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化騰對於香港科技發展建議“三張牌”:招不到人才港官要問責

昨日(9月11日),《跑贏智能時代》白皮書發布會暨HONG KONG X青年科技創新創業論壇在香港召開,本次論壇也是為了在港積極推廣科技創新創業理念以及回應「粵港澳大灣區計劃」,所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陳冬、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香港X主席沈南鵬以及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等「大咖」悉數出場,雷鋒網也在現場圍觀了此次論壇。

作為國際知名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在過去多年間,主要都是以資源型、金融型等傳統行業作為主要產業支撐,然後近年來,科技行業逐漸成為了主導力量,目前「全球十大市值企業」中的前五家都是高科技企業,這個變化讓香港感受到了壓力。這次的論壇,主要就是討論推廣香港科技創新創業的產業規劃,以及粵港澳在科技產業方麵發展的交流與合作。

在論壇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就「為科技創新創業提供有力的條件與環境」話題,站在政府角度應該從八個方麵努力:

1、增加研發資源,除了政府大力投資在大學的研發開支外,也鼓勵企業投資。

2、匯聚科研人才,無論是本地人才或者是吸引海內外人才方麵,政府都要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

3、提供創投資金,林鄭月娥提到相關政府將會很快啟動一個20億元的創新創投資金。

4、科研基礎建設,除了大型基建設施意外,政府也非常願意為青年人提供一些共用空間。

5、檢視現存的法律法規,打破一些局限科技發展的條例。

6、開放政府擁有的資料,為科研提供原材料。

7、政府要帶頭改變采購製度,希望多鼓勵本地科技創新。

8、在教育方麵從基礎教育做起,教育係統需要培養學生也能過有創造力與好奇心。

林鄭月娥演講過後,騰訊CEO馬化騰也在活動上做了一次簡短的演講,在演講中表示,香港要發展好科技創新創業,有3張牌可打:

「引進來」、「長出來」、「合起來」

「引進來」就是從境外引進高端人才,馬化騰說,希望政府可以更加大膽積極地推出政策,並笑言:甚至要像跑Deal一樣,下死命令,這個項目拿不下來,問責!(說著指向做在台下的香港創科局局長楊偉雄,惹來全場大笑),進一步馬化騰又解釋說,問責不是要解雇誰,是要給予壓力,這樣事情才能成功。

「長出來」就是,培育一個適合高新人才生存的環境,建議香港政府,每當企業聘用香港科技人才時,可以獲得一個聘用外地人才的配額。

「合起來」主要講的就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比如在落馬洲河套區發展科技教育,今年8月份,騰訊就曾經舉辦了一次「大灣區夏令營」,邀請中港澳三地學生參觀深圳的高科技企業,效果還不錯。

馬化騰表示,這三張「牌」能夠對香港科技創新創業的推廣以及與大陸在科技方麵的交流合作大有裨益。

(另:附本次活動發布的《香港科技創新創業白皮書》點擊鏈接進入)

以下是馬化騰昨天演講的全部速記內容:

馬化騰:

尊敬的林鄭月娥特首,尊敬的陳冬副主任、沈南鵬主席,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非常榮幸再次來到HKX論壇現場。我記得一年多前沈南鵬和李澤湘教授找到我,說起他們的計劃,當時隻是一個純粹紙上的概念。但今天一年多過去了,我們看到這個概念落地成真,而且生根發芽長出碩果,雖然還很幼小,但前景非常美好。

過去大家在香港談科技,就像片子裏講的,在十幾二十年前,就覺得“High-tech揩嘢、Low-tech撈嘢”,這種概念還是根深蒂固的。但今天我感覺空氣中都飄著科技創新的味道,這是讓我感到非常興奮和激動的。

這一年多過去,整個世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在這一年時間,全球十大市值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前五家是高科技企業,騰訊和阿裏巴巴也有幸躋身其中,前十家企業裏有七家是高科技企業。改變了過去市值最大的企業要麼是資源型,比如能源公司,要麼是金融巨頭(的局麵)。現在這個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覺得這也是給大家一個很大的啟發。

前不久高盛說他自己是科技公司,(大家就問)他不是金融巨頭嗎?怎麼是科技公司。他說我三分之一員工是科研人員,按數量來看,比Facebook的研發人員還多,他說我不是科技公司是什麼?我說金融公司都很拚,他們這麼努力,我們還能不再努力嗎。

講一個小故事:

我記得前不久一個朋友找我吃飯,這個朋友的家族是新加坡的首富。

我說什麼事?

他說要向我請教科技的事情。

我說我向你請教傳統和實業的情況,互相交流。我說你受到什麼刺激了?

他說Facebook的一個創始人移民去了新加坡,現在他們股價漲得很快,資產一評估,快要取代新加坡首富了。他說我們家族幹了六十多年,怎麼就被一個名不見經傳、名字都不太記得的小子打敗了?他說我們要奮起直追。

我說你父親現在在哪裏?

他說已經在以色列,正在考察公司。

我說動作真快。

這個小故事很可愛,也很正麵積極。但也反映了一年的變化讓香港很多老家族,很多傳統企業,也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科技公司正在趕超傳統企業的主導地位)。

我們要多合作,產業界不同的合作應該有更多。

今年6月份我們承辦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這個論壇和HKX是一脈相承的。過去一年正因為我參加了HKX這個大家庭,也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包括今年兩會的提案,我特別提案粵港澳大灣區的建立,特別是科技灣區。我們在今年6月份論壇上提出說香港要發展科技,有很多牌可以打,剛才特首講了很多舉措,我自己的概念,最直觀的是三張牌。

第一張牌,“引進來”。

香港確實還需要把更多高科技的人才和企業能夠吸引進來。放眼全球,包括內地、國外,很多創新科技企業,其實是和引進來的戰略分不開。如果大家仔細翻白皮書,(內容)寫得非常好。開始沈南鵬給我一個電子版PPT,我還提了點建議,後來看印出來的最終版白皮書,發現質量很好,很多研究很詳實,包括國外怎麼起來的過程,國內每一個省每一個市當初做了哪些舉措,都寫得很清楚。這讓我很詫異,我說這比我們公司發展戰略部寫得強多了。後來他最後講的是林鄭月娥特首還有陳冬主任都修改過。我說難怪,經過大家修改,是不一樣的,質量非常高。這個世界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每一個創科成功的城市或者地區,一定有它很積極正麵的政府主導的作用。

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一樣,我們也希望政府在這方麵能夠更大膽積極,能夠給更多政策,把國內外高級人才積極吸引過來,甚至要像跑Deal一樣,下死命令,這個項目拿不下來,問責。上次跟凱瑞講,凱瑞說我不能隨隨便便炒掉人。我說不是炒掉,關鍵是引導,要把責任層層下壓到位,有壓力,有動力,肯定能做成。

第二張牌,“長出來”。

進來如果留不住人才,會死掉會跑掉,最後說是騙人的,再也不來了。關鍵是要培育一個環境讓他生存。

比如我們自己,如果在香港要招幾百人的科技工程師,其實挺難,現在找不到人。但像雞和蛋一樣,香港的學生也不讀工程,全讀金融,都往國外跑了。這是雞和蛋的矛盾,總得有人要走出一步,先引進來,作為引導。是不是有一些政策,比如說本地請一個科技人才可以配一個國外或者內地進來的人才。我記得當時跟凱瑞講,他眼睛一亮說這可能也是一個主意。我們希望能讓科技企業和人才進來之後生存壯大,形成案例。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第三張牌,“合起來”。

把各方合力發揮出來。粵港澳深圳特區包括大灣區的智能製造,結合香港這麼非常適合高端人才國際化的環境,能夠合力起來,這個能量是非常大的。講到合力就要講到政產學研四個界別怎麼合作。

我們在剛剛過去的八月份舉辦了一個粵港澳青年營,是一個夏令營。因為第一次嚐試,請了100位中學生,60位香港,20位澳門,20位廣東,三地年輕人素不相識,文化差異很大,把他們聚合在一塊兒。剛剛陳冬主任還問我說你們辦得怎麼樣?我說一會兒講。

效果非常好,我們主要是跟大疆承辦,這些年輕人他們參觀了騰訊的AI、VC/PE等等,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實驗室,也體驗了移動支付,也包括到大疆體驗無人機實際操作,還有機器人大賽。這些科技對他們來說是原來沒有辦法接觸到的,而且他們之間的互動融合,從一開始陌生、破冰到越來越熟悉,到最後依依不舍。還說能不能下次再找一個機會再聚。而且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活動,比如像帆船,一開營有帆船比賽,很多學生說我就是看中帆船才來的。還有棒球,都是很多年輕人比較少接觸的活動。還到深圳的眾創空間參觀,舉辦創業者講座,一些粵港澳年輕創業者現身說法,去講解自己項目怎麼過來,甚至還玩一些現場遊戲,給你一筆資金,你看怎麼投資,模擬幾個團隊創業。等等這些都啟發了他們的過程,非常有意思。

我記得他們有些問的問題是說騰訊的業務這麼多,你們怎麼把握資金流才不會出現周轉不靈。我說高中生問這樣的問題,果然是金融大都市香港過來的。走的時候他說接觸到高科技企業,對科技有了新的看法,他說以後報考高校大學誌願要改一改了。

這個東西是一個種子,他回去之後會跟周邊傳播。我們想明年更多的大企業能跟我們一起做,可以辦400人或者更多的夏令營,也希望更多企業能參與,把你們這個行業跟科技有關的東西提供出來,讓我們能參與,讓學生能參加,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我前幾天在北京清華大學參加了一個論壇,更多是跟科技企業和科學家對話。湯教授也是那天的對話嘉賓,我們也是非常激烈的交流了很多思想。現在越來越多內地的企業和投資界也關注科技、科學,所以我當時講了一句話,我說不想成為科學家的投資人不是一個好的企業家。它其實是代表這有一個融合貫通的理念。

之後的一天,我參加了未來科學大獎頒布的一個中國的諾貝爾獎,主要是給大中華區的科學家,將近100萬美元,希望給年輕人樹立一個重視科學家,尊重科學的氛圍。去年第一屆得主也是HKX的發起人之一,盧煜明教授,是中大的。他是生命科技的獎。今年是擴到三個獎,我捐助的是數學和計算機獎,今年是一個很年輕的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的獎。內地也在很積極的讓整個社會,讓企業界加入進來,重視科技研發的發展。

最後一個,幫澤湘教授預先打一個廣告,我們希望探索香港新型的能夠麵向科技創新的教育體係的一些變革,我們希望這裏麵有些事情可以做。

前不久澤湘找我,雖然港科大也做了很多創新,但他們覺得是不是有一些別的空間,比如能不能在河套地區,把用途更多聚焦在創新科技教育方麵,不管是研究院還是大學還是科技中學,能夠引入新型的科技為主的創新教育體係。澤湘給我介紹了很多國外的創新案例,我記不得了,但非常有意思。我說這是好事情,跟南鵬討論能不能利用一些資本的力量,希望香港各界大家族大佬們能邊投資也邊投入到教育和公益裏。回頭南鵬會有一個很好的策劃,希望打造出一個好的模式,當然這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很多慈善機構一起把這個事情做好。

最後,希望全港各界,不管各行產品界、學術界、研究界都能聯合起來,我相信香港必然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謝謝大家!

(雷鋒網現場報道,了解更多消息關注雷鋒網旗下公號「新智造」,與雷鋒網一起讀懂智能&未來)

最後更新:2017-10-08 11:59:52

  上一篇:go 文章,白百何,林心如,再到薛之謙,娛樂圈好人設隻剩他和她
  下一篇:go 李白最霸氣的一首詩,冠古絕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