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8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三國時代的7個偉大發明,魏文帝曹丕占其二,諸葛亮發明的饅頭也上榜!

1、諸葛亮——饅頭

諸葛亮劇照

諸葛亮用饅頭代替“蠻頭”,為推動雲南地區的文明進程做出了很大貢獻,諸葛亮的南征,在使得他自己反思自己對待生命的態度的同時,也使得野蠻的南中人開始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不過這個不是這裏的重點。重點是饅頭這種食品,自從那時起,就一直成為中國人最常見的食物之一,影響到了千家萬戶,即使這種饅頭現在可能更名成@___包子___了。

與諸葛亮相關的發明,一般都會有一定的傳說成分……這個不管了,民間既然都這麼說的那就承認吧,而且根據農業發展史推斷,這種食物的出現也確實應該大致在漢末三國西晉時期。

2、曹丕——七言詩

曹丕劇照

中國古典文學中,詩歌是影響力最大、名作最多的領域,而中國古典詩歌之中,佳作最集中的,便是在七言詩。但是七言詩的成熟是有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的,漢代有一些詩歌已經有七言詩的雛形,但都不能算正式的七言詩。而在這個過程中,最具標誌性的,便是曹丕的《燕歌行》,這首詩被認為是“七言詩之祖”,後世李白杜甫等人,都隻是曹丕的繼承者而已。

三曹之中,說到文學創作,諸公往往想起曹操和曹植那些膾炙人口的名句,卻忽視了曹丕。事實上,曹丕雖然不如曹操、曹植這般文采斐然,他對中國文學和文化的開創性貢獻,卻是操、植沒法比的。曹操、曹植可以說是把以前已經成熟的體裁發展到很高的高度,但他們對於後世而言,更多是文壇的偶像,而曹丕則為後代無數的文人鋪設了一個平台,哪個的影響更深遠,一目了然。曹丕在文化上的創舉還會有能上這個榜的,敬請期待。

3、諸葛亮——孔明燈

諸葛亮劇照

孔明燈現在主要是一種儀式用具,但是它的原理卻是極為重大的一個科學成果,因為它就是熱氣球的鼻祖。後世的熱氣球,都可以理解為放大了N倍的孔明燈。其原理都是用熱空氣作為浮升氣體。

其實孔明燈的故事基本上都出自民間傳說,靠譜程度是很成問題的。事實上大多數被歸到諸葛亮名下的發明,都是很值得懷疑。不過孔明燈的發明者並沒有其他更可靠、更有影響力的說法,在公元3世紀發明這種東西也的確是有可能的,所以這裏還是不打破這個美麗的傳說了。

4、鍾繇——楷書

鍾繇——楷書

漢字是華夏文明的載體,它比起世上大多數文字都要複雜,因此,書法,對於漢字來說極其重要——書法不僅是一種書寫藝術,還是一種確立文字規範的係統。而漢字書法在漢末三國時期,經曆了一次絕對劃時代的進步,這就是楷書的出現。楷書這一字體被確立後,千百年來一直是手寫體漢字的標準。每一個中國人剛開始學認字、寫字時,學的都是楷書。

而這種字體的創始人,一般都認為就是鍾會的父親——鍾繇,鍾繇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書法家。他所寫的楷體字,還有著少許隸書的遺存,可見他作為隸書演變到楷書的過渡階段的標誌性人物的地位是可以被證實的。後世的很多大書法家,如王羲之,便是他的繼承者。因此,中國人曆來給鍾繇的曆史地位是:楷書鼻祖。

5、張仲景——心肺複蘇術

張仲景

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是中醫曆史上極為偉大的醫學家。他對中醫理論的貢獻實在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隻有業內人士才能意識到其意義的。真正劃時代的,一個是他開啟了“坐堂醫生”的傳統,現在的藥店很多命名為“XX堂”,據說就是從他而來的。而另一個正是本條:他是世界上第一個記載心肺複蘇術的人。

“救自縊死,旦至暮,雖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難也,恐此當言陰氣盛故也。然夏時夜短於晝,又熱,猶應可治。又雲:心下若微溫者,一日以上,猶可治之方。

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臥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發,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胸上,數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並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唿吸眼開,而猶引按莫置,亦勿苦勞之,須臾,可少與桂枝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及稍止,若向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好,此法最善,無不活也。”

他的《金匱要略》中記載的以上這段,便是一次心肺複蘇術的過程。後世的醫書經常引用此法,影響很大。這樣一種救命的方法,實在是這位醫學大家為眾生做出的最大貢獻之一。

6、曹丕——類書

曹丕劇照

“類書”是中國文化傳統中最接近於現代“百科全書”的東西,是輯錄各門類或某一門類的資料,並依內容或字、韻分門別類編排供尋檢、征引的工具書。百科全書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已經是很尋常的東西,諸公可能都有自己編輯過百度百科或維基百科的經曆。但是這個工作,對於2000年前的人來說,卻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創舉。

編寫百科全書,第一條就是要求“客觀”,就是你寫的東西得是從別處拿來的材料,用不加個人想法的語調講述出來。這對於理性思維沒有完全形成的古代文人來說,是十分困難的。但是曹丕帶領其手下做到了這件事,這就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類書《皇覽》。

《皇覽》現在早已失傳,但是編輯類書的傳統,卻保留了下來。後來還發展出“叢書”等規模更龐大的形式,一直“進化”到《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這樣的超級大部頭。類書的編輯工作,使得曆朝曆代的記錄和各方麵成就得以記錄下來,使得文化得以延續。可以說,曹丕對中華文明的延續和發展厥功至偉。

7、畢嵐、馬鈞——水車

水車劇照

中國一直以農業立國,農業方麵的科技發展,所造福的對象是無數的民眾。而灌溉則是農業中極重要的環節。中國傳統的灌溉機械,最早便是三國時代出現的“翻車”或“龍骨車”,也就是最早的水車。

可是十分有戲劇性的是,這種造福於民的工具最初的發明動機,是為了用來灑水洗路,而其創造者,是一個叫畢嵐的東漢末年宦官,他的曆史形象不用說,是徹底的反麵人物,因為他就是正史上的十常侍之一。但是他所做的惡事現在已沒什麼人提起,倒是他這個無心的創造,使他意外成為了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除了可以冠以水車發明者的稱號外,還是灑水車之父。

不過與水車有關的另一個更出名的三國人物,是偉大的機械發明家馬鈞。實際上,畢嵐造翻車的記錄是實實在在的,馬鈞無論如何不可能是發明者,但是馬鈞對翻車的改進,使得在後人眼中,他在這方麵的貢獻還要遠大於畢嵐。

最後更新:2017-10-08 14:09:06

  上一篇:go 林心如因抑鬱暫退娛樂圈?霍建華的做法真讓人寒心!
  下一篇:go 林心如持續占據熱搜榜,霍建華為了這部劇而勸她退出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