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517 返回首页    go 阿里云 go 技术社区[云栖]


黄子韬他爸说的是真理,你们不能因人废言

这世上有一些我怎么都做不好的事,比如收拾房子。打小我的屋子都乱糟糟的,家里有人来,我便将两手一摊:“不好意思,我屋里太乱了”。那时候人际关系比现在亲密,家里人来客往不断,邻居们有事没事的也喜欢串个门,导致我时时需要这样预警,家里人无不印象深刻,他们想要奚落我的时候,通常会模仿我这个动作。

不过我并没有当回事,首先是因为我一直秉承史湘云“是真名士自风流”的精神,觉得房间乱一点不算个事儿,说明我的心思都在高远之事上。汉朝那个陈蕃,他家里也是一团脏乱差,有长者来访,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长者立即转变看法,“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你看我们胸有大志的人都这样,只是我没有遇到慧眼识珠的长者而已。

其次子女都是父母的镜子,我妈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则忙,没时间收拾,二则都是刚从极度匮乏的处境中走出来,只害怕少而不害怕多,我姥姥常常带着疑似骄傲的口气对我说:“这只凳子跟你同年”,“那个木盆比你妈年纪都大”。

家中所有的长辈,似乎于“得到”这件事上很淡泊,对“失去”尤其是主动“丢弃”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即便没能得到的东西,比需要“丢弃”的贵得多。

如此一来,我就将乱糟糟的房间视为常态,甚至视为诗意化的志存高远的表现,又因此,择偶时完全不把这种能力视为考量对象的标准,当两个“志存高远”的人走在一起,那日子,真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乱啊。若有亲朋好友突然来袭,提前告知还好,要是一声“我已经到车站了,正打车去你们家”,我和某人面面相觑一秒钟,立即投入水深火热的整理工作中。

想起“雪夜访戴”的故事,倒是替那个戴某感到侥幸,如果他的家,也像我们家这么乱的话。

即便如此,日子也还是顺顺当当地过下去了,我们固然不会收拾,但我们也不挑剔啊。只要心中有恢弘的诗与远方,眼下苟且一下也没什么关系吧。

这种怡然的状态被打破,是在有娃之后,娃两三岁之后热衷于交际,在小花园里和邻家小友蹒跚叙谈还不够,往往还哭着闹着要跟了对方去。随着他的小脚步走访了几家,然后也被别人走访,我被迫发现,需要做出改变的时刻到了。

首先是我家大门打开的一刻,邻居们虽然都保持着很有修养的安静,我却听得到他们内心倒吸的那口凉气,那东一只西一只自行朝客厅深处走去的鞋子,那东一垛西一垛盘踞在沙发上的报纸和书本,餐桌上更有各种不可描述的陈列摆放,性质不同用途不同也许相互间深度鄙夷的东西,不得不委屈地并肩叠加在一起……

年少时,我可以不在乎爸妈的面子,人到中年,却不能让娃太没面子,更何况,家里收拾得利不利索,还真不只是一个面子的事。

比如那个名叫杭杭的小姑娘家,并不算大,装修得也很简单,但所有的东西都各就各位,有次我们正聊着天,杭杭的妈妈发现需要给女儿剪一下指甲,站起身,拉开电视柜的抽屉,取出一个八宝格样式的盒子,有的放矢地把那个指甲剪找了出来。

我回想起我们家那个萍踪侠影的指甲剪,回想起每次想到要找东西时那种大祸临头的感觉,顿时感到自己在寻找东西这件事上虚度了多少光阴,一样东西并不是买回家就能成为它的主人,召之即来才是。杭杭家这样才叫应有尽有,而我家的东西,却像个难以捉摸的恋人,只能邂逅,不能召唤。

一番游历下来,我决心痛改前非,那么我们家应该是焕然一新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然而并不。也许是积重难返,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我有时发个大狠,也能让家中清爽几天,但很快一切又变得凌乱。大狠却不是说发就能发的,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如此一来,收拾就成为苦役,需要立项、酝酿、督促的大工程。

我曾想,这,大概就是我的命运。

但是,有句名言叫做“阅读改变命运”,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靠阅读学富五车皇榜高中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其实对于命运的理解有很多种,有些书,能够改变你只能乱糟糟地活下去的命运。

就像这本《整理家,整理亲密关系》。乍一看,这很像一本讲家居收纳布置的书,不瞒您说,这种书我也买过,有德国人写的,有日本人写的,循循善诱,图片精美,阅读时也蠢蠢欲动,书一合上也就,该干嘛干嘛去了。

这类书提倡的都是极简生活,教人们断舍离、尽量用优质的产品,道理我都知道,我早就知道,这不是做不到吗?

所以,一开始,我也是脸上挂着哂笑,打开这本书的,但只是第一页就把我震住了,人家先不说怎么收拾,先精准地指出病根之所在:“以并不现实的榜样为目标,不了解自己的资源和特质,将自己对现实的改变指向那个如梦的范本,最后,行至暮年才不得不面对梦想破灭的残酷命运。”

这说的既是我家何以弄不好,也是我的日子何以过不好,我梦想着我的家能像杂志里的图片那样又整洁又空旷,又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干脆躺着。同样,我总期望写出伟大作品,同时也知道这目标如珠穆朗玛峰那样高,既然做不到,干脆胡乱度日。

作者说:“一个人操持家的水平和操持自己人生的水平是一致的,差别只在于道场或曰舞台空间的不同。”除了使劲点头我还能说什么呢。

作者为我们这一类人指路:“很多改变是从最不起眼的细节开始的,经过若干积累,终至质变。例如,如果从刷干净一个杯子、擦干净一张桌子做起,之后就能整理好书柜,就会看到书架上有哪些书还没来得及阅读。可能就会提示你一些以往被忽略但对自己很有用的信息。”

说得太对了,我一直自称是完美主义者,如果擦一张桌子,就要擦得很干净,一旦开始打扫,就要犄角旮旯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这种对于完美的追求,反而形成了束缚,许多时候,我们抽不出大块的时间,只好任由房间邋遢下去。这所谓的完美主义,称之为不敢面对现实也可以。

其次,整齐的家,是建立在和谐的家庭关系上的。这一点,要分两方面来讲,一是一个有爱的家,就会顾及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习惯与爱好,“如果你安排的秩序即便一个访客都能轻松配合,基本上你的家人就不会感到拘束”。

这句话令我反思,我一直想要那种洁净空旷的空间,却从未想过这是不是其他家庭成员的梦想,甚至没有询问过他们想要一个怎样的家,那么,我凭什么愤怒于他们破坏我的秩序呢?他们心中也自有一种秩序啊!

另一方面,作者还建议,让家中其他人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这一点,我不是没有尝试过,但往往以不欢而散收场,究其原因,正如作者所言,出发点不是爱,倒是一肚子怨气。明明是大家一起建设美好家庭,我却总是以谴责开场,以胁迫结束,家人会觉得这些家务事为我而做的,为一个不高兴的准备爆炸的“暴君”而做的,难免有各种不情愿,各种敷衍塞责。

一件事,可以有二十种表达方式,为什么非要选择最糟糕的那一种呢?

当然,作者也提到,一个整洁的家,真的不能有太多东西,这种观点向来有之,“丢掉五十样东西,找回一百分人生”,说得是很铿锵,可是,哪五十样东西应该丢,标准很难定啊。看似每一样东西暂时都用不上,但是,万一将来要用呢?

仿佛知道我的心理,作者说“我们家中大量的物品都是用来化解恐惧和支撑幻想的,也因此它们十之八九都是多余的。那些日常生活所需以及渗透了你真挚感情的东西并不会太多,因为身体所需不多,而情感大多不依托于物质而存在,认清了这一点,恋物会让你觉得很荒唐吧。”

它提供了一个标准,拿起一样东西,你可以扪心自问,我到底是真的需要它,还是我幻想我会需要,我害怕我需要的时候没有。你还会不由自主地观照你的人生,有哪些时刻,你在经营此刻的快乐,又有哪些时刻,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徒劳地躲避无常。你会发现,所谓活在当下,其实可以具体为收拾好身边的一小块空间。

阅读这样一本书,是一个有趣的体验,是修行,也是漫游,更是诊疗,它能够帮助你,将整理家,从一种令人望而生畏的苦役,逐渐变成差不多可以等同于健身、练习书法之类的修身养性之道。它还能帮助你,将平凡时日,变得如花似锦,每一刻,都有每一刻的光辉。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去年黄子韬他爸说,他家特别大,遇到难题时他就去收拾房子,一个家收拾下来,他的人生难题也基本解决了。这说法曾遭到群嘲,都以为他在炫富,炫耀他家房子有多大,可是他说的明明是大实话啊,因人废言,竟然到如此地步。

最后更新:2017-11-03 20:23:43

  上一篇:go 马云王健林为何打败不了李嘉诚?一大佬不小心说出了李嘉诚高明之处!
  下一篇:go 一线大牌包包最高直降¥3000+!刘诗诗带你走向时尚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