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那年花開:孫儷按套路,馬雲、王健林、李嘉誠你們怎麼還不愛上董明珠?

女強人之強,並非在於淩駕於男性之上,它更應該指女性精神之獨立,人格之獨立,品性之堅韌。

——遇言姐

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高開低走,評分下滑,播出50幾集後,被網友諷刺為:風流寡婦和她的五個男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寡婦所有男配愛上我總有妖豔賤貨要害我年度裹腳布式巨製……

劇情崩到撈都撈不起來,以至於不少安利過這片的公眾號紛紛倒戈(火眼金睛、從不入坑的遇言姐得意的笑啊得意的笑)。

說這戲至少製作精良的,我還真不覺得。上海灘熘光的牆一看就是硬紙板新煳的,一個印子都沒有。道具服裝一水的簇新紮眼,生怕你不知道製片投錢了。脂硯齋怎麼說的來著:賈府的陳設貴在半舊!

關於這部電視劇,早在豆瓣評分還是高高在上的8.5時,閱片無數,聞一知十的遇言姐早已經看出其邏輯和情節的漏洞。在舊文《說好的清朝女馬雲呢,怎麼孫儷變作精》中,我說這純粹是瑪麗蘇式翻版穿越劇。

一部片子最low的就是所有男人都愛我,所有女人都恨我,《那年花開》都占齊了。 在周瑩身上你既看不到人物的成長,也看不到時代的烙印,是強行植入,取(e)悅(xin)觀眾的存在。

這劇劇情最荒唐的是:在周瑩的年代,一個守寡的女性根本沒有改嫁的權利,哪怕是一名成親僅十天的16歲少女。

對於這種時代悲劇,編劇們非但不報以批判,反而打著愛的名義來歌頌一個寡婦的一生。不僅如此,還炮製出一係列雨露均沾的緋聞男友。這絕非對女性意識的展現,而是對女性意識的消費。清代女富商周瑩踢開棺材板,不知作何感想。

劇裏的女人,不是傻白甜,就是傻白黑,連帶我對孫儷的演技也開始懷疑了

棄劇而逃後,辦公室的小編們時不時給我報告下進展,核心內容是:誰誰又愛上女主了,誰誰又黑化了。目前為止,共計有五位男性拜倒在孫儷的石榴裙下,靠著忠犬們趟出的大道,女主處處逢凶化吉,也是服了!

溫柔暖男愛上我—吳聘。問:如何讓男神覺得我好清純,好不做作,好與眾不同?答:脫先扮混混騙錢,再到處吹牛講故事,叉腿摳腳、蹲在板凳上端著大碗搓鼻涕,吃麵條。

叉腿摳腳、蹲在板凳上端著大碗搓鼻涕,身為女主就要這樣才隨性,與眾不同……

紈絝公子愛上我—沈星移。簡直讓人以為你去踹王思聰兩腳,他一定會死心塌地愛上你!

呆萌縣令愛上我——趙白石。男女關係、婆媳矛盾、家族糾紛,有事沒事多往衙門跑跑,不愁他古井不生波。

隱忍夥計愛上我——王世均。初中時的同桌說他為我守身如玉,真的!

好清純,好不做作……

西域土豪愛上我——圖爾丹。但自從《甄嬛傳》後,套馬的漢子就成了大女主戲的標配,大概編劇覺得後宮品種還不夠豐富吧。

八卦一下,圖爾丹的扮演者是周迅的老公高聖遠,你們認出來了嗎?

此外,人家還在遭遇綁架時招安了一窩土匪,令大當家的一秒跪舔,心甘情願給她看家護院,宛若觀音姐姐收服黑熊精。按照這架勢,遲早光緒也要被周瑩收了啊。

這你妹是演啥?女神的聖鬥士?

我就奇了怪了,這都什麼年月了,編劇哪來的信心翻來覆去嚼瑪麗蘇的老梗啊,還一弄就烏泱烏泱75集。這麼長的篇幅,隔壁大河劇已經可以把一個人從童年拍到耄耋了。

這部劇除了莫名其妙的愛就是莫名其妙的恨,製造不出高階的戲劇衝突,“男人愛”和“女人害”代替商戰變成了推動劇情的第一生產力,女主的成長在與男人的糾纏中變得一文不值,眼看“清朝女馬雲”的人設要破。

作為“碩果僅存”的,沒有配合瑪麗蘇的俞灝明,反派我也給你點讚

一個有所成就的女性為什麼非得是斷絕六親八眷的屌絲逆襲,就不能是出身良好,受過教育嗎?

女強人就得放浪不羈,拍桌子瞪眼耍把式,撇著腿吐瓜子皮?這不叫特立獨行,叫沒教養、下三路好麼?

女人非得靠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按這個套路,馬雲、王健林、李嘉誠你們怎麼還不愛上董明珠?

一個閱女無數,青樓常客的富二代,來個野生姑娘給他變個戲法、講個故事,就情根深種了,連人家嫁人了、懷孕了、流產了、守寡了,都在所不惜,貌似最後還為她而死了

《那年花開》這個劇描寫的是誰?

曆史上真實存在的陝北女商周瑩。商賈之女,16歲守寡,稱霸關中商業帝國的安吳寡婦。她是個大義秦商,她也是個苦難的女人。你把人家寫成是靠小聰明、靠男人、靠背乘法表,一舉富可敵國,還炮製出一大串的閨中豔聞。

曆史上真實存在的陝北女商周瑩

再說說各種糟心的人設。

胡杏兒一介巨賈之女,第一個將洋布引入關中的女商,明明可以作為一位同周瑩心存芥蒂又棋逢對手的存在,從不同角色身上展現女性的強大,結果生生被弄成了智障偏執狂。人物轉折快狠準,說下毒就下毒,說殺人就殺人,為了和情敵打擂台瘋狂敗光了家產,再配上出神入化的囧字臉,全程尬演的讓人心痛啊。

胡小姐爹死了沒幾天就穿的花紅柳綠、滿頭珠翠的見客商去了,這真的合適嗎?

第50集上,說發家就發家,說破產就破產的胡杏兒領了便當。

沒有惡毒女二就不知咋往下寫的編劇立馬讓另一個高大全的漪妹妹接過胡小姐手裏的雷。一位養在深閨的妹子,前一秒還溫良淑德,後一秒就無師自通的學會了下春藥碰瓷,黑化得我措手不及。各路霸道總裁為女主趟平一切,女配得不到男人的愛就要毀滅世界。

這瓷碰的毫無PS痕跡,沒毛病!

靠裝神弄鬼洗冤,靠假算命說服三叔,沉湖後也不知怎麼就又活了,這些情節已經夠奇葩了。

直到我看到周瑩去迪化賣布,這一段堪稱全戲槽值第一。對於如何將大批貨物運去新疆又如何實現貨幣匯通,這些技術性問題絲毫沒有提及,就靠著冒充波斯女土豪,收獲波斯男土豪,順利過關。問題是就憑你那一口內地口語的維吾爾語,就能蒙混過關?裝X也得講基本法吧。

你說你家都破產了,你還新衣服一身一身的換。你還買啥土布啊,幹嘛不賣周瑩同款成衣啊?肯定銷路好!

編劇沒本事給周瑩安排一個實力相當,眼光深遠的競爭對手,也沒本事給周瑩安排一個相互欣賞,在商言商的利益夥伴。她有的,要麼是用愛發電的忠犬,要麼是歇斯底裏的對頭。這樣跳tone的戲說,根本沒有脫離《甄嬛傳》的窠臼,跟史詩感的《大宅門》更是毫無可比性。

瑪麗蘇就別打著女性獨立的大旗了,這比掛羊頭賣狗肉,貼個膜就裝Iphone8 還可惡

五個男人飛蛾撲火,兩個女人瘋瘋癲癲,奇葩的人設催生奇葩的劇情。在這所有角色裏,我最惋惜的是趙白石和胡詠梅。

趙白石,一個受孔孟禮法熏陶的少壯派朝廷命官,在政治夾縫裏艱難生存。籌化洋務運動,扶持地方經濟,剛正不阿,膽識過人。他明明可以成為一個和周瑩彼此欣賞,遙相唿應的同盟,而不是一個被美麗寡婦摸了下手就神魂顛倒的癡漢。

胡詠梅,一個家破人亡的孤女,抓住洋布的風口東山再起。這應該是更接近於曆史上的周瑩的角色。

即便是反派,她也是有尊嚴、有節操、有手段的反派,而不是歇斯底裏的偏執狂。好歹也跟吳聘是青梅竹馬,知書達理的大戶人家,這人設崩壞的毫無道理。

還有吳家三叔的老婆,本可以是一個介於封建製度不能跟愛人廝守的悲劇人物,不知為啥就變成了奸夫淫婦,更匪夷所思的是你壞事作也作了,招唿了一大圈後又決定回歸歲月靜好了,和三叔安穩過日子了?

穿上哈利波特的鬥篷就以為自己能隱身了?

《那年花開月正圓》,劇集空有華麗的包裝和卡司陣容,但內容全都站不住腳,無病呻吟,冗長拖遝。通篇的情愛弱化了男權社會裏突圍的女性本身。周瑩身上那些本該閃光的商業品性和人格魅力,兒女情長之外的時代變遷,完全淹沒在了沒完沒了的狗血戲碼裏。

在女性主義成為主流意識的今天,一部部大女主戲橫空出世,《如懿傳》、《贏天下》、《獨孤皇後》、《扶搖皇後》紮堆播出。所有這些傳奇女性的故事,無不淡化了商海沉浮、大愛大義、遠見卓識、時代局限,隻剩下一堆男人、女人的糾纏不休。所謂“大女主”劇,實則是對女性的踐踏、物化和貶低。這部所謂的女性勵誌大片,究竟想讓我們勵什麼誌呢?

看看這瑪麗蘇的海報,哪有什麼大愛大義、遠見卓識、時代局限還不就是男女愛恨糾纏不休?

在舊文中,作為比對,遇言姐提起了《大宅門》。今天我又想起了另一部同樣講述商界女強人的日本老片《阿信的故事》。同是出身貧賤,同是少女守寡,同是商場女傑,同是真人改編,這部涉及了人性、戰爭、倫理、創業,的巨作講述了一個女人從7歲到83歲的掙紮與奮鬥,其深刻與雋永至今令人感懷。

日劇《阿信的故事》海報,講述了一個女人從7歲到83歲的掙紮與奮鬥

在這部於全球63個國家熱播的電視劇中,令觀眾印象深刻的是:女人的價值可以不通過男人來體現,女人的魅力可以不通過愛情而綻放。甚至到頭來,阿信的商業成就也不再是影片的終極目的,打動我們的是阿信艱苦、曲折,卻又飽滿、昂揚的一生中的每一個點點滴滴。

女強人之強,並非在於淩駕於男性之上,它更應該指女性精神之獨立,人格之獨立,品性之堅韌,像阿信這樣平凡而又偉大的女性,才是超脫了男權陰影的所在,才配得上“大女主”的稱號。

小阿信(電影版)第一次在雇主家中吃到白米飯,後來她開創了八百伴連鎖超市,也失去了丈夫、兒子和最好的朋友

阿信(電影版)劇照,看到小阿信光著腳在冰凍的河水中洗尿布特別難過

《阿信的故事》拍攝至今34年了,飾演小阿信的女孩已是中年阿姨,而我們卻還在炮製外掛的還珠格格和她的各係男友,相比之下,情何以堪。

那年花開正狗血,這樣的大女主,求求編劇,我真的不想再要看到了。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更多能量視頻及好文,敬請添加微信公眾號“遇言不止”(Yuyantalks),這裏是精英男女聚集地,讓我們用真實的故事和視頻,伴你勇往直前!

最後更新:2017-10-09 00:06:27

  上一篇:go 薛之謙與前妻複合:餘生請對我好一點
  下一篇:go 薛之謙複婚,所謂情深義重,愛情大抵就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