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71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紮克伯格:不冒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版權申明:本文來源於42章經

閱讀第一綜合整理編輯

如有想要了解的話題,也可以給我們留言

為什麼“公務員”這個職業特別受父母青睞,原因就是穩定!

然而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卻大逆其道:他認為Facebook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是因為在進行抉擇時不害怕風險,因為不冒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我們都想知道別人在做什麼

點擊播放 GIF/160K

對我個人來說,我一直覺得世界上最有意思的是人和人類的運作方式。大學的時候,我讀的是心理學和計算機,而心理學教會我的一點就是:大腦裏有很多區域是專門為了理解人、理解語言、互相溝通、理解麵部表情等設計和服務的。

在2004年剛開始觀察互聯網的時候,我發現,人們幾乎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任何東西,比如新聞、電影、音樂、材料等等,但是對於人們來講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的人在做些什麼”——這個信息是不存在的。

為了知道身邊的人在做些什麼,我們需要去建造一個新的、能夠讓人們更新自己現狀的工具。比如說,我曾經為了考慮選什麼課好,創建了一個叫做“Course Match”的工具,你可以在裏麵輸入你選擇了什麼課程,也可以看同樣選這門課的人有誰,或者他們對課程的評價等。

讓我驚訝的是,人們願意花數個小時的時間去點擊這些課程,查看信息。而且這還隻是人和課程的信息而已,人們對這些東西表現出的深厚興趣太有意思了!畢竟這些東西隻是枯燥的文字信息,並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但這讓我明白,人們對於知曉身邊的人和事有著極度的渴望。

事實證明,人們很愛Facebook,並且在持續使用它。我記得短短幾周之內,三分之二的哈佛學生就都注冊了Facebook,另外MIT之類的學校的人開始給我們寫郵件讓我們在他們學校開放Facebook,我們就按照他們的要求繼續做下去了。人們新的需求不斷引導著我們進入新的學校,並且最終跨越到學校之外。

我一直覺得,人們應該從想要解決的問題開始著手,而不是從決定要創業的這個想法開始。

最好的公司都是那些立誌想要帶來一些社會影響和變化的,哪怕這個社會影響隻是很小的一點;而不是那些想要賺大錢,或者因為有人手就隨便開家公司的。

對於真正創過業的人來說,他們知道創業本身是件非常難的事情,而真正能夠讓你堅持下去的是:

相信你在做的事情,並且知道你做的事情是在創造價值。而這,就是我認為的偉大公司的由來。

快速嚐試不同的“點子”

點擊播放 GIF/160K

創業的核心就是建立一個專注於快速學習的公司。公司本身是一個學習性的組織,你做的決定可以讓他學得更快或更慢。

在很多情況下,建立一家公司也像遵從很多科研方法一樣,要不斷地嚐試大量的假設推論,如果你的實驗設計構建的足夠好,你就會學到下一步該怎麼做。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哲學方法。

所以在公司內部我們會做非常多的決定,而每一個都充分授權給獨立的工程師。我們投資搭建的是這個巨大的實驗結構。

在每時每刻,世界上都不隻有一個版本的Facebook,世界上可能有成百上千個版本在運行,因為工程師們有權力嚐試不同的點子,比如讓部分用戶進行測試,然後工程師們會得到一個結論,知道自己實驗結果的好壞。

不管這個實驗是讓News Feed裏的內容變得更好,還是UI的變化,或加入一些新功能,他們都能夠用自己實驗版本的數據結果去和一個基本版本去比較,這裏比較的數據可能是分享量、營收、活躍度等Facebook內部在意的數據。

通過不斷地的實驗,和對每個人的充分授權,這樣的進展要快上不知道多少。所以我認為構建一個學習的文化並且不斷向之努力是非常關鍵的,時間越長、幫助越大。

經驗不重要,招攬真正有天分的人

點擊播放 GIF/160K

對於招聘,我創立公司的時候隻有19歲,所以我不可能覺得經驗是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然我就會懷疑自己了。所以,我們在那些有天分的人身上做投資,哪怕他們毫無經驗。

對於別人是否有天賦,往往能通過他之前做過的事情來判斷。每個人都多少做過些什麼事情。即使你隻有19歲,你也可能做過業餘的項目或其他有意思的事情。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不要覺得隻有經驗豐富的人才能把某件事情做好。

另一個我覺得我們做得好的事情就是,給每個人非常多的機會。公司裏不止隻有19歲開始做公司的我,還有很多我當時的同學或同樣輟學的人。最讓我自豪的是,我們有12個不同的事業部主管,其中除了一人以外,其他的所有人在進入公司的時候都不是管理層,都是從下麵成長起來的。

Facebook即時信息產品副總監David Macus

唯一的例外是David Marcus,曾是一家市值150億美元上市公司的CFO,所以我很高興他能夠加入,並且讓他負責了一個事業部。但除了他之外,其他所有人剛加入的時候都不是直接給我匯報的,他們有的是工程師,有的是數據分析師,有的是產品經理,每個人都是慢慢成長到現在的位置的。

此外,我覺得人們能夠看到你在為他們創造機會,這能讓最好的人融入公司,並且持續吸引其他頂級人才想要加入因為他們會覺得“我也想要那樣的機會。”

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風險

點擊播放 GIF/160K

我一直認為企業家應該做的事情是選擇他們真正在意的事情去耕耘,但在證明其可行性之前不要急於把它具化成一個公司。

如果你去看那些最成功的公司,絕大多數都是一路探索過來的,因為創業本身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在商業模式可行之前,總會遇到不同的瓶頸。

Facebook天使投資人Peter Thiel

Facebook早期投資人Peter Thiel曾告訴我

“在一個變化如此之快的世界裏,你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風險。”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我覺得很多人,當麵臨重大機遇選擇的時候,都會想到很多負麵的結果,雖然他們很多時候是對的,但任何選擇都有好的一麵和壞的一麵。如果你不做些改變,我相信你注定會落後和失敗。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相信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風險。

最後更新:2017-10-27 09:06:44

  上一篇:go 她賣菜53年,捐了1000多萬,登上《時代》周刊,和奧巴馬、喬布斯同台領獎!
  下一篇:go 比爾蓋茨除了微軟之外的科技王國,改變未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