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75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不是長在胰腺上的腫瘤都叫胰腺癌!喬布斯能夠“帶瘤生存”8年的真正原因是……

普通民眾對於癌症的稱謂往往基於它所在的身體部位。比如長在肺部的癌症統稱為肺癌,長在腸子上統稱為腸癌,縱使臨床上有直腸癌和結直腸癌兩種,而在老百姓的眼裏似乎隻有一個名字。

正是這種慣性思維,當年“蘋果”教父喬布斯離開我們之時,鋪天蓋地的科普宣傳都將發生在胰腺上的神經內分泌瘤,錯誤地解讀為胰腺癌。

來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不是所有長在胰腺上的腫瘤都叫胰腺癌。

胰腺神經內分泌瘤和胰腺癌,雖然都是“生長”在胰腺位置,但它們在發病情況、致病機理、治療方式、預後生存等麵存在著天壤之別。

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的惡性程度遠沒有胰腺癌“凶險”,這也就解釋了喬布斯當年為何能夠“帶瘤生存”8年的真正原因,並非人們口中所傳的“喬布斯用重金接受了一流的診療技術方能長久生存”的類似謠言。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作為一種罕見病,因喬布斯的離世走入大眾視野。我們微信服務號不僅關注乳腺癌、腸癌、肺癌等高發腫瘤的科普知識普及,也致力於這種“小眾”腫瘤防治的權威解讀。

胰腺是人體僅次於肝髒的第二大消化腺,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兩部分。

胰腺外分泌腺分泌消化酶,對消化食物起著重要作用。

而內分泌腺的功能是分泌內分泌激素,主要是產生胰島素。

胰腺神經內分泌瘤隸屬於神經內分泌瘤的一種,是一組起源於肽能神經元和神經內分泌細胞的異質性腫瘤腺神經內分泌瘤起。

胰腺神經內分泌瘤是一種罕見病,發病率約為0.3/10萬,僅占胰腺腫瘤不到10%。無怪乎當年喬布斯病情剛曝光時,很多人將錯將胰腺癌當做了“劊子手”。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它易發生遠處轉移,局限於胰腺的僅占14%。發生局部轉移占22%,遠處轉移更高達64%。值得慶幸的是,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惰性腫瘤,生長、發展速度較為緩慢。

胰腺癌是名符其實的癌中之王,5年生存率僅為5%,晚期胰腺癌的中位生存時間僅有3~6個月。

但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的預後生存率則沒有胰腺癌“凶險”,早期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手術後的長期生存率可達到100%,即使晚期的胰腺神經內分泌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能達到25-40%。

所以麵對胰腺神經內分泌瘤時,不要過於絕望,如能早期發現,它在臨床上還是一種可治愈的腫瘤。

和胰腺癌相比,胰腺神經內分泌瘤脾氣性格較為“溫順”。作為深處腹膜後且位置較深的腫瘤同樣具有早期症狀不典型及沒有任何早期信號等特點。

部分神經內分泌瘤會產生一些激素,出現一些慢性病症狀。如胰島素瘤會分泌大量的胰島素,表現為低血糖症狀;胰高糖素瘤會分泌大量的胰高血糖素,表現為高血糖、腹瀉等症狀;胃泌素瘤會分泌大量的胃泌素,表現為腹痛、胃潰瘍等症狀。

來源:視覺中國

臨床上將這些產生特殊激素的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統稱為:有功能性的胰腺神經內分泌瘤。

盡管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發出了早期“信號”,但由於其不典型性症狀常被患者自己所忽視。

他們經常在兜兜轉轉了慢病治療無果後再到胰腺外科就診,往往已經錯過了疾病的早期根治機會,甚為可惜。

我們也想借此機會提醒大眾,出現類似症狀時,腦袋中多一根弦,先去胰腺外科排除腫瘤可能,再去進行慢病治療,為自己贏得生機。

但臨床上大部分患者是沒有症狀的,多數是在體檢時才發現胰腺上長了個腫瘤,這些不會產生功能的胰腺神經內分泌瘤就稱為無功能性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無功能性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約占患者總數的70-80%。

所以我們反複強調,一年一次的體檢對於中老年人尤為重要,一旦發生胰腺部有占位跡象,必須到專業的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切勿“懶癌”貽誤病情。

精確診斷對腫瘤的治療至關重要。如果在診斷之初便走錯方向,那麼結果也將南轅北轍。

被譽為診斷“金標準”的病理診斷,是精確診斷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的重要診斷方法。它所依托的載體就是超聲內鏡。

超聲內鏡在胰腺腫瘤的診斷中有著其獨有的優勢。由於超聲內鏡的探頭離胰腺距離近、探頭頻率高,並且避免了胃腸道氣體、骨骼和脂肪的幹擾,能形成高清晰度胰腺圖像,甚至可探測到直徑為毫米級的腫塊,最有希望獲取胰腺腫瘤組織,通過病理診斷進而明確組織良惡,通常情況下這都是CT、MRI、超聲都無法做到的。

此外,由於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個大家族,其分型較為複雜。診斷性質的同時,更要明確其分型和分期,這是治療前的最重要的“前沿哨”。

NET細胞表達神經內分泌分化標誌物。診斷功能性NET還需參考臨床症狀。此外,在NET病理診斷中還需包括分級(Gl、G2或G3)。影像學檢查也是診斷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總而言之,在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的診斷中,我們強調胰腺外科、放射診斷科、病理科、內鏡科的協同和合力。

喬布斯的親身經曆告訴我們,就目前的研究與臨床實踐而言,手術根治、藥物治療等多種方法的綜合治療是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的主要治療手段。

目前,外科手術目前仍是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的首選治療方法,早期患者經過手術根治是獲得長期生存的基礎。外科醫師輝根據腫瘤大小和位於胰腺的部位不同, 而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

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其症狀的不典型性,早期發現患者的比例並不高。諸多中晚期的胰腺神經內分泌瘤患者,需要胰腺外科、腫瘤內科、介入治療科、放療科等多學科的綜合治療。

有的患者可以用手術、介入解決局部病灶,再通過一些輔助治療降低其複發轉移幾率。

同時近年來隨著基礎研究的深入,針對胰腺神經內分泌瘤的特殊藥物也廣泛應用於臨床,如生長抑素類似物、靶向藥物和化療等都能獲得較好地療效。

需要指出的是,用藥物控製全身轉移性的疾病,仍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由醫師打出治療方案的“組合拳”。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主任,複旦大學胰腺腫瘤研究所所長。

擅長胰腺癌、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膽囊癌、膽管癌的綜合治療。

專家門診: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最後更新:2017-10-25 11:12:15

  上一篇:go 周星馳最成功電影,投資4億票房33億,最大的笑點卻是客串文章
  下一篇:go 蔣欣時尚禦姐範兒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