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3 返回首頁    go 阿裏雲 go 技術社區[雲棲]


BBC評選的經典喜劇100部,周星馳竟然沒有入圍?

榜單控的福音又來了。

這次是影史最偉大100部喜劇。

BBC組織,253位影評人,他們來自52個國家。

喜劇片一向是娛樂擔當,自然也是票房擔當,卻總被藝術史、被各種榜單所嫌棄,甚至也常被電影人自己diss。

比如,BBC去年選的新世紀100佳片,就很難找到喜劇的身影。

比如,伍迪·艾倫拍了一輩子喜劇片,還是覺得嚴肅正劇更高級。

再比如,黃渤自己算是喜劇咖,卻也說:“老演喜劇片沒出息。”

所以,BBC的這份榜單還是挺有意義的。

即便不能為喜劇片平反,即便沒有平反的必要,至少也提供了一種必要的視(pian)角(jian)。

來,上榜單——

100《喜劇之王》(The King of Comedy,1982)

100《獵豔高手》(The Ladies Man,1961)

99《大笨蛋》(The Jerk,1979)

98《宿醉》(The Hangover ,2009)

97《音樂盒》(The Music Box,1932)

96 《絳帳海堂春》(Born Yesterday,1950)

95 《捉鬼敢死隊》(Ghostbusters,1984)

94《青春年少》(Rushmore,1998)

93《南方公園》(South Park: Bigger Longer & Uncut,1999)

92《泯滅天使》(El ángel exterminador,1962)

91《愛的大追蹤》(What's Up, Doc?,1972)

90《求婚妙術》(A New Leaf,1971)

89《雛菊》(Sedmikrásky,1966)

88《超級名模》(Zoolander,2001)

87《紳士愛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1953)

86《仁心與冠冕》(Kind Hearts and Coronets,1949)

85《阿瑪柯德》(Amarcord,1973)

84《等待古夫曼》(Waiting for Guffman,1996)

83《安全至下》(Safety Last!,1923)

82《笑破鐵幕》(Top Secret!,1984)

81《我為瑪麗狂》(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1998)

80《上班一條蟲》(Office Space,1999)

79《晚餐遊戲》(Le dîner de cons,1998)

78《公主新娘》(The Princess Bride,1987)

77《意大利式離婚》(Divorzio all'italiana,1961)

76《愛情無計》(Design for Living,1933)

75《棕櫚灘的故事》(The Palm Beach Story,1942)

74《顛倒乾坤》(Trading Places,1983)

73《瘋狂教授》(The Nutty Professor,1963)

72《白頭神探》(The Naked Gun: From the Files of Police Squad!,1988)

71《天才一族》(The Royal Tenenbaums,2001)

70《靈通人士》(In the Loop,2009)

69《愛與死》(Love and Death,1975)

68《妮諾契卡》(Ninotchka,1939)

67《老瑞和哈迪之沙漠王子》(Sons of the Desert,1933)

66《熱血警探》(Hot Fuzz,2007)

65《瘋狂高爾夫》(Caddyshack,1980)

64《非親兄弟》(Step Brothers,2008)

63《毒藥與老婦》(Arsenic and Old Lace,1944)

62《吸血鬼生活》(What We Do in the Shadows,2014)

61《美國戰隊:世界警察》(Team America: World Police,2004)

60《僵屍肖恩》(Shaun of the Dead,2004)

59《托尼·厄德曼》(Toni Erdmann ,2016)

58《西力傳》(Zelig,1983)

57《賤女孩》(Mean Girls,2004)

56《收播新聞》(Broadcast News,1987)

55《人狗對對碰》(Best in Show,2000)

54《哈洛與慕德》(Harold and Maude,1971)

53《福祿雙霸天》(The Blues Brothers,1980)

52《我的高德弗裏》(My Man Godfrey,1936)

51《七次機會》(Seven Chances,1925)

50《崩潰邊緣的女人》(Mujeres al borde de un ataque de "nervios",1988)

49《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Le charme discret de la bourgeoisie,1972)

48《天堂裏的煩惱》(Trouble in Paradise,1932)

47《動物屋》(Animal House,John Landis,1978)

46《低俗小說》(Pulp Fiction,1994)

45《聖母街上的大人物》(I soliti ignoti,1958)

44《伴娘》(Bridesmaids,2011)

43《陸軍野戰醫院》(MASH,1970)

42《春閨風月》(The Awful Truth,1937)

41《波拉特》(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2006)

40《製片人》(The Producers,1967)

39《歌聲儷影》(A Night at the Opera,1935)

38《費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1940)

37《蘇利文的旅行》(Sullivan’s Travels,1941)

36《一條叫旺達的魚》(A Fish Called Wanda,1988)

35《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1952)

34《獨領風騷》(Clueless,1995)

33《王牌播音員》(Anchorman: The Legend of Ron Burgundy,2004)

32《撫養亞利桑那》(Raising Arizona,1987)

31《窈窕淑男》(Tootsie,1982)

30《於洛先生的假期》(Les vacances de Monsieur Hulot,1953)

29《當哈利遇到莎莉》(When Harry Met Sally...,1989)

28《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1934)

27《桃色公寓》(The Apartment,1960)

26《我的舅舅》(Mon Oncle,1958)

25《淘金記》(The Gold Rush,1925)

24《我與長指甲》(Withnail and I,1987)

23《狂歡宴》(The Party,1968)

22《新科學怪人》(Young Frankenstein,1974)

21《城市之光》(City Lights,1931)

20《灼熱的馬鞍》(Blazing Saddles,1974)

19《淑女伊芙》(The Lady Eve,1941)

18《福爾摩斯二世》(Sherlock, Jr.,1924)

17《育嬰奇譚》(Bringing Up Baby,1938)

16《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1940)

15《巨蟒與聖杯》(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1975)

14《女友禮拜五》(His Girl Friday,1940)

13《你逃我也逃》(To Be or Not To Be,1942)

12《摩登時代》(Modern Times,1936)

11《謀殺綠腳趾》(The Big Lebowski,1998)

10《將軍號》(The General,1926)

9《搖滾萬萬歲》(This Is Spinal Tap,1984)

8《玩樂時間》(Play Time,1967)

7《空前絕後滿天飛》(Airplane! ,1980)

6《萬世魔星》(Life of Brian,1979)

5《鴨羹》(Duck Soup,1933)

4《土撥鼠之日》(Groundhog Day,1993)

3《安妮·霍爾》(Annie Hall,1977)

2《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1964)

1《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1959)

終於…列完了。

我先歇會…

一、沒!有!一!部!華!語!片!

以及,沒有一部周星馳喜劇——上榜的那部《喜劇之王》是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1982年的作品。

可是…然而…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不僅沒有華語片,也沒有日片、韓片等。

雖然BBC有所考慮投票者的區域多元性,但結果,仍然高度單一。

要讓我選,怎麼著,也會有周星馳和成龍。

二、公正悖論。

BBC組織這次評選,有點特意為喜劇片刷存在感的意思。

相對於嚴肅正劇,喜劇在各類榜單中的遭遇有些不公。

而諷刺的是,在很多層麵,這次的結果更為“不公”。

爛仔喜劇《超級名模》、《王牌播音員》可以堂而皇之地上榜,周星馳沒上榜的《功夫》、《食神》等,可比它們好太多太多了。

當然,被忽略的,不隻有周星馳。

三、這個片單有點冷。

不知道你看完是怎樣的感受,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完…

我不算閱片量寒磣的人,大概為3800+,但這個片單,有不少電影都沒看過、甚至沒聽過。

尤其前麵,陌生得簡直讓我汗顏。到後麵,看到那些經典片,才稍微寬心了先,畢竟我還算見過一點電影世麵。

你呢?看過幾部?

四、為什麼“冷門”很多?

雖然BBC希望投票者不以藝術至上的標準來評,而要選自己真心覺得好笑的片兒。

但這幫影評人的口味,終究還是學究氣息太足。因而,卓別林、雅克·塔蒂、伍迪·艾倫、韋斯·安德森這些大師名導,入選的名額比較多。

可以再做一個以小人心度君子腹的推論,是不是他們太在意品位,而沒遵循身體和內心?

我覺得,應該不是。這裏麵,有很多大牌影評人,他們歲數不小了,他們選的是他們成長中覺得好笑的片子。而對於我們而言,那些片子有點古老了。

美國著名影評人大衛·波德維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最持久的個人品味是在青春期形成的。”

五、人的視野寬度是有限的。

影評人終生看片,評片。然而,這不意味著他們的趣味與視野已無界限。

導演奧遜·威爾斯說過一個偏見:“我不相信所有人的文學品位都能如此之高,不相信每個人都是發自真心,既愛喬伊斯又愛艾略特,還有塞利納……我覺得應該會存在那麼一個點,你喜歡的是這家夥,那你就不可能也真正喜歡那家夥。我們的視野,我們的感性,其實也就這點寬度。”

這個偏見,其實很有道理。

六、喜劇片是個“狹隘”的類型。

視覺奇觀、動作奇觀、身體奇觀,都可以跨越種族,可以為全世界所欣賞。但語言奇觀(笑點),通行障礙就比較大。

這份影史最偉大100部喜劇,除掉少量歐洲電影,更像一份英語影史喜劇100佳。

周星馳那些愛打嘴炮的片子,也就是台詞比較密的片,很難被華語之外的人完全get到笑點,而視覺笑點較多的《功夫》,就更易被外國人接受。

七、影評人周黎明的十佳喜劇片。

他參與了投票。

BBC這次的規則是每人選10部,他選的是:《熱情似火》《土撥鼠之日》《楚門的世界》《布達佩斯大飯店》《仁心與冠冕》《摩登時代》《奇愛博士》《虎口脫險》《三傻大鬧寶萊塢》《大話西遊》。

你的喜劇十佳,是哪些片?

歡迎留言。

作者:文 | 小慌

最後更新:2017-10-08 12:30:17

  上一篇:go 陳小春采訪時坦言想給小小春生個妹妹,原來是被小泡芙給吸引了
  下一篇:go 陳小春兒子情商有多高?一句話讓凶爸爸秒慫!