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1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百度掉隊BAT?至少在這方麵,馬化騰都自愧不如

“人工智能”四個字是當下最流行的創業標簽之一。而在這個標簽之下,“百度前員工創辦”無疑是最常見的注腳。

文/本刊記者梁玉龍

“在人工智能方麵,騰訊相比百度還是落後的。”

今年4月,在深圳舉辦的IT領袖峰會上,馬化騰當著全球媒體的麵,第一次向老對手示弱了。彼時,李彥宏就坐在台下,而他旁邊是馬雲。

近兩年,關於百度掉隊BAT的聲音從未止息。但是如果僅看人工智能領域的成績,百度則暫時領先於另外兩家。

的確,幾年前,人工智能技術還是“冷門”的時候,在國內互聯網公司中,百度就早早挑頭了。李彥宏曾算過一筆賬:過去兩年半,百度研發投入高達200億元,絕大部分投入到了人工智能領域。那時的李彥宏還略顯孤獨。

不過現在情況不一樣了。除了騰訊、阿裏的強勢跟進,AI創業已經在中國科技界蔚然成風。

正如李彥宏所說的那樣,“互聯網隻是一道開胃菜,主菜是人工智能。”現在主菜即將上桌,但是百度AI的“主廚”、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卻離職創業去了。而他並不是第一位從百度出走的技術大拿。

近年來包括百度IDL副院長餘凱、“少帥”顧嘉唯、IDL主任架構師黃暢、最年輕的百度高級科學家戴文淵、“編程教主”樓天成等重要人才或離職創業,或加入創業公司。據I黑馬不完全統計,目前活躍在國內AI創業一線的前百度員工至少有40人之多。

這些人正在構成怎樣的商業生態?

搶 奪 窗 口

2016年4月,魏則西事件曝光,對百度內部最大的影響是,醫療事業部因此被裁撤。彼時,該事業部的AI項目智能小e和拇指醫生剛剛成形。但公信力已經丟失,他們幾乎沒有了繼續生長的空間。技術人員最終被轉移到了其他部門。

前百度自然語言處理部員工張超,雖然不是魏則西事件發生後離職的創業者。但是他的創業路徑,卻受到了這件事的影響。

魏則西事件發生前一年,張超離開了百度。最開始他做了一款基於AI技術的孕食助手App。但是團隊都是技術出身,並不擅長偏重運營2C的產品,這款App一直不溫不火。

直到一年後,魏則西事件曝光。張超意識到,百度醫療事業部的裁撤將是AI醫療創業的一個檔口。隨後,他對公司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大幅調整。

2016年5月,康夫子項目上馬,其定位於醫療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知識提供商,通過從醫學書籍、醫學論文、電子病曆、醫療資訊中抽取信息,構建知識圖譜。這一回,張超吸取了上一個項目的教訓,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上遊,也就是輔助醫生臨床決策上,相當於醫生的智能助理。

而在盈利模式上,張超主要向醫療機構收取技術服務費用。由於醫院過於分散,且與其很難達成共同利益,張超沒有選擇自己做運營,而是與為醫院提供信息化係統建設的醫療機構合作,由他們推動康夫子智能技術在醫院的落實。

2016年12月份,張超開始該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已與4家機構談成合作,預計今年年底合作機構會擴大到10家左右。

前百度商業數據庫團隊的負責人、醫拍智能創始人吳詩展的創業經曆與張超有些類似。

之前,公司走的是2C路線,考慮到很多患者看不懂醫學影像這一痛點,吳詩展在移動端上推出App,讓病人自己在App內完成智能圖像識別,並進行付費。

但是,研究市場後發現,保險、醫療等企業用戶對於這項技術的需求和付費意願,明顯高於單個病人。所以,醫拍最終果斷向2B市場轉移。

現在,除了幫助體檢機構、保險公司等批量識別化驗單,醫拍智能還致力於把醫生從大量且繁瑣的閱片(包括心電圖、X光、B超、核磁共振等)工作中解放出來,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也大幅降低漏診率。

百度在醫療領域的暫時失勢,給離職員工們留下一個創業窗口。但是技術創業仍有許多難題需要克服,除了沒有老東家那般強大的運營能力外,資金短缺帶來的盈利壓力,也更為現實。張超和吳詩展的靈活應變,可以給後來者提供借鑒。

隻不過,窗口期可能快要過去了。去年年底,百度AI事業部發布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最新成果“百度醫療大腦”,將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加入醫患問診過程。這表明,百度醫療事業在AI領域獲得重生。張超、吳詩展們需要快馬加鞭了。

趁 著 百 度 的 風

AI醫療是個專業垂直的領域,市場容量不大,所以需要搶空檔。但自動駕駛、智能語音應用場景豐富,創業機會很多。在這類領域,追風口才是主流。

目前,自動駕駛是百度最引以為傲的黑科技之一。同時,該領域也是百度AI大牛們離職後最熱門的創業方向。由他們創辦的公司就包括景馳科技、HoloMatic、小馬智行、Driva.ai、領駿科技、星行科技、DeepMap等。

“必須找到目前狀態下的落地應用。”2016年12月,百度首席架構師彭軍和百度最年輕的工程師樓天城從百度美國研究院離職時,就考慮到了創業公司的可持續性問題。

基於此,彭軍“兩條腿走路”,他將小馬智行的辦公地點分別設置在美國和中國。

美國公司負責研究最先進的無人駕駛技術,現在已經拿到了加州的上路測試資格。而在中國,小馬智行定位於園區通勤車或最後一公裏解決方案提供商,正在與快遞公司合作打造小型無人送貨車,以及專門用來繪製地圖的測繪車。

業內普遍認為,無人駕駛汽車將從2020年之後開始普及。而在此之前,每個人都有機會事先體驗。Driva聯合創始人張哲就致力於此。

2017年6月,這位前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專家,發布了國內首個智能駕駛助手應用Driva。

Driva嚴格意義上是一種輔助駕駛工具。在堵車或者等紅燈時,Driva和手機攝像頭配合,能夠準確定位到前車或者紅燈。它會保持觀測信號,並且在你能前進(綠燈亮起或者前車開走)時發出通知。

而張哲的最終目的,是希望進行大數據分析和統計,比方說通過收集用戶急刹車、急起步的數據,以及一些轉彎操作、道路紅綠燈情況,了解用戶的駕駛行為和一個城市的交通狀態。它可以給用戶一些提醒,優化駕駛行為,還可以把數據賣給政府部門,讓他們改善交通狀況。

無人駕駛隻是一種終極狀態,每個發展階段都是對汽車技術的升級,隨時可以進行商業化。但智能語音技術不一樣,它沒有先天的應用場景。連亞馬遜事先也不知道智能音響現在會這麼火。

所以,許多技術公司不敢衝到最前線,而選擇保守地站在內容或硬件企業的背後,讓他們去試錯。

比如前百度語音首席架構師賈磊,他離職後創辦了獵戶星空科技公司。目前,小米音響、喜馬拉雅小雅音響采用的都是他提供的技術解決方案。

被羅永浩在錘子手機發布會上誤稱為“獨角獸”的三角獸公司,也是由兩位百度前員工王卓然和亓超創建。兩人曾在百度參與開發了對話式人工智能秘書“度秘”。現在,他們通過向Rokid、錘子手機、威馬汽車等轉讓語義識別技術獲利。

事實上,百度近幾年對待智能語音的態度正是如此——專注於研發和技術輸出,暫時不學亞馬遜,不做2C產品。相對而言,科大訊飛則大膽得多,目前已經推出了訊飛聽見App、小譯翻譯機等基於智能語音技術的2C產品。

學 矽 穀 , 而 不 是 學 百 度

多數AI技術大牛離開百度,是因為看到了產業大爆發帶來的商機。但還有一部分人屬於科技理想主義者,他們的目標是像矽穀巨頭那樣,做一個造風者。

沈南鵬是第四範式第一輪投資者。當2015年,第四範式創始人戴文淵找他的時候曾問他,你怎麼看待我們做的這個事情。沈南鵬說,“我其實不太關心你們做的是什麼。”

其實,他可能也理解不了戴文淵講的專業詞匯,比如遷移學習、特征工程等。隻是憑借著對著名科學家的信任,隱約地覺得那是一個光明的未來。現在,這個未來圖景正在變得清晰。

戴文淵曾是百度智能廣告係統“鳳巢”的總架構師,因為科研造詣超群,在百度有“戴神”的稱號。但是,在入職百度滿4年時,他選擇了離開。因為他認為自己身上的標簽應該是人工智能,而非廣告。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第四範式。

2016年7月,第四範式發布了一款人工智能開發平台“先知”,這是AI領域首個麵向應用者的開發平台。

用戴文淵的話說,就是一個完全不懂技術的“小白”,大概經曆2周的時間,也可以成為一個AI專家。2016年年底,戴文淵利用這個平台在公司內部做了一個叫做“一顆賽艇”的競賽。這場特殊的比賽,對參賽選手唯一的身份要求 ,便是非“數據科學家”、非“建模工程師”。

結果,在沒有經過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下,這些銷售、市場、公關等非專業人士中,有超過70%的參賽組合AUC成績(AUC是衡量模型效果的專業指標,取值在0到1之間)跨過0.8大關。

在實際業務中,凡是AUC高於0.8的模型就已經達到工業水準;而在整個行業中,隻有極少數深耕機器學習多年、擁有豐富大規模數據處理經驗的數據“大神們”,才能搭建出AUC0.8以上的模型。

通常來說,科技公司總是想方設法地為技術設置壁壘,但是戴文淵反其道行之,滿腦都在想怎麼樣降低AI的使用門檻和成本。

戴文淵的目標,是讓AI技術像電腦操作技術一樣普及。

半年前從百度離職的吳恩達,同樣有這樣的情懷。所以,2017年6月上馬AI在線教育項目deeplearning.ai後,他“激動得幾天沒有睡好覺”。

回顧吳恩達的過去:從斯坦福教授,到業界大型項目的主導者,到創業公司的創辦人和董事,到大型科技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將科技行業自己能從事的高級職位都做了個遍。

所以,職業生涯已經沒有更高目標可以追求的他,又回去做了最熱愛的事情之一——當老師。

其實早在2012年,吳恩達就創立了Coursera,將斯坦福座無虛席的CS229《機器學習》課程帶到了網上。這堂課讓150萬人入門了機器學習——這一人工智能主要研究領域,他們中很多人都成為了人工智能業界的基礎人才。

而現在,deeplearning.ai打造的則是比較全麵的深度學習課程。吳恩達希望能成為百萬人工智能開發者的“老師”,讓他們去各行各業開發更有意義的人工智能係統,實現他的理想:創造一個人工智能驅動的世界。

麵對媒體提到他的目標時,吳恩達說,“我知道這聽起來有點俗套,但我的確是這麼想。”

B A T V S 百 度 舊 人

“人工智能”四個字無疑是當下最流行的創業標簽之一,也是最熱門的投資領域之一。

在人工智能這一輪科技創新熱潮中,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僅次於美國。烏鎮智庫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6》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累計達到15 745項,低於美國的26 891項,高於日本的14 604項,位居世界第二。

但是三角獸科技的董事長兼COO馬宇馳曾說過,目前國內和國外在AI領域所用的技術基本上無差,最大的差距是實踐經驗。

所以,百度的人才流失,客觀上為AI的全麵開花做出了貢獻。而且它還影響了這些創業者的商業化選擇。

而百度自己這邊,李彥宏已經明確表示將不再定位於互聯網企業,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基於在搜索和地圖業務上聚集的豐富數據,百度將AI的研究思路朝交通方向的無人駕駛、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展開。為人所知的重點,就是放在語音搜索以及無人車項目上。

阿裏和騰訊雖然起步晚於百度,但正在迎頭趕上。

阿裏在人工智能上更多關注雲計算方麵,主要應用在電商業務和B端兩個層麵。如最近支付寶在肯德基推出的“刷臉支付”功能,就是麵部識別技術在具體商業場景上的落地。

騰訊則在2017年3月從百度挖來了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張潼,由其擔任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加上大量考察、收購及投資的美國的機器學習平台類創業公司,騰訊大有後發製人的潛質。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前百度IDL副院長餘凱在去年的亞布力論壇夏季峰會上曾說過,人工智能已過了孕育期,迎來了創業的最好階段。而BAT這些大公司因為體量龐大,結構複雜,已留不住人工智能的人才,正變得“非常無聊”。

作為創業個體,或許很難像BAT一般長線作戰、高舉高打。但能改變人們的生活,才是科技存在的最大價值。從這個角度來看,在誰都還沒有拿出切實成果的情況下,大家都有機會。

最後更新:2017-10-16 14:47:08

  上一篇:go 周星馳一張照片一個回憶,看到最後星爺不笑了我也哭了
  下一篇:go 蔣欣未處理照片曝光,網拍和官方差距也太大!網友:被生活欺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