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5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雲的無人超市真的有那麼便捷嗎?大家一起來看看!

就這兩天,馬雲的無人超市又吸引了一波眼球,惹來互聯網行業以及零售行業的一陣熱捧。

今年6月初,一家叫“繽果盒子”(BingoBox)的無人收銀便利店登陸上海,號稱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可規模化複製的24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7月3日,“繽果盒子”宣布完成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領投方為GGV紀源資本,啟明創投、源碼資本、銀泰資本等機構跟投。

美國零售巨頭亞馬遜就曾在2016年推出過無人便利店AmazonGo,但仍局限在亞馬遜西雅圖總部供員工測試使用,不對外開發。創新工場曾宣布完成對F5未來商店的3000萬元A+輪融資。娃哈哈也宣布要打造無人便利店。

繼共享經濟之後,披上AI外衣的無人超市項目或將成為下一個風口,今天我就基於馬雲的無人超市聊聊我的思考。

一、馬雲的無人超市到底是什麼?

沒錯,無人超市就是下麵這家超市,看起來還挺高大上的樣子呢。

第一次進店時,打開淘寶,掃門口的二維碼進店。一旦進入,全程無需再掏手機。

進入後,發現裏麵分成超市區和餐飲點單區。這兩個區域的結算方式略有不同。餐飲點單區,由於比較特殊,所以有服務員。

當你點好後,你隻要在屏幕下方站著,頭頂就會顯示取餐號碼和剩餘時間。如果已經做好,就會顯示:XX號,請取單。

最後一步就是支付。當你拿著商品離開時,必須要經過兩道“結算門"。第一道門:感應你即將離店的信息,並自動開啟。第二道門:這才是最關鍵的一道門,當你走到第二道門之時,屏幕會顯示“商品正在識別中”,馬上再顯示“商品正在支付中”,自動扣款,大門開啟。

防盜措施也做得不錯,工程師們做了一次內測,把多種“渾水摸魚”的場景在店裏測試,例如把商品放進書包裏、塞進褲兜裏;多人擁擠在一個貨櫃前搶爆款;戴墨鏡;測試結果顯示,基本都能識別,並自動扣款。

二、無人超市真的會提高失業率麼?

無人超市項目給人第一感覺就是:線下我不需要這麼多營業員了。那麼失業的人會越來越多,因此網絡上謾罵馬雲的也不在少數。

但是,我們仔細來思考一下,無人超市真的會提高失業率麼?

我們分析一下對超市人員的替代:

收銀:自助支付的上線替代了收銀員的工作職能,隻要通過收銀處的機器掃一掃然後直接手機支付即可。

日常營運:比如貨品上架、補貨、貨品清點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機器進行自動從倉庫調取,在存儲不足的情況下可以自動向總部預警進行調配。在硬件不完善的條件下,日常營運還需要大量的人力。

導購:可以通過貨品邊的機器自動講解,用戶可以通過觸摸屏獲取產品信息等。傳統的便利店也可以使用電子導購,但是在關鍵的促銷活動、重點的產品推薦、特殊的產品體驗服務等方麵,人工導購會比電子導購會更有更好的用戶體驗,除非機器人普及了。

物流:起碼在無人機普及之前,物流這塊基本離不開人。

其他服務:例如烘焙以及咖啡研磨,這個就別想著替代人了吧,就算替代,也會相當長時間。

首先,無人超市在很大程度上,會替代人群的工作,但是替代會有限。

因為作為零售業的初級體力勞動者,不僅僅是包含收銀員,收銀員會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和人群進行調劑。

比如說大家看到的大部分大型超市,高峰期收銀處全部開放,而非高峰期的話,隻開放1-2個收銀,其他人都會被安排去做日常運營的工作,小的便利店更不用說,收銀員兼顧會做促銷,補貨,清點產品等工作。因此如果在被更有效率的無人結算取代後,他們很大可能會被固定到他們本來就在工作的其他崗位。

其次,如果真的人工智能普及,人群也不可能全部被機器替代,在機器識別產品的時候,是存在一定的差錯率的,此時需要一定的人工幹預。

最後,即便人群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那麼也會衍生出一群其他職業,例如無人便利店的營運維護人員、安保人員、貨物失竊追討人員等等。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業方向會發生改變。而就業率是否會降低,我保留意見。在人工智能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時候,我一直有個疑問,假設這個世界上大部分工作都被機器人替代了,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都失業了,這樣子大部分人都沒錢,那麼生產出來的產品賣給誰呢,那麼提高生產效率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要提前進入共產主義社會了?更何況對於馬列關於科學社會主義的科學性我是一直持懷疑態度的。

我們再回到問題本身,無人超市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因為一種商業模式對另外一種商業模式的顛覆,必然會遵從商業規律,商業規律的前提是通過提高效率降低商業成本。

目前無品牌的便利店,都是個人經營,即便很多連鎖便利店,很多都是加盟店形式加盟的,直營的占比有限,很多老板是直接加盟以後,自己或者老婆,或者招1-2個小姑娘幫忙一起經營,招兩個小姑娘的成本一年也就在10萬左右。對於這群人來說,我隻要有個支付寶/微信收付款提高效率就行了,你讓我省這10萬人工費去整體重新改造,我改造成無人便利店,成本更加高。

而對於直營的連鎖型便利店來說,會更加注重用戶體驗,那麼在新增的運營維護成本,係統開發以及維護成本以及失竊成本等等方麵,真的會和人力成本相比降低了麼?

上周,芝麻信用在北京、杭州試驗了兩家無人超市,沒有收銀員,購物付款全部自助,真實付款率達到了82%,也就是說另外有18%的人沒付款,這失竊成本夠高的了,貌似零售的成本邏輯不能用金融的營收抵扣壞賬來類比或解釋吧。

所以,即便無人超市項目力推條件下,各位便利店的經營者也會心理嘀咕一下,我改造一下到底值不值,是不是一勞永逸的結果,能不能提高利潤率?

曾經有人這樣調侃過無人超市項目——

在短期內,反而能增加我國的就業,大量失竊,大量補貨,物流業發展,安裝各種監控,監控行業發展,被競爭者惡意破壞,被熊孩子砸玻璃,裝修行業發展,無人超市晚上成為流浪漢天堂,最後馬雲說:無人超市如果不能成功,那就算是我為社會公益做了點貢獻。

三、一點思考

從大佬們的構思出發,無人超市的確是宏偉藍圖布局的一點。

首先,從整個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來看,線上流量已經愈發昂貴,因此線上產品與線下的場景結合成為關鍵,從而創造線上線下和人連接一切。

然而,用互聯網模式玩線下零售,任重而道遠,線下各位便利店的經營者的目光其實就在零售的毛利潤或者淨利潤上,如果人工智能不能很好的解決他們經營的成本問題,他們對無人超市的改造的支持力度也不會很大,難道巨頭們把他們全部吃掉自己經營?

從整體上來說,中國的投資機構並不缺錢,而是缺好的項目,無人超市其實是一個可以給投資人講出動聽故事的好項目,如果熱錢湧入,八成也會出現共享單車般的現象和問題,經曆過陣痛之後,行業會洗牌,無人超市和目前傳統超市進行比較好的結合,人與機器會進行比較好的配合,提供更好的服務。

嗯,不過我還是希望熱錢快湧入吧,畢竟大半夜急匆匆出去買套套的時候,最討厭收銀小哥臉上猥瑣的笑容了。

更多金融資訊關注“鯤鵬道金”。

最後更新:2017-10-08 05:35:27

  上一篇:go 鐵服了!鹿晗鏡頭少得像“龍套”還要幫炒CP
  下一篇:go 鹿晗李易峰pk,原來他背景這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