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96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紮克伯格和喬布斯的穿衣經,能解決你出門前選衣服的糾結嗎?

文/梵希

我們每天都有一個人生難題,那就是今天穿什麼,可是總有那麼一些人,可以數十年隻穿一身衣服。

先來看看紮克伯格,身價上億的他,有一身標配,灰色T恤衫加藍色牛仔褲。

演講的時候穿

約會的時候穿

做飯的時候穿

女兒出生的時候穿

跑步的時候穿

甚至拍雜誌的時候,也是清一色的灰T恤

於是,很多人非常好奇,難道紮克伯格隻有一件衣服嗎?

對此紮克伯格解釋說:其實他真的不是隻有一件衣服,他是有好多一模一樣的衣服。

而且這件T恤可不便宜,屬於意大利的一家輕奢品牌,一件都要好幾百塊,小紮的衣品畢竟還是很講究的。

紮克伯格這樣做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向他的偶像喬布斯致敬。

喬布斯和紮克伯格一樣,也有自己的一套標配。

黑色高領衫,藍色牛仔褲,再加一雙newbalance992運動鞋。

從1998年到2011年,這身衣服已經成為他的標誌了。

蘋果公司甚至出了一款iwear,來向喬布斯致敬。

無獨有偶,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一身標配。

奧巴馬穿著這身西服不知道拜訪了多少個國家呀。

諾蘭的標配是深色窄翻領夾克配上領子微微磨損的藍色襯衫,再加上耐久的黑褲子和一雙有磨損的舒適的鞋。

愛因斯坦有多件同款西服。

而被問起為什麼要這樣穿衣,他們都不約而同回答,自己每天要做的選擇太多,不想浪費時間在這些事情上。無論是在各自的IT、電影還是科學領域,他們都說過這樣一句話:less is more(少即是多),他們全部崇尚簡約,崇尚為生活做減法。

那麼,為什麼我們為生活做減法,崇尚極簡的生活呢?

— 01 —

極簡,給你的生活減重

我們的物質生活越變越好,有滿目琳琅的商品,各色各樣的食物,但選擇多可能不僅不會讓你的生活更加豐富,反而會變得累贅。

就拿衣服這件事情來說,如果你要穿50件衣服,為了買這些衣服你要看雜誌了解流行趨勢,逛街貨比三家。然後你還得提著碩大的購物袋,把這些衣服拎回家。衣服髒了,你就得把它們洗幹淨,燙平整。紐扣掉了,就要拿出針線包來把扣子縫上......

“擁有物品”就等於“將能量耗費在物品上”。

但是,如果你隻要20件衣服,每件衣服偷走的時間和能量就少了,同時你每天早上的人生難題——今天該穿什麼衣服,就會少幾個糾結的選項。

所謂減重,就是減少事情的選擇成本,降低事情所消耗的能量。

1980年喬布斯來到索尼公司參觀,他發現索尼公司的員工全部穿著一樣的製服,他很好奇,於是索尼公司的總裁解釋道,二戰之後,大家很窮沒衣服穿,公司就提供服裝,漸漸地發現這身製服不僅可以解決員工每天痛苦的穿衣問題,還形成了公司的一種文化,使公司更凝聚。

矽穀中的很多公司也會不定期給員工發T恤衫和衛衣,目的就是讓大家少花點時間糾結於“今天穿什麼”。

也有美國漫畫家總結出來了這樣的矽穀程序猿裝扮:

穿著印有本公司Logo的外套,裏麵打底一件兄弟公司的T-shirt,戴上一副Warby Parker的眼鏡,手裏握著一杯星巴克咖啡,腕上戴著一副可穿戴設備(Pebble或者Fitbit)。

學會極簡生活,從減少衣服開始。買衣服的時候就買那些最合適、最百搭、不容易過時的衣服。這樣你不必花費過多成本選擇,衣服消耗的總能量也會減少。極簡,不經意間就可以給你的生活減重。

— 02 —

極簡,一種永不過時的流行

時尚界有這樣一句話,從可可香奈兒到奧黛麗赫本, 每個女人都需要一條小黑裙。

一條不加任何修飾的純黑裙子,怎麼就能贏得時尚界所有女神的青睞呢?

有人說是因為黑色是高級色,但實際上黑色是門簡潔的藝術。它內斂穩重,搭配上幹淨利落的剪裁,無論何時都可以美得不動聲色。

如今,很多品牌都會花心思在設計出更出奇,更新穎的商品上,但總有那麼一些品牌用沒特色的理念打造最有特色的品味。

比如說,現在流行的無印良品MUJI和宜家IKEA。

有人說無印良品是性冷淡風,這種說法雖然稍顯刻薄,卻有幾分道理。無印良品的產品無一不在追求極簡美學。

在那裏你無緣看到任何稍顯繁複的工藝、任何飽和度稍高的色調,就連音樂都散發著禪意。不說性冷淡,至少會讓人感到十足地平和,整個世界都顯得與世無爭起來。

宜家風同樣如此,它沒有田園歐式的那種華貴氣派,也沒有複古中式的古韻十足,卻收獲了無數家庭的心。用最簡單的黑白,即使用藍色和粉色都是極為含蓄的藍和粉,簡直是裝修界的一股清流。

iPhone不也是如此嗎?很多人堅持反對iPhone出土豪金,腮紅金,看到亮麗的紅色款和藍色款時氣得跳腳,甚至說喬布斯如果看到會氣活過來,因為大家接受的是刻在蘋果骨子裏的極簡哲學,追隨的是那個傲嬌地隻出黑色和白色手機的蘋果。

其實,不隻是穿衣與裝修,幾乎在每一個追求美的領域,極簡主義都可以做到獨樹一幟。

極簡的攝影,減去不必要元素,隻突顯主體,適當留白,自有幾分境界。

極簡的建築,力避裝飾,結構清晰,卻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很多流行都是曇花一現,但是極簡卻永不過時。

正如無印良品幾代設計師表達的理念:“喝果汁很快就會煩,喝水永遠都不夠;飽食鐵板燒和鵝肝後,忽而覺得,啊,茶泡飯真好吃。”

這種流行就像喝水與茶泡飯一樣,人們須臾不能離開,又怎會過時?

— 03 —

極簡,浮躁社會的一劑降火藥

現代學者多認為,極簡主義來源於日本的禪宗,但是看到中國的山水古畫你可能會覺得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有這種理念了。

中國古畫基本上沒有多加修飾,隻是黑白結合,經常是一葉扁舟,一落村莊等景物渺小於大片白色中,通過將自然景物的縮小勾畫,營造出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和西方具象的油畫相比,可能是最早的極簡藝術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看似極簡的藝術,其實是因為我們那時很受捧的思想就是現在很流行的三個字:斷、舍、離。比如《道德經》中說:“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而極簡主義在千年之後又如此流行,也許是因為社會太過浮躁。

我們的年輕人對奢侈品的癡迷程度讓人費解,一邊喊著“包治百病”,一邊卻為了攢錢餓著肚子;

我們的讀書人遭受冷遇,土豪暴發戶卻被羨慕至極,一個讀到博士卻和本科生找同樣工作的人會背負無數的奚落與嘲諷;

這樣的新聞也層出不窮,年輕人為了iPhone去賣腎,女大學生為了買奢侈品甚至裸貸,以及娛樂圈明星為了維持好的人設,不惜撒謊編故事,欺騙粉絲。

對好的東西都有執念是人之常情,可如果被這種執念束縛了,就會不自由,但如果你開始崇尚簡約的生活,就會發現生活的超逸。

2012年楊麗萍參加法拉利車展,在一派衣香鬢影,珠光寶氣中,她拎著一隻竹籃,穿著一襲藍布藝,淡然地看展,令一切奢華都成了矯作。

李嘉誠戴的表,是西城鐵表,市價1000港元,他已經戴了十幾年了,他戴的眼鏡,也用了十幾年了,曾因度數增加沒換過鏡片,但沒換過鏡框。

劉燁的法國妻子安娜,把諾一穿過的衣服和鞋子再拿給霓娜穿,從她自己身上也很少能找到奢侈大牌的穿搭。

台塑集團王永慶一條毛巾用了27年;

娃哈哈宗慶後一年消費不超過5萬;

吉利李書福很少穿500元以上衣服;

世界船王包玉剛一張白紙分五次用。

人活到極致,就是如此,一定是素與簡。一個人越是炫耀什麼,其實就越缺少什麼,真正富足的人,從不炫耀擁有的一切,他不告訴別人讀過什麼書,開過什麼車,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裳,買過什麼珠寶,因為他沒有自卑感。越是豐盈,生活越是素簡。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有個著名的命題:“人是萬物的尺度。”據說,丹麥設計師之父卡爾克林特在設計椅子時,最先畫的不是設計草圖,而是人體結構圖。在他認為,隻有了解人,才能了解物。所以,人而為人,我們怎麼能容忍自己被物質束縛呢?不妨回歸極簡生活,給浮躁的內心一劑降火藥。

也許我們還達不到喬布斯、紮克伯格那種隻穿一身衣服的境界;也許我們還達不到陶淵明“采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豁達;但我們可以從不盲目追逐“流行”做起,從擁抱極簡做起,讓生活變得素簡,讓內心變得豐盈。

最後更新:2017-10-08 17:29:56

  上一篇:go 楊冪劉愷威參加小糯米的親子活動離婚傳聞不功自破
  下一篇:go 楊冪機場一身牛仔時髦到飛起來,卻不巧撞衫古力娜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