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14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化騰為什麼不喜歡“啞終端”?看完這個智能售貨機,你就明白了

т

# 文章 #

馬化騰為什麼反對“啞終端”?

這兩天,上海世博展館正在舉行一個無人店展覽大會,戲哥前去打探了一番,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嚇一跳,正在風口浪尖上的智能新零售領域,水已經太深了,各種解決方案,看似差別不大,但是應用效果,天壤之別。

差別有多大呢?

先給你出一道題吧:

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盒子鋪、自助零售、智能售貨機,這些名詞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各自適用什麼場景,你知道嗎?

在去展會之前,我其實也有些模煳,但是,智能售貨機HOLOgo的總經理顧永泉用一張圖,把他們之間複雜的邏輯講清楚了:

HOLOgo的設備是螞蟻盒子提供的智能零售終端產品,流程是:掃碼開門,拿貨,關門自動結算,非常簡單。

這是國內第一個隨拿隨走的智能終端,可以鋪設在辦公室、工業園區、學校醫院、高鐵等場地。

這張圖的維度隻有一個,那就是距離。盒子鋪和無人店離消費者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滲透性就遠遠不行,鋪租和運營成本將居高不下,效率無從談起。所以,像繽果一類的盒子鋪或無人便利店僅僅節約了一定的人工成本,卻不可避免地衍生出大量因“無人”而產生包括貨品上下架管理等額外的更多的運營成本。另外,由於自助結算的步驟太多、技術不成熟以及盜損門檻極低等問題,並不見得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至少,目前的用戶體驗是很糟糕的。

而智能售貨機可以離消費者更近,營造觸手可及的便利。在渠道層麵,有一個定律,你離消費者的距離每靠近一米,消費者對你的依賴度,就增加一分。

當你在辦公室裏,五分鍾就可以吃到零食的時候,你還去淘寶下單等兩天嗎?還去樓下便利店花二十分鍾買吃的嗎?

所以,這幾個月興起的無人貨架,本質上是全場景消費的風口,不是無人不無人的問題。

但是,無人貨架的命運一定是死局。

這又是為啥呢?

還記得馬化騰怎麼懟ofo的嗎?“放一堆啞終端有什麼意義?”這一句話,顯示了大佬的關注焦點,不是什麼鋪貨率損壞率,而是要看終端是否智能。

智能的終端才是活終端,活終端又有什麼意義呢?

腦洞大開:智能終端的想象力

螞蟻盒子董事長吳天祥說,活終端(智能售貨機)對於新零售之所以有革命性的意義,就在於,可以幫助零售企業,尤其是超市便利店提供顧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我初聽這段話的時候,覺得跳躍度太大了吧?這智能售貨機跟顧客生命周期管理有什麼關係呢?

我們設想幾個應用場景,你就明白了:

有一天你在辦公室想吃零食,走到HOLOgo前,掃碼開門,拿了一包自己喜歡的零食出來,關門之後,在結算的同時,居然還給了你一個優惠券,而且,優惠券“恰好”可以用於買另一款你喜歡的零食。是不是很驚喜?

“恰好”為啥加引號呢?因為不是“恰好”,而是大數據記錄了你的喜好,關聯推薦而已,這可比電商平台的關聯推薦有意義,五分鍾有效期,買了就吃,這誘惑,誰能抵抗?

或者這個優惠券隻能到門店裏去買,這就又給門店導流了;再或者,隻能去網上商城去買,線上價格更低哦;再再或者,贈送你的是大數量積分,可以分享出去(贈送好友優惠券的玩法,是最近一年特別流行的玩法,轉化率很高)。

所以,你以為,所謂的無人便利店智能零售,讓消費者掃一下開門,拿走商品就算完了嗎?

那是不可能的,後麵還有無數服務等著你。

活終端和啞終端的區別,馬化騰為什麼關注這個區別,這回你知道了吧?

但,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又有一天,你又想在辦公室吃零食,又走到了HOLOgo麵前,盒子上的屏幕正在播放酸奶的廣告,掃碼立刻有優惠哦。終端的廣告傳播價值是不是發揮出來了?終端有廣告和沒廣告,動銷的差別可是成倍成倍哦。

又過了幾天,你又去HOLOgo那裏吃零食,櫃門上立刻出現屏幕機器人問候你,hello,戲哥,今天想吃點啥?剛剛進口的車厘子,特別甜,個頭又大,要不要嚐嚐?

是不是很驚嚇?這個櫃子居然能識別你,還能跟你說話,還播放誘人的廣告;如果是你生日,還會告訴你:“今天豁出去了,瞞著老板,全部五折,為你祝壽。”你激不激動?這個腦洞是不是夠大?

另外,哪還用什麼手機掃碼開門啊,人臉識別直接就把所有問題解決了。

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零售好嘛!無人貨架簡直LOW爆了好嘛!

技術的價值,不是秀,而是好用

問題是,這麼高科技,實現下來,需要好幾年吧?那戲哥就帶著技術大拿——螞蟻盒子董事長吳天祥,跟大家科普一下技術。

其實,這些都不是什麼太大的腦洞,未來一兩年就可以實現。

目前實現的是商品識別,雖然使用的仍然是RFID技術,但準確率完全不是一個級別,吳天祥是2014年開始研發這個技術的,從底層徹底重寫RFID技術,然後不斷調試了兩年,才把準確率提高到99.99%,而國內其他用RFID技術的,能做到90%嗎?

這一代技術成熟之後,下一代就要加上機器視覺和重力感應來識別商品和用戶,就可以做到更好的用戶關懷了,也就兩代產品就可以實現。

那麼,智能終端跟無人便利店相比,都是一樣的技術,憑什麼覺得無人便利店就遜斃了呢?

兩者的關鍵區別,在於用戶是否進店,一旦讓用戶進店,第一,經營麵積就要擴大;第二,商品防盜就大幅度增加。

其實,防盜還是小事,隨著技術的迭代,幾年後,可能可以解決(目前,全球沒人能解決),關鍵是,一個企業做智能零售的目的是什麼?

賣貨嗎?

大錯特錯!

靠智能設備去賣貨,能虧死你!日本的自助終端是最發達的,500萬台,也不過3000億人民幣左右的銷量,跟阿裏京東蘇寧有的比嗎?

算算毛利,算算配送成本,能掙多少錢?多少家公司在搶奪這麼點份額。

智能售貨機是入口,是服務於客戶的全生命周期的,是要把各種碎片化場景用係統連起來。

想想看,現在商超受到電商的衝擊有多大?銷售額負增長、客人不進店了,你的動線規劃再好,有用嗎?

所以,要去各個消費場景裏去攔截他們,在學校、工廠、社區等各個地方,建立無數個衛星零售點,這些點不是為了直接帶銷量,而是讓你的服務觸角,可以伸到他身邊,隻有做到這樣,才能對抗電商對你的吞噬。

以前做電商平台,後來做O2O,再後來做送貨到家,都是在彎路上,智能終端才是傳統零售最好的機會。

當然,這也是所有零售商的機會,就看誰能抓得住!

本文可以轉載

但請標明出處與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最後更新:2017-10-09 00:33:49

  上一篇:go 為什麼李嘉誠、王健林要賣掉中國的房子?
  下一篇:go 李白筆墨下的峨眉,解鎖中秋賞月“新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