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0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鹿晗刷屏的這一天,你還記得《中國新歌聲》有冠軍賽嗎?

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江宇琦

“今天絕對被鹿晗刷屏。”

一位壹娛觀察記者的朋友在10月8日晚《中國新歌聲》(以下稱“《新歌聲》”)的決賽現場發朋友圈說道。

劉歡戰隊的紮西平措最終戰勝了那英戰隊的郭沁,奪得了年度總冠軍。隻可惜,這一消息並未得到太多的關注,微博、知乎上都難尋相關討論,相關微指數不滿8萬,甚至比不上此前幾期的數據。新科冠軍紮西平措,在奪冠後最新一條微博的評論數還不到1000,可以說是該節目曆史上“最寒酸”的總冠軍了。

鹿晗戀情公布對節目熱度自然有影響,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已經走過6年的節目,“自身創新性不足”等問題,似乎才是這檔昔日的現象級綜藝落得一個如此難堪的下場的重要原因。

首季即巔峰,《好聲音》影響力步步下滑

2012年,《中國新歌聲》的前身《中國好聲音》(以下稱“《好聲音》”)第一季橫空出世,首期節目的CSM44城市網收視率就達到了1.4%,排在了同時段綜藝節目收視榜的第二位。伴隨著節目口碑的發酵,從第二期開始,《好聲音》的熱度就開始不斷飆升,收視率一路從2.7%竄至4.8%,第一季決賽夜的巔峰時刻環節更是達到驚人的6%,始終穩居收視榜第一的位置,用“萬人空巷”來形容其火爆程度,絲毫不誇張。

數據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作為一檔選秀類節目,《好聲音》第一季的造星成績也十分不錯,梁博、吳莫愁、吉克雋逸、金誌文、袁婭維等從中走出來的明星選手,都在近幾年的華語樂壇表現活躍。

巨大的影響力也讓節目背後的浙江衛視和燦星製作成為了大贏家。據了解,第一季總決賽廣告位招標中,冠軍產生前的12條15秒廣告共拍得1090萬元,單價最高者居然拍到了116萬元/條,創造了當時省級衛視最貴廣告的記錄。從第二季開始,節目的冠名費、廣告費也水漲船高,據傳第二季開播前一個月廣告收入就已經達到了10億元,而第四季不光拿下了3億冠名費,決賽夜的一條廣告更是直接拍出了3000萬高價,是此前中國電視史上最高廣告費的近3倍

遺憾的是,隨著觀眾逐漸出現審美上的疲勞,從第二季開始,節目的熱度便不斷下降。盡管此後幾季《好聲音》平均收視率仍高居同時段節目的收視榜首,但單期節目的收視率都呈現下降趨勢,多期節目僅排在同時段第三的位置。對比節目播出期間的百度指數,就能看到節目熱度上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滑落。

四季《中國好聲音》百度指數變化

《好聲音》節目選手的人氣也是一季不如一季,第四季的冠軍張磊,如今微博粉絲量不足20萬,大多數時間裏甚至難以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2016年,節目再遭受重創,由於燦星製作無法和節目版權方Talpa公司就版權費達成共識,雙方在一年多時間裏十多次對簿公堂也未能將問題解決。Talpa最終決定將“The Voice of…”的版權交給唐德影視,這就使得燦星製作失去了繼續使用這一名字與商標的權利,連續播出四季的節目被迫以原創節目“《中國新歌聲》”的形式重新與觀眾見麵。

這一改變,給了節目組以變革的機會,賽製上有了不少調整,但節目的影響力卻也進一步衰減。第一季《新歌聲》的全網收視率相較於《好聲音》第四季有較大跌落,單期之間甚至相差近2%。而在豆瓣上,該季節目的評論人數僅為3771,評分也才5.0,和《好聲音》第一季兩萬餘人評出的7.8分,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剛剛結束的第二季雖然仍然是同檔期綜藝節目中電視收視率的第一名,但是在網絡上,其熱度被同為音樂類綜藝的《中國有嘻哈》和《明日之子》全麵壓製:《中國有嘻哈》決賽結束後,#中國有嘻哈#相關話題微博總閱讀量超過69.9億,《明日之子》決賽後相關閱讀數為82.2億,而兩季《新歌聲》相關話題微博的閱讀量加起來也不過43億。

是誰殺死了昔日爆款?

那麼,一檔曾經引發全民熱議的綜藝,為何在幾年之後變得如此“落魄”,究竟是誰殺死了昔日的爆款呢?樂正傳媒副總裁彭侃告訴壹娛觀察,節目自身創新性上的不足、與其他節目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是導致該節目熱度不斷下降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好聲音》第一季出現在一個很微妙的時間節點上。那一時期,傳統的選秀類節目時代已基本結束,網絡綜藝時代還沒有開啟,《好聲音》模式的新穎和選手們實力的強勁,讓它順勢成為了填補這一市場空白的關鍵角色。

但受版權限製,《好聲音》從第二季開始就隻是第一季的複製,極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上的疲勞。彭侃認為,盡管《新歌聲》在賽製方麵有過一些創新,但是節目模式的核心沒有太大改變,並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在彭侃看來,國內對選手的培養速度還趕不上市場的需求,在經過了多年的歌唱節目選秀熱後,音樂人才出現了被挖掘殆盡的危機,從而導致後幾季的《好聲音》係列難出較為有影響力的選手。著名樂評人耳帝也曾說過:“節目已經辦到第六年了,中國會唱歌的人才哪經得起這樣挖?

選手挖掘上所存在的問題,將節目形式單一化的問題進一步放大,從而給觀眾造成“《好聲音》越來越不好看”的印象。盡管從第四季開始,節目組請來周傑倫讓節目一度煥發了生機,本季《新歌聲》又拉來陳奕迅助陣,這卻又很容易使觀眾的注意力從節目和選手身上轉移到了導師身上,收視率雖然仍舊保持在同時段第一,可通過百度指數、微指數來看,總體熱度還是呈現下降的趨勢。

兩季《中國新歌聲》百度指數對比

第二季《中國新歌聲》播出期間微指數對比

而節目培養出的歌手,多數都簽約到了製作方燦星旗下的夢響強音,但這些藝人的後續開發卻難稱有多少亮點,比如第二季冠軍李琦如今甚至幾乎銷聲匿跡——沒有藝人的培養,也導致了節目的影響力難以進一步擴大,品牌效應無法打響。相較之下,同款移植節目《美國之聲》,人氣選手都能簽約環球唱片,從而保障其後續運作。現如今《美國之聲》已經播到了第十三季,不光選手都有著不錯的影響力,節目本身也於近日收獲了艾美獎最佳競技類真人秀的殊榮。

《美國之聲》第十三季

“沒有培養藝人的能力並非《新歌聲》一檔節目所要麵對的問題,中國整個流行音樂工業還不夠成熟,藝人運作能力還有待提升,因此選手的後續發展成了大多數選秀節目的困擾。”彭侃說道。

與《好聲音》的“不變”相對的,是2014年開始急速發展的網絡綜藝、網絡選秀,突破了傳統媒體對於綜藝節目的限製,創造了很多傳統媒體人所想象不到的節目形式,例如《中國有嘻哈》著力打造小眾地下文化、《明日之子》引入虛擬選手荷茲等。這些創新元素的出現,既能不斷給予觀眾新的刺激,又能通過快速迭代來解決某一領域人才匱乏所帶來的危機,同時也為這些網綜孵化出的藝人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以上種種變化,使得大量喜愛新鮮感、熱衷於刺激的年輕的受眾開始由電視綜藝向網絡綜藝轉移,對節目口碑、熱度影響更大的網絡輿論也更青睞這些節目,故哪怕《新歌聲》做了賽製上的更新,也很難再將更多的年輕觀眾拉回到電視機前。《明日之子》總監製馬昊就曾坦言:“電視上做選秀,越來越難了,未來的選秀隻在互聯網,因為年輕人都在這。

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壹娛觀察,想做中國電影產業和泛娛樂產業的望遠鏡和聲呐

最後更新:2017-10-11 15:48:15

  上一篇:go 《甜蜜暴擊》 原男一號是王一博?鹿晗接拍是為了追關曉彤
  下一篇:go 馬雲拿出1000億成立研究院,中國科技改變世界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