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8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司馬懿的一生,經曆過絕望才能浴火重生!

戰爭的年代,人心總是不穩的,為了前程和生存,無數高人逸士湧現。

那個年代,多少英雄豪傑,無數奇人異士,都不甘於寂寞。

可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現在,隻剩下他在演獨角戲。

司馬懿。

他的堅韌和隱忍,並未獲得生活的獎賞。

深入骨髓的疲倦,一瞬間席卷了他。

01

洛陽,司馬門。

衝天的火光中,一位須發皆白的將軍騎著他的戰馬,像尊雕塑一樣矗立在廣場上。他的身後,還有裝束整齊的幾十名將領。

深夜的風,涼颼颼,吹亂了他的長發,暴露出他的滄桑。

70歲的司馬懿終於出手了,他由此成為中國政變史上年紀最大的人。

那是公元249年,曹操逝去已29年,他的曾孫曹芳當皇帝已10年(年號正始)。

這次政變特別順利,隻是放了一把火,殺了幾十個頑固的軍人,整個洛陽就被司馬家族控製了。

司馬門是都城夜生活最熱鬧的地方,人們習慣在這裏擼串、唱K、放風箏、跳廣場舞。

但現在,除了巡防的士兵,一個群眾都看不見。

很多人還不知道洛陽城今夜發生了什麼,但看滿大街的軍人和火光,大事無疑。

司馬懿用最短的時間解決了他的對手曹爽。

高手一般不出招,出招必勝。

就象20年前麵對諸葛亮,他自信地對身邊人說,“亮誌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10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謀聖諸葛亮的遭遇如此,更何況一介武夫曹爽?

曹是個很小心、心也很小的人,因為他的權力沒被關進製度的籠子裏,逐漸養成了任人唯親,專權亂政的壞毛病。後來他還一意孤行出兵伐蜀,令魏死傷慘重。

他還是一個講排揚的人,起居自比皇帝,毫不注意社會形象。

他酷愛殺人、整人,尤其是可能威脅他的人。一向低調的老臣司馬懿也被逼到了懸崖邊上。

終於走出了這一步!司馬懿長長地歎了口氣。

這口氣,他憋了43年5個月零13天。

政變那天晚上,他根本沒睡著。

他喝了很多酒,度數很高的酒。

酒後,還可以無所顧忌地狂笑、痛哭、手舞足蹈。

真是人生勝境……

酒入腸,人興奮,司馬懿開始思念那些已作古的親友和敵人。

一代梟雄曹操,父親司馬防,還有曹丕、諸葛亮、楊修、不顛和尚……

他的眼淚不受控製地掉下來,砸到地上,仿佛還聽到了“撲撲”的鈍響。

是因為孤獨,抑或傷感,他也分不清。

他隻是覺得那些故去的朋友太不夠意思——你們已然離開,卻讓我來收拾這個混亂的世界!

02

他首先想到的人是曹操。

西漢末年,曹操是天下的實際持有人,除了眼球突出(有人說是甲亢晚期),他的優點和缺點也都很突出。

他博愛又殘忍,猜忌又堅定。

尤其是他的人才觀,對後世影響很大:不用即殺。

他的死亡黑名單上有很多名人,華佗、楊修、荀彧、孔融……

司馬懿早慧,被很多人看好。

他出身紅身家庭,世代喊吾皇萬歲——祖先司馬鈞是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司馬量和祖父司馬雋官至太守。

他是個好學生,從小辯才一流,寫得一手好文、一手好字。

但他討厭課堂知識,那些四書五經、策論表判,古板沉悶,對他來說,毫無挑戰。

他酷愛下象棋,經常跑到慈聖寺藏經閣去找一個和尚殺兩局,那個和尚叫不顛。

不顛通過下棋時的仔細觀察,認定15歲的司馬懿不是一般人,今後必是經天緯地之才。

在不顛看來,人生如棋,得失進退,成敗勝負,存乎一心。

古代修行之人就是有水平,料事如神。

作為一個無神論者,囚徒也想碰到這樣的和尚。

司馬懿很早就被曹操盯上了,之前說過,曹操最喜歡考驗別人。

如果他生活在現代,一定找不到對象,因為沒人能通過他的考驗,或者說,沒有哪個正常的女青年,會接受他沒完沒了的考驗。

曹操很喜歡跟比自己小兩輪的司馬懿聊天,大到國際氣候,小到打獵摔跤。

有年冬天,兩個人一邊烤火,一邊嘮嗑。

司馬懿離開的時候,曹操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將沒吃完的黃豆倒在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剛走出大堂的司馬懿回過頭,看了曹丞相一眼。

那一眼,讓曹操內心一驚。

史書上稱司馬懿那個POSE為“狼顧之相”,是一種隨時準備攻擊其它生物的信號,很危險。

從此,本就多疑的曹家就象防賊一樣防著司馬懿,就連他一心輔佐、後來登上帝位的曹丕,每次讓他領兵打仗,都會及時收回軍權。

隻是因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為了遠離曹操,他割過草,喂過馬,還想到鄉下務農。

但曹操非常愛惜德才兼備的人才,強行提拔他到重要崗位,是為文學櫞(皇家學校的補習老師)。

被人強拉去當官(不是壯丁),也算是一種甜蜜的痛苦吧?

03

他想起了這幾十年來,自己苦練忍術的往事。

忍術並非東洋絕技,早在1800年前,中國河南焦作人Yi ShiMa就已經集忍術之大成。

亂世中要想有所作為,首先要保命。

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很長的一段路,司馬懿認為那段路叫“忍耐”。

一個人知道為何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

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大愚若智,司馬懿剛好相反。

這是一種逼出來的生存智慧和處世哲學。

鋒芒太露,很容易人頭落地。

主薄楊修,總愛在曹操麵前耍小聰明,最後被殘忍殺害。這樣的教訓,不可謂不慘痛。

楊修之死,震驚了司馬懿。一天又一天,他思考著“我從哪裏來”“我往哪裏去”等重要的人生命題。

有一個傍晚,他看到夫人張春華穿著男人裝散步,忽然悟出來:男人得裝。

於是,那些年他裝弱、裝傻、裝病、裝癱、裝死。

從表麵看,他弱爆了。

實際上,他在偽裝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成了一顆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銅豌豆。

有人為了激他,到處造謠,說諸葛亮外號“臥龍”,龐統外號“鳳雛”,司馬懿也給自己起了一外號:“塚虎”,顧名思義,就是“蟄伏在墳墓中的老虎”。

一般人肯定會跳出來,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發表重要講話,嚴正聲明和強烈抗議:我,是被冤枉的。

但是司馬懿心態好,他沒去搞輿情應對,也沒有動用社會關係刪帖。

對這個外號,他笑而納之,裝作這事沒發生。

因為他知道,通過這種塵世的逃避,他才能真實地麵對自己。

而且,會戴麵具的人結果都不壞,麵具越多越安全。

孫臏、朱棣、唐伯虎都曾裝過瘋,挽救了自己。

更多人假裝沉溺於酒色(這個對當事人的演技、身體要求很高),讓人放鬆對他們的警惕。

據說劉備的兒子劉禪也很能裝,表麵低能,其實有過人的機智。

所有人都見證了這樣一件事:公元246年,回鄉養病的司馬懿新娶了一個寵妾,終日沉溺於酒色,此事直接導致他與原配夫人感情破裂。

大家都說,司馬懿在享受最後的時光,畢竟,人生七十古來稀。

誰知道,那隻是他演給政敵曹爽看的。

不久,曾經難受得一口粥都喝不下去、滿身中藥味的司馬懿,甩掉“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的帽子,忽然發動政變,率軍攻入皇宮,挾持了郭太後。

在司馬懿的授意下,朝廷專門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對罪臣曹爽“誅三族”。

同樣愛演戲,曹操勝在動,司馬勝在靜。

曾與司馬懿互相倚重的曹丕

04

一個人,不僅要會裝,還要活得長。

曹操算準了,司馬懿不敢鯨吞曹家的基業,因為他的兒孫們一個賽一個強。

曹家人對打仗很有感覺,一般10歲就奔赴戰場,是永遠衝鋒在前的戰鬥英雄,沒幾年就可以帶兵,攻城掠地,勢如破竹。是理想的、優秀的、合適的革命接班人。

但很遺憾,他們個個短命。

曹操活了65歲,有25個兒子。

但他的子孫似乎受了詛咒,壽命都很短。

欽定的接班人曹丕,隻活了39歲;

曹丕的弟弟曹彰,35歲早逝;

作“七步詩”的神童曹植,享年41歲;

很有科學家天賦的“稱象天才”曹衝,13歲時夭折。

第三代的佼佼者曹睿,34歲駕崩。

東吳著名謀士陸遜曾評價,曹睿深得其祖父曹操的真傳。當年曹操曾高興地說,有了這孫子,曹家的事業至少可以傳三代。

可能這跟康熙第一次見到孫子乾隆時的感覺差不多——心裏美極了。

後來曹睿果然很有建樹,在司馬懿輔佐下,成功擊退吳、蜀的多次進攻,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

即使在諸葛亮、郭嘉、周瑜、荀攸、龐統、徐庶等一眾不安分的謀士中,司馬懿也是笑到最後的。

世事如泥濘,讓人深一腳淺一腳。也許他踩在泥上的姿態並不優美,但畢竟活下來了。

而隻有活著,才能笑得出來。

諸葛亮同誌

05

又呡了一口酒,司馬懿想起了諸葛亮。

他們是三國軍師裏的雙子星座,司馬懿之所以沒有小2歲的諸葛亮耀眼,麵目也陰沉難辨,全因為他在《三國演義》中戲份太少,登場時間太晚。

他們兩個人,是戰場上的對手,但,更是惺惺相惜的好友。

一個傑出的人,能沒有朋友嗎?答案是:不能。

想當年,就業形勢不好,諸葛亮失業在家,司馬懿就去臥龍岡找過這位隱士,兩人就國際國內形勢交換了意見,一時相見恨晚。

窗外,夕陽滿天,灑在兩個人的身上,很有中國畫的意境。

高崗枕流水,鳥鳴伴鬆風,疏林掩茅蘆,柴門半自開。

那種意境,用一個字概括,就是:靜。

他們曾有一段對話。

諸葛亮:外麵的世界很大,你去試了之後,感覺如何?

司馬懿: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

諸葛亮:說具體點。

司馬懿:入世,學可致用;出世,浪費此生。

諸葛亮:最近有個叫劉玄德的人一直想請我出山,你說我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司馬懿:很羨慕你現在有個安靜的家,很多時候,我想像你一樣,回到家就關上門,什麼煩惱都沒有了。這是“家”的最大意義。

……

一個自稱對曆史很有研究的人表示,關於諸葛和司馬之間那些離譜的傳說,不要輕易去相信。

傳說,魏蜀兩軍對決,諸葛亮為了激司馬懿上陣,送女人衣服給他(這樣的雕蟲小技,太小看司馬懿,也矮化了諸葛亮)。

還有人說,諸葛亮臨死的時候,料定司馬懿會偷看自己壓箱底的秘笈,於是在書頁上塗滿毒藥,因為他知道司馬懿有個陋習:邊看書,邊舔手指頭(典型的民間傳說,隻有一個目的:美化諸葛亮)。

他們那種高手之間的感情,也許一般人永遠體會不到。

就象《三少爺的賤》裏所講述的:一個武林高手,死在對手劍下,臉上肯定滿是微笑。

這就是痛快與痛苦的區別。

最後,想送一句司馬懿的名言給大家。

在他所有留存於世的文字中,囚徒唯獨覺得這句說得最在理,也能被終日忙碌、卻日益空虛的我們所用。

“最好是好的敵人,做事隻有百分之百失敗,無百分之百完美”。

最後更新:2017-10-08 01:18:36

  上一篇:go 蔣欣的微胖惹人關心,出席活動,撐破皮裙!網友隻顧看這張照片裏了!
  下一篇:go 司馬懿是一個特別多疑的人,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得到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