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瘋賣手工米粑,老鄉推動特產經濟
在食品工業化的時代,自產自銷,純天然、原生態的農家土特產越來越受消費者的青睞。一來是想吃到正宗的家鄉味道,而來可以緬懷過去的老情懷。
然而,藏在鄉下的農家好貨你真的能吃到嗎,在網上賣的那些個土特產是否真的是農家自產,生產條件、衛生水準達標嗎?這也是讓許多消費者困惑的問題。
那麼怎樣才能買到正宗的家鄉土特產呢。最近一種來自江西鄱陽的小吃“米粑”在微信朋友圈中瘋賣。同樣是賣家鄉特產小吃,這個鄱陽米粑為什麼會在圈子裏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呢?記者帶領大家一探究竟。
純手工製作家鄉小吃,熟人經濟保證品質
這種瘋賣的鄱陽米粑來自一家叫做「親如歸」的微店,是土生土長鄱陽人計先生一手創辦。年紀輕輕就出外謀生的計先生飽受思鄉之苦,他表示,當初做這個項目的初衷就是希望在外的鄱陽老鄉,也能吃上家鄉的純手工小吃。現在,通過用心經營,老鄉幫襯,計先生通過微店把鄱陽米粑賣給全國各地的老鄉。
為了做出原汁原味的鄱陽米粑,計先生請了家裏的老廚師親自操刀,把控口味和品質,在米粉以及餡料上都不惜重金,向農民購買最好的食材。在運輸上更是采用冷藏儲存,順豐速運。保證將最新鮮的米粑第一時間送到顧客手中。
經常在店裏購買米粑的老顧客王先生說,“買賣雙方一般是老鄉,如果不好吃,或偷工減料,隻要在圈子裏一傳播,就會造成很大影響,這也是對賣家的一種約束。”
記者瀏覽網站,網絡上賣米粑少之又少,「親如歸」微店的宣傳上,號稱“第一家鄱陽手工米粑店”,以走心的營銷方式打出“舊時光,老味道”,吸引了更多在外的遊子。
老鄉認可的才是最好的
“現在電商賣生鮮的人很多,賣農產品的人也很多,而做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小吃的人少。我們知道這種產品消費者圈子小,保存、物流成本過高,口味上也見仁見智,你們是怎樣做到讓大家接受,並在朋友圈大曬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除了品質上進行嚴格把控外,每個產品的上線,我都會親自進行考察、讓老鄉們試吃,隻有達到標準才會和消費者見麵。我們不在乎成本問題,隻想著把品質做好了。”計先生說,“接下來我們會上新更多的家鄉味。”
“一切都才開始。”對於目前尚未盈利的狀態計先生並不在意,他說接下來這種狀態可能還會有段時間,但是隻要用心經營,能打造出一個能讓人放心的品牌,並在老鄉那裏得到信任,盈利是遲早的事情。
香糯可口的米粑,一個一個的家鄉特產,正在改變這個70後計先生的人生軌跡……
最後更新:2017-10-08 06:4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