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8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馬雲說粵商是“悶聲發財”,而馬化騰、蘇誌剛是這麼看待粵商的……

點擊播放 GIF/671K

上個月17日,馬雲在廣州出席“第三屆世界浙商(廣東2017)高峰論壇”時,曾經點評過粵商和浙商的區別:粵商更為低調,悶聲發財;浙商很高調,自帶網紅色彩。

他認為,浙商很抱團,總是在自己的圈子裏麵近親繁殖,其實過多的近親繁殖會出現怪胎,所以浙商和其他文化必須要進行混合、混血、融合發展,雜交優勢特為優先。相比浙商來說,粵商更善於引來外部資源、更包容和開放,而浙商尋求變革、尋求開創,所以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那麼,對於粵商的特質,粵商們自己又是怎麼看的呢?在今天的2017粵商大會上,粵商代表馬化騰、董明珠、蘇誌剛等等,分享了他們眼中的“粵商精神”~

今天,2017粵商大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來自海內外的粵商代表逾千人出席,既有眾多老一輩知名企業家,也有許多新生代年輕企業家。傑出粵商代表馬化騰、董明珠、王傳福、蘇誌剛、楊釗等作大會發言。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馬化騰

春江水暖,粵商先知

騰訊四大神獸分別代表:正直、進取、合作、創新

今天的主題是“弘揚粵商精神,引領創新發展”,我的理解,創新發展是不懈追求的目標,發展實體經濟是具體路徑,而粵商精神才是這裏麵的一個關鍵內核,沒有粵商精神的存在,就找不到正確的路徑、達不到既定的目標。

粵商精神並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更像是我們 IT 行業講的TCP/IP 協議,或者說是程序的源代碼,是一個文化符號、文化基因,一個標準化接口,植根到粵商群體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追求當中。作為在廣東成長壯大起來的企業,騰訊和每一個粵商企業一樣,都有著這種粵商精神的烙印。

在騰訊內部,每一個員工的工牌背麵,都印著“四大神獸”,包括長頸鹿、海燕、犀牛和犀牛鳥、鸚鵡螺,分別代表著騰訊的四種企業價值觀:正直、進取、合作、創新。正是有了這些價值觀的支撐,騰訊才能一直堅守初心,慢慢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我認為,這些價值觀和千千萬萬粵商企業的價值觀一樣,都是粵商精神在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直接體現。

經過千百年的文化積澱,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塑造,在壯大實體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今天,粵商精神有了新的豐富和升華,更加具有時代的特征。

我認為,現在的粵商,普遍擁有以下幾個特質:

一是務實的作風。實幹出實業,愛拚才會贏。廣東的實體經濟、製造業做得又大又強,在轉型升級上走得那麼靠前,培育了格力、美的、比亞迪等一大批製造業強企,和粵商務實、實幹、實在的性格分不開。我們做互聯網產品也一樣,做出來的遊戲也好、應用也好,首先要經過自己那一關,才能推出去,以用戶的體驗、用戶的滿意度作為最高標準,隻要符合這個標準的,就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竭盡全力去做。

二是創新的精神。敢為天下先,敢喝“頭啖湯”,是大家對廣東人、對粵商的直觀印象。春江水暖、粵商先知,敢闖敢試、勇於創新,一直以來都是廣東這個地域的主要基因。無論是大疆創造無人機新市場,還是華大基因從1%的人類基因圖譜開始創業,這種創新,是一種低調、穩健的創新,不是好大喜功、盲目冒進,用IT行業的話叫作“迭代創新”,允許試錯、小步快跑,順應形勢和用戶需求進行創新,這應該說是粵商的強項。

三是開放的胸懷。廣東位處沿海,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對時代趨勢有天然的敏銳度,也是吸收外部優秀資源最快、最高效的地方,這些都鑄就了粵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開放胸懷。從這個意義上講,粵商和粵商精神,其實是“開源”的,無論晉商、徽商、浙商,甚至外商等等,來到廣東,在粵言商,就成為了粵商的一份子,這些商人群體的精神,也豐富了粵商精神的內涵。

四是常懷感恩的心。我們深知,粵商的發展和壯大,離不開黨委政府的關心,離不開家鄉父老的厚愛,也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持。粵商應該是最有“人情味”的企業家群體,在教育、扶貧、環境保護等各個公益領域都有很多粵商的身影。根據今年福布斯慈善榜單的不完全統計,廣東捐贈企業數位居全國第三,捐贈總額占上榜名單的一半,恒大、碧桂園、僑鑫集團等榜上有名。這幾年,騰訊在互聯網公益也作了一些探索,成立了第一個互聯網公益慈善基金,發起“99 公益節”,以等值配捐的形式發動更多網民參與慈善。感恩社會、回饋社會已經成為粵商的重要共識。如果把視野再擴大,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都受到粵商精神潛移默化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粵商精神就是灣區精神的生動映射。現在,粵港澳大灣區正處於落實加快、建設提速的重要時期,我借這個機會也唿籲一下,無論是製造業、房地產、互聯網,還是傳統行業、各行各業的粵商、各位企業家,一起推動灣區的建設發展,打出一副好牌,讓粵商情懷、粵商精神隨著國家戰略的腳步走出廣東、走向“一帶一路”、走向世界。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董明珠

廣東是有思想的地方

未來五年廣東企業要著力培養人才

“廣東在很多人眼裏是最有錢的地方,但我認為廣東不是最有錢的地方,而是最有思想的地方。”董明珠說,未來五年,廣東是培養人才的地方。“發展的希望在創新,創新的希望在人才”,企業要走自主培養人才的道路。格力電器非常注重人才培養,每年從高校招收上千人的大學生來搭建平台,來培養他們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作貢獻。

創新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是發展進步的靈魂和不竭動力,對於一個企業來講就是尋找生機和出路的必要條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企業不懂得改革創新,它的生機就停止了,這個企業就要瀕臨滅亡,企業家必須要立誌成為創造者才有出路。

現階段我國企業改革與轉型升級,要依靠技術進步和結構優化等軟性要素,要著力提升質量和效率,要讓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一個企業隻有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把握先機、贏得主動。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王傳福

心無旁騖,專注做好實業

今天我就“專注實業,用心打造世界品牌”談點體會。

一是專注實業,企業才能獲得長遠發展。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根基。廣東經濟總量連續 28 年全國第一,靠的就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專注實業也是比亞迪堅定不移的發展方向和製勝法寶。

比亞迪創立於1995年,是一家土生土長的廣東企業。秉承創新、務實、開放的粵商精神,無論是在艱辛的創業初期,還是企業快速成長階段,比亞迪始終心無旁騖地做實業,專心致誌地紮根實體經濟,致力於我國綠色交通產業的崛起,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鬥。

當前,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出台係列政策舉措,為實體經濟提供重大發展機遇,也進一步堅定了我們紮根實業、做強主業、壯大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堅持創新,用心打造世界品牌。國家發展需要創新,企業也一樣。創新是一個法寶,我們叫“創新為本”。比亞迪依托自身的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實現了一次次的重大突破。我們研發出電動車關鍵核心技術,成為全球第一家全麵掌握電池、電機、電控等電動車核心技術的企業。我們打造出國內第一條100%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跨座式單軌——比亞迪雲軌,成為全球能源與交通領域的標杆企業。目前,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已經在全球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200 多個城市投入運營。比亞迪雲軌的海外第一單,已於8月落戶菲律賓。比亞迪不斷以創新謀劃發展,以創新尋求突破,以創新擦亮品牌,成為了世界新能源交通領域的引領者和世界品牌企業,成為在中國乃至世界具有影響力的民族品牌。

回顧22年的發展,比亞迪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主要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得益於黨委政府對實體經濟的堅定支持,得益於我們不忘初心、實業報國的信念,得益於我們“敢想、敢幹、敢拚搏”的創新精神。

今年 4 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廣東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提供支撐。這是黨中央賦予廣東的曆史使命,也是時代賦予粵商的重大機遇。比亞迪願與廣大粵商一同,乘著政策的東風,在廣東這片發展實業的沃土、創業創新的福地上,大力弘揚粵商精神,專注實業、堅持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

香港旭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釗

作為一名香港企業家,目睹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我深感驕傲自豪,更對廣東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粵港澳三地同根同源,交流合作日益頻繁密切。

今年7月1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下,國家發改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框架協議》,將攜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港澳和珠三角地區能夠在創新科技上有所突破,成為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打造媲美甚至超越美國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的世界級灣區,在全球新一輪科技創新中搶占製高點。要實現這一夢想,粵港澳企業家必須攜手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共創美好未來!

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最前沿的科技,不僅應被我們粵港澳三地的企業所關注,更應該是我們三地企業追逐、趕超的目標。隻有粵港澳三地深度共融、優勢互補,三地企業主動融入科技創新的潮流,才能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科技創新的領頭羊。

我們有深度共融、攜手合作的堅實基礎。今天的廣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製造群,並湧現出一批世界級的科技企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物流和貿易中心,擁有與國際接軌的知識產權保護體係,有充足的資金和金融支持,具備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的理念、能力與人才優勢。

我們有深度共融、攜手合作的有力平台。我們有深度共融、攜手合作的良好機遇。“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為粵港澳三地打開了國際與國家層麵的政策通道,更為我們粵商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是我們的時代發展先機。我們要抓住機遇,搶占科技創新製高點,讓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本區乃至全球經濟的核心引擎,攜手打造世界級灣區。

廣東省工商聯主席

廣東長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蘇誌剛

歡迎海內外粵商回家鄉投資發展

2017 粵商大會隆重召開,是全球粵商的一件大事,更是廣東民營企業家的一件盛事,這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全體粵商銳意進取的充分肯定,對全體粵商砥礪前行的真情關懷,對全體粵商再創輝煌的熱切期待。我們既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更是粵商精神的傳承人,我們一定要有所擔當,更應該有所作為。

一是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粵商,自古以來就享有盛名,憑借“敢為人先”的鮮明特征,譜寫了光輝篇章,奠定了重要地位。作為和改革開放一同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家,我深切地認識到,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民營經濟的發展,沒有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就沒有今天的發展成果;沒有黨深化改革的堅定決心,粵商精神就不可能勇立潮頭、引領先河。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民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正是在黨的政策支持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關愛下,廣東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長隆集團也因此取得了今天的發展和成就,躋身於世界頂尖主題公園行列,成為國內主題公園的佼佼者和領頭羊。作為有著千年傳承的粵商,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堅定不移地創新企業發展,堅定不移地履行好社會責任,使粵商精神薪火相傳,向世界展現新粵商創新進取、敢闖敢拚的精神風貌與氣魄。

二是牢記使命,務實創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凝聚著全體粵商的憧憬和期待,是我們前進的方向和目標,更是全體粵商的共同使命。民營經濟發展到今天,既有企業家們的智慧和汗水,更離不開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鼎力扶助。無論是改革開放初期,還是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廣東各級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企業健康發展,出台了一係列推動民營經濟大發展的政策措施,高度重視企業家地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為“敢為人先”的廣大粵商提供著施展才華、服務社會的廣闊舞台。作為新時代粵商,一定要在務實中不斷創新,在開放中尋求商機,在發展中擔當曆史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三是堅定信心,再創輝煌。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將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作出全麵部署。我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描繪了未來五年廣東發展的宏偉藍圖。我們欣喜地看到,當下的廣東,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推進,產權保護製度不斷完善,實體經濟企業成本不斷降低,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又給民營企業發展帶來新的重大機遇。作為廣東省工商聯主席,我一定團結帶領廣大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當好橋梁和紐帶,更好團結和服務全體粵商。我相信,我們廣大粵商有信心、有決心,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把握民族複興曆史機遇,激發擔當精神,展示粵商力量,在新起點上再創粵商新輝煌。

粵商源於廣東,根在廣東。建設家鄉、回報家鄉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擔當,讓我們同心協力,服務家鄉,建設家鄉,為家鄉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更大貢獻,讓粵商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創造出新的業績,書寫出新的傳奇。

重大項目簽約

大會上,還舉行了一批重大項目簽約儀式。廣州立白集團與從化區政府簽訂了一筆投資金額達85億元的立白集團從化國際醫藥港生物醫藥基地,及華南創新智能生產基地投資項目。立白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陳凱旋介紹,該項目與廣州國際醫藥港形成唿應、互補、互配套發展,為其提供生物醫藥的研發、生產、物流等全方位配套支撐,將進一步助力廣州打造IAB產業計劃。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靖文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高鶴濤

粵商這麼生勐

為粵商點!

推薦閱讀

(點擊下方圖片和鏈接閱讀)

警情通報為什麼一定是藍底白字?警察叔叔的回答亮瞎了!!哈哈哈哈…

受不了1歲兒夜哭,爸爸打110報警225次……

事關每一個廣州人的未來!昨天,馬化騰來廣州一口氣簽了4個協議,他說……

最後更新:2017-10-08 13:42:21

  上一篇:go 陳小春對小小春意外的溫柔,知道原因後又是一把狗糧啊
  下一篇:go 迪麗熱巴ins表白萊昂納多求自拍,慘遭打臉“我們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