做下去了。

到一定程度之後,當我們雇傭了一大批人的時候,才決定要做一家公司,目標就是連接這個世界。但這並不是我們開始的時候能預料到的。

創業

應該始於解決問題的需要

我一直覺得,我們應該從想要解決的問題開始著手,而不是從決定要創業這個想法開始。

最好的公司都是那些立誌想要帶來一些社會影響和變化的,哪怕那個社會影響隻是很小的一點;而不是那些想要賺大錢,或者因為有人手就隨便開家公司的。

所以我也一直覺得這是和整個矽穀有點相反的想法,在矽穀人們總是先決定要創業再決定要做什麼,這在我看來是非常本末倒置的。

對於真正創過業的人來說,他們知道創業本身是件非常難的事情,而真正讓你能夠堅持下去的是:相信你在做的事情,並且知道你做的事情是在創造價值。而這,就是我認為的偉大公司的由來。

隻是拒絕雅虎收購後

早期的管理層都走了

對我來說,Facebook最難的部分是當Yahoo要花重金收購公司的時候,那是一個分水嶺;在那之前我們隻是想什麼是正確的事情,並且去完成。

但當Yahoo要十億美金收購公司的時候,公司剛成立幾年,隻有1000萬的用戶。我們不知道我們還能走得多遠。

那個時候,我們才真正去考慮公司的未來:“哇,原來我們在做的事情這麼厲害和有意義?”

我明白這點,但是,最痛苦的不是拒絕Yahoo的Offer,而是那段時間公司內部有大量的人離職,他們不相信我們所做的事情。在拒絕Offer後的一年內,所有的管理層都走了。

觀察用戶習慣

我們不斷改進,推出新產品:

首先我覺得如果你把事情做得足夠好,是不需要做看起來很大很瘋狂的決定的。你可能更需要一點點地隨著社群一起演進。

以News Feed為例,這本身雖然是一個大的轉變,但這個轉變是在數年中不斷觀察得出的,在這期間我們一直在觀察用戶的使用行為。所以像一開始的時候,Facebook是沒有類似News Feed這種能夠看到其他人分享信息的產品的。

人們不止是對找到一個人或了解一個人感興趣,更對這個人每天的狀態更新感興趣。所以一開始我們做了個產品,可以顯示你的哪個好友又更新了頁麵,至少用戶可以知道該點進誰的頁麵去查看。然後,第一版的News Feed非常簡單,基本它就是把用戶更新的內容按順序放到你的首頁上。

然後我覺得如果事情發展的都順利,通過使用量化的數據並且結合質的反饋就可以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我們就可以憑直覺去決定該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並依據這些假設進行實驗,得到更多的數據和反饋,不斷修正直到知道該如何去做。

收購決定:

我覺得,作為CEO,你的工作職責之一就是:不要把公司放到必須要做瘋狂的決定才能生存的位置上。

當然,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你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有優勢。所以,和驕傲、不承認過去可以做得更好比起來,勇敢地做出重大的決定會更好些。

建立一個專注於快速學習的公司

核心就是建立一個專注於快速學習的公司。公司本身是一個學習性的組織,你做的決定可以讓他學得更快或更慢。

在很多情況下,建立一家公司也像遵從很多科研方法一樣,要不斷的嚐試大量的假設推論,如果你的實驗設計構建的足夠好,你就會學到下一步該怎麼做。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哲學方法。

通過不斷地多次不同的實驗,和對每個人的授權,你可以想見比起每一個決定都要經過審批來說,這樣的進展要快上不知道多少。所以我認為構建一個學習的文化並且不斷向之努力是非常關鍵的。時間越長、幫助越大。

優化和創建功能

用戶不斷增長

讓公司能夠快速增長的產品功能是我覺得Facebook做得最好的地方。傳統的增長和做市場的方式是建立一個傳播或市場團隊,然後買廣告。我覺得有的時候這是有必要的,尤其是當你想向外傳達一些訊息的時候。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讓產品增長,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在產品自身當中。

總的來說,我覺得增長小組對於Facebook整體增長率的貢獻是非常大的。我腦海中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但是哪怕隻看他們做的一些特別具體的功能,比如“你可能認識的人”,就知道這個意義有多大了。

招攬那些真正有天分的人

經驗不重要

對於招聘,我創立公司的時候隻有19歲,所以我不可能覺得經驗是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然我就會懷疑自己了。所以,我們在那些我們認為有天分的人身上做投資,哪怕他們毫無經驗。

所以,就是專注在真正有天分的人身上。

對於別人是否有天賦,往往能通過他之前做過的事情來判斷。每個人都多少做過些什麼事情。即使你隻有19歲,你也可能做過業餘的項目或其他有意思的事情。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不要覺得隻有有過經驗的人才能把某件事情做好。

而且我覺得人們能夠看到你在為他們創造機會,這讓最好的人能夠融入公司,並且讓其他的最好的人想要加入,因為他們會覺得“哦!我也想要那樣的機會。”

未來二十年

Facebook想做的

針對三個我們希望看到的並且專注於的世界的變化,我們有一個十年的路線規劃圖:

1、“連接”,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夠連接網絡

現在,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是沒有連網的。我覺得很多矽穀的人覺得互聯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其實並不是。

如果我們想要解決一些世界級的大的挑戰,我們真的需要把每個人都連接起來,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來。所以我覺得連接每個人是件非常關鍵的事情,這也會對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益處。

2、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我覺得AI會讓各個領域釋放巨大的潛力。在Facebook我們在很多事情上應用AI,比如讓人們看到更有意義的內容或者讓你連接到你真正在意的人。另外在很多方麵,AI被用來診斷疾病和尋找更有效的藥物、建造自動駕駛汽車等等。

當人們對AI和AI對人類的潛在傷害產生恐懼的時候,我就會有點失望,因為我覺得在治療疾病或安全駕駛等方麵,AI是能夠拯救人類並且推著人類向前走的,所以我覺得未來10年,這都將是一件大事。

3、新的計算平台,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和AR(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技術

你知道,每10到15年,計算平台就會產生一次變革,新的平台能夠讓人們做各種之前不能的事情。

而且我覺得這將會讓人們更具有創造力,而且讓人們比視頻等媒介更沉浸式的體驗其他人的感受。所以我對這個趨勢也感到十分興奮。

給想要影響世界的你

我相信如果你去看那些最成功的公司的數據,絕大多數都是這麼得來的,而不是那些從一開始就決定要創業的人,因為你總會遇到不同的瓶頸。

Facebook早期投資人Peter Thiel曾告訴我:

“在一個變化如此之快的世界裏,你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風險。”

來源:楠舍空間

你有好的創業想法與計劃,但不知道如何撰寫商業計劃書、如何找VC融A輪、談估值等,請你訂閱微信公眾號“A輪學堂”,關注微博“A輪學堂”。You get what you desire.

最後更新:2017-10-23 11:55:34

  上一篇:go 馬雲電話許家印祝賀恒大:不容易 中國足球路還長
  下一篇:go 原來女神也這麼調皮!韓雪被襲擊秒變投彈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