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1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李嘉誠賣樓,馬雲進軍樓市,許家印大賺!到底該信哪個首富?

編者按

作者公眾號:白馬黑馬都是馬

一邊是房地產股的火爆,一邊則是大佬在不斷賣出地產項目,一邊則是電商大佬進軍樓市,到底該信誰的?信李嘉誠,潘石屹,還是馬雲劉強東,還是許家印孫宏斌呢?李嘉誠,馬雲,許家印都當過首富,舉動卻大不一樣,這迷亂背後,到底能看出什麼呢?到底該信誰呢?

潘石屹緊隨李嘉誠賣樓步伐 49億出手淩空SOHO

10月23日,SOHO中國(00410.HK)公告稱,以49.44億元出清淩空SOHO。該交易完成之後,SOHO中國在上海僅剩下SOHO天山廣場、外灘SOHO、SOHO中山廣場、SOHO東海廣場四個項目,總計建築麵積為55.45萬平方米。

近三年,SOHO中國通過出售旗下地產項目套現超過200億元。自2014年2月開始,SOHO中國以一年一次的節奏出售項目。但今年以來,SOHO中國賣樓節奏明顯加快。今年6月起,上海虹口SOHO、光華路SOHO2、淩空SOHO項目相繼被出售。

對於今年頻繁賣樓舉動,SOHO中國在今年的半年業績會上解釋:目前商業物業的租金回報率相對較低,但資產價格保持高位,擇機高位售賣套現為明智之舉。潘石屹表示:“前段時間,萬達把77個酒店以199億元賣了,一個飯店的錢就是香港一套房子的錢,回報率是非常低的,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回報率。”

潘石屹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重資產資源浪費嚴重,寫字樓空置率較高,SOHO中國售賣項目,根本目的在於向輕資產模式、共享經濟模式發展。這也是今年SOHO中國推出3Q項目原因所在。3Q項目核心是移動辦公、共享辦公。

上海地區商業地產的空置率也在提高。戴德梁行發布的上海地區寫字樓市場報告顯示,三季度上海核心商圈的空置率為11.6%,環比增加6個百分點。

2017年10月16日,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確認以402億港元的價格出售香港·中環中心75%的權益,買家是以中資石油係統機構為首的內地財團,這筆交易創造了香港大樓成交金額的新紀錄,中環中心未來可能改名。

李超人這幾年頻頻出售香港及內地資產,就在兩個月前,李嘉誠才剛剛套現144.97億港元,賣掉了香港的固網業務——和記環球電訊(即HGC)。去年,李嘉誠賣掉上海世紀匯廣場。

京東緊隨阿裏步伐 進軍樓市

10月24日,京東正式宣布上線房產頻道,並在雙十一期間推出優惠房源。京東稱現在已經有82家開發商和35家新房代理方入駐,上線2027個樓盤,覆蓋超過20個城市,目前樓盤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京東方麵稱,將在雙11期間與房地產企業碧桂園聯合推出“京碧輝煌”計劃,在湘贛閩桂四省聯動推出優惠房源,並將推出12小時的直播。

按照京東繪出的圖景,京東房產想借助京東平台,促使開發商與消費者直接連接,整合京東的營銷、服務、供應鏈體係。 按照京東繪出的圖景,京東房產想借助京東平台,促使開發商與消費者直接連接,整合京東的營銷、服務、供應鏈體係。

10月10日,支付寶也宣布上線租房平台。據螞蟻金服創新及智能服務事業部總經理王博介紹,目前已經有近十家公寓類合作夥伴在陸續接入中,房源數量總計超百萬。該業務首批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成都、西安、鄭州8個城市上線。

香港地產股持續火爆 融創再創新高今年漲6倍

昨日融創股價暴漲近4%,再創曆史新高,截至10月24日收盤,其年內漲幅高達566.36%,超過恒大成為今年股價漲幅最高的房地產企業。融創中國9月份實現合同銷售金額430.4億元,同比增長218%,創下單月銷售新高。今年前9個月,融創中國實現合約銷售金額2080.7億元,同比增長123%。

以融創10月24日的曆史最高價42.8港元/股計算,其市值已達到1773億港元,身為大股東的孫宏斌,其個人財富也增長迅勐,僅持有的融創股票市值便超過800億元。

同時,恒大今年股價表現也非常亮眼,漲幅也在5倍以上,本周一股價也創出32.25元的曆史新高,恒大的市值也來到了4143億港元,繼續稱霸世界第一房企。許家印因此也成為中國首富。

李嘉誠,馬雲,許家印,該信誰?

有人不看好,有人則欣然接盤,有分歧,才有市場,市場也從來不會簡單。李嘉誠,潘石屹賣樓,轉型罷了。李嘉誠是投資海外,潘石屹是轉型輕資產。馬雲,劉強東進軍樓市,則是流量變現的又一方式,提供更多服務罷了。許家印除了地產,還有金融,養老,旅遊產業,都在忙著轉型,君不見孫宏斌轉型樂視投資150億?雖然成敗尚未定論。

投資風格不同,轉型方向也就不同。這沒什麼對錯之分,李嘉誠保守,許家印,孫宏斌激進,而馬雲則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你是哪類風格,你就信誰,保準沒錯。

最後更新:2017-10-25 17:15:47

  上一篇:go 胡歌新劇《獵場》撞上黃曉明的《琅琊榜2》,你更期待哪一部?
  下一篇:go 馬雲殺入租房市場是顛覆還是推動?信用租房能解決租房市場的痛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