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89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诸葛亮PK郭嘉,谁才当得起“三国第一谋士”称号?

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的争议话题。

郭嘉与诸葛亮没有交集,郭嘉英年早逝之时【公元207年4月】,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三顾茅庐似在公元207年冬—208年春】。这两个哥们压根就没有打过照面,自然无法直接PK。

因此,只能以其各自才能、功绩进行简介比较。

郭嘉,字奉孝,颍川人士【今河南禹州】,和徐庶是老乡,21岁时曾在袁绍帐下当过谋士。

袁氏家族为东汉末年势倾天下的望族,有“四世三公”之誉,袁绍当时正被推举为征讨董卓的联军领袖,一时名动天下,且其财力雄厚、兵强马壮,在世人眼中,袁绍必将称雄天下,前途一片大好。

但是,郭嘉在袁绍帐下待了短短几十天后,竟然拂袖而去。

原因是他认为袁绍:“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故难成霸业。

在家闲居六年后,在荀彧的推荐下,郭嘉投奔曹操,曹操十里相迎。

《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曹郭二人初次相见的:

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随后,在曹军擒吕布、破袁绍、征乌丸等重大军事行动,郭嘉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曹操平定北部、成就中原霸业中居功至伟。

郭嘉逐渐成为早期曹操集团最核心的智囊人物,具有超凡的战略眼光和大局观。

而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尤其令人叹为观止,无人能出其右。

比如,他说刘表:“座谈客耳”,说勇猛异常、号称“小霸王”的孙策:“轻而无备……必死于匹夫之手”,果然,孙策准备渡江袭击许都,还没过江就被许贡的门客刺杀而亡。

其他还有如断定“袁氏兄弟内讧”等,皆精准异常。

毛泽东曾评价郭嘉:“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着”,并认为:“郭嘉是一位历史上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诸葛亮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三国演义》的推崇和刻画下,诸葛先生已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后各算五百年式的神奇人物,鲁迅称其“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军事才能似乎不太出众,但其精于外交和政务,为刘氏成就三分霸业立下了举足轻重、无可取代的功绩,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碎,死而后已”,令人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为其设计了一套“三分天下”继而一统天下的宏大战略,大体可以称为“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联吴抗曹。这一步是整个战略的基础,是生存之路。当时刘备集团力量弱小,不联合东吴,无法面对强大的曹操集团,也无力抗击东吴。先让自己生存下去,再慢慢想办法发展壮大,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步:夺取荆州、益州。这一步是整个战略的中期目标,是发展之路。若能夺取荆州、益州,既扼守了战略要地,也有了根据地、后院和粮仓,基本上已经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中期目标,为远期目标或者说是最终目标“一统天下”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步:两路夹击曹操集团,继而消灭东吴孙权集团等割据势力,一统天下。这一步是整个战略的终极目标,是平定天下之路。

此后刘备集团的道路基本上是按照诸葛亮规划的方向走的,只不过其中或有曲折变化,或有挫折失败,导致该战略系列目标或实现、或部分实现、或完全没有实现。

第一步:联吴抗曹

第二年也就是208年7月,曹军南下来犯,8月刘表病死,其子刘棕继任荆州牧,9月投降曹操,曹操夺取荆州。刘备闻知曹军来犯,立马南逃,曹操亲率2千骑兵急追。危急时刻,刘备扔下老婆孩子,带着二十多人成功逃出。通过“老实人”鲁肃与东吴联合。“联吴抗曹”目标实现。

第二步:夺取荆州、益州

208年与东吴联合,刘备带两千兵友情支持赤壁之战。战后积极参与分配胜利果实,成功占据荆州一部,210年再次利用老实人鲁肃,通过名曰“借”实则“窃”的方式占据荆州大部,并以之阻止东吴进击益州,刘备自己则通过“不同方式”于214年完全占得益州。

至此,第二步的中期目标基本实现。说“基本实现”或“部分实现”,只因荆州来路不正,为后续埋下了重大隐患,桃园结义之刘关张三兄弟直接或间接因之而亡,虽非“同年同月同日死”,但也算因“同事件死”,不枉拜把子一场。

第三步:兵分两路夹击曹操集团,继而消灭东吴孙权集团等割据势力,一统天下。

这个目标完全没有实现。吴蜀翻脸,荆州被夺,两路已然不可能,一统更是痴人说梦。

由于这个目标是诸葛亮整个战略规划的终极目标,其未能实现,故该战略规划整体上来说归于失败。

原因何在?

窃以为,以下两点是主要原因:

一是因荆州来路不正。

既然说是“借”的,总要有“还”的时候。该还而不还,难免翻脸。

东吴要进击益州,需要经过荆州,刘备不让过,寡人也要占益州,岂能让你过?不让过,东吴自然不干了,要求归还荆州,刘备自然不会还,要不怎么会有“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歇后语呢?

于是乎,双方为此吵吵闹闹,老实人鲁肃上门讨还也气得肝疼,战略互信逐渐丧失,最终酿出双方重大冲突:荆州被东吴夺回,关羽战死,刘备复仇又惨败,张飞也间接因此被杀,刘备集团可谓一败涂地,为之付出了惨痛代价。

“借”了不还是不行的。

关羽败走麦城

二是吴蜀双方战略目标重合,联盟根基不稳

早在诸葛亮为刘备规划军政战略之前,鲁肃已经为东吴提出了类似的战略规划:据荆州、进击占领益州,与北方的曹操集团划江而治。

荆州、益州都在吴蜀双方的碗里,谁都想吃,不为之冲突,也难。

魏蜀吴三国间,彼此之间时不时打一打,打完再亲一亲,翻脸后结盟,结盟后再翻脸,“比翻书还快”,无他,集团利益使然。

刘备集团在被动地将荆州“还”给东吴后,蜀国“两路夹击”已无可能,一统天下之梦已成泡影。

刘备托孤

刘备在抑郁中去世后,蜀国军政大权由诸葛亮独揽。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只是在尽人事而已,其中虽有一些局部小胜,然而大势已去,败局已无可挽回。234年,诸葛先生五丈原军中病逝,事必躬亲、呕心沥血,为刘备、为蜀国”鞠躬尽碎、死而后已“。

可叹的是刘备一直视曹操集团为大敌,执行的是“联吴抗曹”战略,结果三兄弟却直接间接地死于东吴之手,呜呼哀哉,无法可想。诸葛先生主持政局后,又再次与东吴集团议和联手,个中滋味,谁能言说?

【个人浅见,疏漏难免,欢迎斧正】

最后更新:2017-10-08 02:16:09

  上一篇:go 郭晶晶盛装出席活动,家庭主妇换装小公主,这颜值霍启刚捡到宝了
  下一篇:go 论穿搭,周冬雨最给力,162身高分分钟玩出170既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